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到了。今年教师节是第25个教师节,从1985年9月10日第一个教师节起,这个提倡尊师重教的节日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个世纪。
学校
简单的仪式
最好的礼物
每当教师节那天,任课教师迈进教室,班长一声口令:“起立!”全班同学精神振奋地站好:“祝老师节日快乐!”当洪亮的声音回响在教室时,师生的心情都无比激动。课代表手捧一束鲜花送到老师手中:“我代表全班同学感谢您的辛勤劳动,带领我们探索××学科的奥秘。”
这是教师节那天上课的一个情景。这一天,秋风习习,天高气爽,校园里鲜花怒放,彩旗猎猎,宣传栏里挂着师生活动的大幅照片。课间操时,破例举行升旗仪式(许多学校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而教师节并不一定赶上周一)。做操后,校长做简短的教师节致辞。学生代表对教师表示敬意。到此为止,对于教师来说,已然心满意足。学校洋溢在温馨和谐的气氛中,老师的辛苦一瞬间化为欣慰与自豪。尊师爱生,是学校最美好的旋律。
教师节这些仪式所表达的一切,就是给教师最好的礼物。一些学校还要给教师发一些“利市”。当然,学校经济实力不同,这“利市”的厚薄不一。记得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时,我在河南洛阳参加一个会。一位校长给我们讲了她的尴尬。学校没有“创收来源”,也就没有“自筹资金”;她把学校卖废报纸的钱,给每个老师称了二斤豆腐。从此,老师开玩笑,说他们校长是“豆腐校长”、“豆腐西施”。今天,情况有了很大变化。作为福利,学校的“意思”越来越“够意思”了。
家长
如何够意思
拿捏费思量
因为情况不同,这里不再表述学校的差异。摆在教师面前一个为难的问题,是如何对待家长的“表示”,小小不言的也就算了,遇到一些贵重的礼品,老师还真犯难。为了不把这点“意思”变成“不好意思”,教师节给老师送什么礼,也使一些家长颇费斟酌,也挺犯难。教师节送礼这件事成了家长与教师间微妙的心理博弈。
针对每年都会出现的送礼现象,一些学校在开学时给家长的信中,特别提到请家长不要给老师们送礼,尤其不要送贵礼大礼;非要送,以学生自己手工制作的贺卡为限。一位家长在教师节前来校向班主任了解孩子的情况,临走给老师留下一个大信封,里边有给老师的感谢信,还有一条从国外带来的精美的项链。这把我们这位初涉教坛的年轻教师吓了一跳,忙给家长回了一封信,把项链放好请那个学生带回去。“感谢您对我教师节的祝贺,请原谅这么贵重的礼品我不能收。我会一如既往地关心班里每一个学生包括您的孩子的成长,请您放心。”家长激动地给校长写了一封信谈了自己的感受。校长在全校教师会上读了这封家长来信,表扬了这位青年教师的做法。这就是这所学校的校风,是我们众多学校的一个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