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校思政课堂变活跃了
新教材贴近学生实际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本报讯(记者 刘玉)记者日前在沈阳师范大学一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看到,讲台上,刘智老师娓娓道来,投影屏幕中,徐本禹、洪战辉等“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一一呈现,讲台下,180名学生在专注聆听,并被先进人物的事迹感动着。
今秋开始,辽宁省对高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课作出调整,原来的8门改为4门。率先进入大学课堂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在大学一年级使用。
沈阳师范大学06级物理学专业学生张健迪说,第一眼看到这本教材从外观上就很喜欢它。书页上的留白区域很大,美观大方。流行开本,彩色胶印,70克铜版纸,12个印张,就像刚从书店的畅销书架上取下来一样。
教师们也对这本新教材感觉良好。做“两课”教师已有10个年头的沈阳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生导师刘智说,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更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加突出。刘智说,讲了这么多年课,感到最值得安慰的是,新教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加明显。比如,关于“大学生正确择业观与创业观的树立”问题,以往教材没有这个内容。但就业问题却时时刻刻困扰着大学生,使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新教材讲授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同学的讨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此外,像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都体现了新教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适应新教材,传统的课堂讲授开始被更加灵活丰富的教学方式所取代。多媒体、参与式、案例式教学,都成为目前辽宁高校思政课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有的高校甚至针对新课程教材特点,重新组建了教研组,进一步充实了师资力量。辽宁高校新思想政治课教材编撰首席专家之一李毅说,新课程的内容不是原来课程的相加合并,而是对理论和课程体系再认识的结果,它应该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源头活水。
沈阳师范大学06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杜东升同学说,原以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起来会比较枯燥乏味。可是,半学期下来,我已经喜欢上了这门课。因为,这本教材内容很新颖,也很贴近我的生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