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这17所重点高校分别是天津科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工程师范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等。滨海新区教育局负责人表示:“基地”建立后将源源不断地为“十大战役”输送攻坚克难的“高层尖兵”,从培养专业硕士开始,再逐步拓展到其他形式的研究生培养。从今年起,天津市高校联盟每年将为滨海新区培养专业硕士不少于200人,学生主要从事滨海新区所属企业的研究课题,“这也是市属高校积极融入滨海、服务滨海的创新模式”。未来,“基地”还将吸引全国范围内有意向的重点高校积极融入新区人才建设,为打造“人才高地”不断拓展疆域。
学校在市区,到新区做项目、搞科研需要便利条件,导师如何跨区域指导就是个现实难题。为此,新区打破固有模式,实行“双导师”培养计划,“由于滨海新区拥有众多世界500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先天的人才、专家优势,天津市高校联盟聘请滨海新区的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的高级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为研究生担任导师,每年不少于50人。”新区教育局负责人介绍,新区采取“双导师”教学,高校特聘企业专家为在企业做项目、搞科研的研究生担任“第二导师”,这种做法目前在全市乃至全国都尚属首例,“这部分导师具有丰富的资源,能给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同时,天津市高校联盟根据滨海新区的需求,自主设置研究生课程,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长效机制,为滨海新区发展提供不竭的人才动力。
据了解,新区教育局设立专项人才基金,将学校和企业作为“基地”的实体,为参与此项计划的研究生提供食宿等配套服务。除设立专项人才基金外,新区教育局还采取多种形式的奖励政策,鼓励新区各类型企业加入“基地”,对有突出贡献人员给予奖励,调动新区企业培养和吸纳高层人才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