崭新的校园,琅琅的读书声……看到孩子们的笑脸,你会由衷敬佩那些带给他们快乐的老师
资料图片:8月26日,四川双流县新棠湖小学,四川地震灾区孤困儿童捐上自己的零花钱。当日,集中安置四川地震灾区孤困儿童的安康家园新棠湖小学的一些小朋友们为台湾灾区小朋友捐钱、捐物并送去祝福。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开学啦!
汶川、北川、青川……9月再进四川地震灾区,走进一所所崭新的校园,听见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看到他们天真快乐的神情,你自然会由衷地敬佩那些站在灾区讲台上,带给孩子们快乐的老师们。
目前,在四川地震重灾区教育战线工作的员工,有数万之众。他们在特殊的环境里,恪尽职守,辛勤耕耘,用爱心和奉献,对“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蜡烛精神”作出了深刻的诠释。
坚守讲台育新人
张文沥,四川省什邡市云西中学的一名英语教师兼班主任,已有16年教龄。她靠拐杖支撑站立讲台、坚守自己的岗位已经一年多了。
她是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为掩护学生撤退而受伤的。砖头和水泥板压住了她柔弱的身躯,造成左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第五至七根肋骨骨折,第五腰椎受损。救治她的医生护士不止一次为她的严重伤势落泪,而张文沥却没在众人面前掉过一滴泪。
去年9月,新学年开始,张文沥是拄着拐杖走上讲台的,尽管腰腿还很疼痛,尽管医生不同意她上班,怕她落下后遗症,但她却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讲台。震后学校缺老师,尤其缺英语老师,“我的脚步怎么能停?”张文沥说。伤残给她的行动带来不便,她每天6点多就得起床,7点多到校,傍晚7点左右才回家,晚上还要备课、改作业。一天又一天,张文沥就这样坚持着。学生们无不向她投去敬慕和感激的目光,“张老师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精神和美德。”今年4月,张文沥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先后被评为云西中学“文明班集体”和什邡市“先进班集体”。
在地震灾区,还有许许多多像张文沥一样一直坚守岗位的老师。
四川汶川县映秀小学在地震中遭重创,但现在书声悦耳,面貌全新。映秀小学副校长张春东介绍说,学校教职员工震后的第一个愿望就是早一天走上讲台,尽快让同学们复学复课,让映秀小学尽快站起来。当时,学校80%以上教职员工的家庭都有人员伤亡,人人心中藏着巨大的悲痛。5月22日,上级及时安排学校一部分老师外出休整,可是许多人都不愿意离开,主动要求留下来准备复学。
在青川县营盘乡小学,陈芬芳是从浙江来的支教老师。她是今年3月应浙江省教育厅“顶岗支教活动”的号召千里迢迢来到青川的。在异乡小学,她忘我工作,忘却了这里艰苦的环境和家乡的反差。她说:“老师的岗位在讲台,在哪都是教书,灾区需要我,我愿意一辈子待下去。”
到地震灾区支教的老师和本地老师一道,用爱撑起了灾区学校这片蓝天。
全力以赴建校园
无情的地震留给四川灾区大多数学校一片片废墟,而当2009年秋季开学的钟声敲响,一切都变了——废墟已经不见踪影,一座座花园一样的学校梦幻般展现眼前,无论你走到北川、青川还是汶川,孩子们都会情不自禁地告诉你:“我们的学校真漂亮!”你无法不惊叹灾区人民、各地援建者的力量,无法不称颂灾区教育战线员工们在讲台之外为学生们释放出的一道道光亮。
北川桂溪中学校长吴天春在学校重建过程中延续了抗震救灾精神。学校过渡性板房搭建一结束,他就主动联系山东潍坊援建指挥部,陈述自己对学校重建的思考。从选址到土地征用、学校的建设规模等,他都全程参与。他和工地建设者们一样,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全身心付出。如今,这所学校以全新的面貌和优异的中考成绩,吸引了周边大量学生前来就读。
陈方义是四川安县高川英才学校总务副主任。高川地处大山区,沟壑纵横,要找一块几百平方米的平地,并能实现规避灾害等要求,难度很大。但他和学校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的同志,跋山涉水,多方奔走和协商,终于在二郎村选到一块地。之后,陈方义又开始为修建工作忙前忙后,建筑方进场,塔吊运到,“三通一平”现场会召开,图纸会审……他都亲自抓。通往工地的路是一条余震不断、泥石流滑坡时有发生的生死路,陈老师一直奔波在这条路上,数次历险。
任维鼎是平武县南坝中学的语文教师,被称为“救灾的英雄”、“重建的模范”。他曾在废墟中救出过多名师生。去年暑假,妻子特别希望他守护在地震中受伤的女儿身边,但是,当学校党支部发出号召,要求党员留校坚守工作时,任维鼎毅然报名参加暑假护校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