曹教授说,他写书是给学生看的,凡有孩子处,皆知《草房子》,他乐意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目前正在陆续出版的《大王书》(1~4),被认为是中国版哈利·波特,他非常希望得到中小学生的“批评指正”,所以他一听说本报专门组织了为《大王书·黄琉璃》挑刺的活动,非常高兴:“我最爱听刺了,是不是说我不够魔幻?”
正因为大教授乐意蹲下身子倾听,所以他的话中学生爱听。
“面对苦难,我们应该有感恩之心。我觉得我们现在夸大了孩子的苦难,夸大了学生的学习之苦,这是不对的。你们千万不要以为只有中国的孩子才会面临这么大的学习压力,国外的学生难道学习就没有压力么?我下乡插队饿着肚子做农活,对我走过来的路,可以用四个字表达:不堪回首。所以我要告诉你们的是: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苦难。苦难和成长是分不开的,只有认清这点,再去谈乐观主义,才能理解快乐。
没有情调的人生是一种质量低下的人生。目前教育维度的单一化,与教育制度不完善有关。我们都会说培根的话:知识就是力量。而我要说美是这个世界上最具杀伤力的力量。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有知识没情调的人。
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我送同学们一个受用终生的词:文脉。人有人脉,地有地脉,文有文脉。书也是有血统和辈分的,我把书分为爷爷书、老子书、儿子书、孙子书。如果你们手里拿着太多的孙子书,不仅不会对你们的写作有帮助,甚至会破坏你的天然语感。怎样的书才叫好书?我有一个方法,你看书的时候,没有一个好词好句可以摘到本子上的时候,就应该让它去该去的地方——垃圾桶。”
傍晚离开春蕾中学,一位初一女生拿着签名本追着问:“曹老师,为什么我的作文写不长?”“因为你不会折腾,写作要培养一种无中生有的能力。”曹老师慢悠悠地说。
晚上吃饭的时候,我问曹教授,为什么他的话中学生爱听,他说:“无他,不闷。”他认为江浙的青少年不闷,提问很有水平,他的回答质量自然也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