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4年那个多雨的秋季,由于多年失修的校舍部分墙体倒塌,苟集村石沟教学点自此停止运转。年龄稍大的孩子只能步行到5公里外的苟集小学读书,年龄小的孩子由于路途遥远、道路狭窄等原因不得不退学。从此,石沟村民的耳边少了孩子们的读书声、嬉戏声……
高中毕业的杨素珍,把村上孩子无处上学的情况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06年初,他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把打工6年积攒的5.4万元拿出来修建一所学校让孩子们上学。当他把这些想法告诉家人时,当即遭到妻子的坚决反对:“无论怎样这些钱不能用,必须盖一座新房子。”父亲也说:“儿子,钱来得不易,家里更不容易啊。”他思来想去一连几夜都没睡好觉。但当他想到孩子念书的艰辛时,建一所学校的念头更加坚决了。他打算修学校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子,人们便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他是在说大话,有的赞成有的支持。总之,说什么的都有。群众的议论,家人的反对,使他又一次深深地陷入矛盾之中。接下来的几天,他托亲戚、找朋友做家人的思想工作,家人看到他决心已定,便默许了。杨素珍高兴地向村干部汇报了自己的想法,村组干部立即组织召开了全体村民动员大会,通过民主协商,决定重修学校。2006年5月新学校开工了。广大村民在他的感召下,纷纷捐钱捐物,投工投料,迅速掀起了一场兴修学校的高潮。经过4个月的苦干,一所占地4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44平方米砖木结构的新学校建成了。
2006年8月底,学校修好了。但是又一个新问题摆在了大家的面前,唯一的老教师退休了,学校没有老师怎么办?大家正为没教师犯愁时,杨素珍找到村干部说:“学校没有教师,就让我试一试吧!”就这样,杨素珍成了石沟教学点的临时义务教员。
一晃一年过去了,杨素珍说,无论以后遇到多大的困难,为了孩子,他都要把这所学校坚持办下去,这是他的心愿,也是全村人的期望。 如今,朗朗的读书声,像美妙的乐曲又在石沟村上空萦绕。 来源: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