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关系到一代人的成长,牵动着千家万户,事关和谐社会的建立。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作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一个重要方面,一直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在长期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过程中,湖南大学坚持经济资助与精神援助、学业帮助、心理扶助相结合,前移资助工作关口,着力构建立体化的资助工作体系,从学生录取开始直至毕业,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辐射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和思想教育等各个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使学校的资助工作真正成为了一项暖心工程、德育工程和育材工程。
一、以贷款新机制为依托,完善构建以助学贷款为主体的资助工作体系
2007级新生入校后,学校在校生总数将近30000人。依据长沙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水平标准,(月生活费低于200元以下的为贫困生,低于150元的为特困生)经初步统计,学校经济困难学生6000余人,约占在校生人数的21%,其中特困生2100多人,约占在校生人数7%。
帮助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经济困难,是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是办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大学的具体体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学校站在全局的高度,从维护学校稳定和高等教育公平性的大局出发,以学生为本,求真务实,认真做好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建立资助工作良性机制
成立了由分管学生工作、财务工作和后勤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学生工作部、计划财务处、人事处、教务处等相关部处负责人为成员的校级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各院也成立了相应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校、院两级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分工合作。
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管理全校学生资助工作。目前,全校共有资助工作专职人员33名。同时,学校还以勤工助学的形式在学院设置了50个资助工作学生助管岗位,形成了全校上下齐抓共管、共同为经济困难学生服务的良好格局。
先后制定下发了《湖南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意见》,《湖南大学关于实施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工作的意见》,修改制定了《湖南大学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办法》、《湖南大学应届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实施办法(试行)》《湖南大学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院系考核实施细则》、《湖南大学国家助学贷款专职工作人员职责》、《湖南大学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湖南大学学生困难补助办法》,进一步明确学院在资助工作中的职责和分工,并将资助工作纳入学院评优考核体系。
(二)加大投入,为学校资助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学校设专项经费用于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学校每年都拿出本科学生学费收入的10%作为专项经费,为学生发放奖贷学金、困难补助、贷款风险补偿金、勤工助学基地建设和工资发放等,学校平均每年用于经济困难学生的专项经费达1300多万元。
更新设备,加强网站建设。为切实做好学校的资助工作,加大对资助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学校建立了资助中心网站,并为各学院配备了专用电脑,实现资源共享。资助工作的通知、公告、相关表格等信息都通过校园网发布,贷款学生个人信息的采集和上传也是通过内部网络进行传输。
(三)积极推进银校全面合作,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新机制实施以来,学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稳步发展:截至目前,共有8190名经济困难学生(15836人次)获得中国银行发放贷款13446.938万元。学生贷款缴费比例占全校学生23.2%,充分发挥了国家助学贷款在学校资助工作中主体作用。
学校在中行的银行账户由原来的1个增加到2个;日均存款余额从959万元达到近1亿元;在中行开通了企业网上银行;2006年4月开始进行学费代收代扣业务合作,现已成功完成3804名研究生的学杂费代收,1700万元学费已全部存入中行;今年6月学校又与中国银行签署了校园一卡通项目合作协议;在学校的营业网点也正在紧张的施工当中。一个以国家助学贷款带动全面合作,以全面合作促进助学贷款,实现双赢、多赢的局面已经形成。为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顺利进行,根据教育部和中国银行有关精神,2006年我校与银行重新签订了2006-2010年《配合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全面合作协议》及《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合作协议》。
贷后管理是学校贷款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校着力加强贷后管理,建立贷款毕业生信息库,及时圆满地完成贷款毕业生信息数据采集上报工作,实行定期和银行沟通制度,及时掌握信息,主动协助银行催还欠款,努力提高贷款违约率,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我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良性运转。目前,我校历年贷款毕业生信息已全部上传至国家教育部助学贷款管理系统,贷款毕业生信息采集和报送成功率均达到100%。
(四)强化资助政策宣传,前移资助工作关口
今年是落实国家助学新政策的第一年。国家助学新政出台后,学校当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并在第一时间将相关内容公布在学校各级网站上;学校将资助工作体系介绍、《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随同《录取通知书》一并邮寄给新生,使经济困难新生及家长提前了解国家助学贷款和学校资助的各项政策,与此同时,每位新生还能收到学校寄发的学生及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开通电话和网络咨询热线,解答学生疑问;实行网上预报到制度,经济困难学生可登陆学校网站,填写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学校据此在开学前就为经济困难学生制订好相应资助方案。
学校资助工作以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切实的支持和帮助为出发点,前移资助工作关口,学校积极开展“向学生送温暖”活动。今年暑假,学校党委副书记唐亚阳带领资助中心老师一行分赴益阳、宁乡、邵阳等地,给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及遭遇意外灾祸的学生送去慰问金和学校的关怀,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放弃学业。
(五)“绿色通道”一路畅通,贫困学生顺利入学
在全面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同时,不断规范、完善资助体系的建设,全面贯彻落实“绿色通道”政策,保证新录取的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在新生报到期间,学校专设“绿色通道”咨询服务台,实行“一站式”服务,确保“绿色通道”一路畅通。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均可领取一份学校发放的一百元现金、免费卧具领取卡和学校资助情况介绍于一体的“爱心封”,以解燃眉之急。
目前,学校已形成“奖、助、贷、勤、免、补及绿色通道”七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针对孤儿,学校在湖南省高校中率先设立“孤儿补助基金”,每人每年2000元,让孤儿学生入校如家;积极整合资源,开辟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加大社会捐资助学力度,主动联系各企事业单位,拓宽资助渠道,香港新鸿基地产有限公司、美国雅礼协会等单位及个人在我校设立了近30项不同金额的奖助学金。仅2006年,学校就为学生发放各类困难补助、奖助学金、勤工助学补助、冬寒补助1600余万元,减免学费150多万元。
二、创新资助工作模式,丰富资助工作内涵
学校不仅在经济上帮助、生活上关心,更在思想上引导,精神上鼓舞,将资助工作与育人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
(一)经济资助与精神援助相结合,鼓励学生挑战贫困。学校密切关注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动态,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及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树立典型,推广典型,举办“感动校园十大学子”、“十大励志人物”评选等活动,在校园内营造学习典型、赶超典型的良好氛围;引导贫困学生感恩社会,组织他们走入社区和乡村,积极开展志愿者活动和寒暑假社会服务活动,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坚韧不拔、自强自立的精神。
(二)经济资助与心理扶助相结合,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为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成立了校心理健康教育协会和院心理健康协会,建立了心理问题五级防护网,专门开设了心理健康必修和选修课,同时,学校还通过学生心理健康普查、个别咨询、团队活动、交心谈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校园心理文化节等一系列手段,寒暑假期间还组织留校贫困学生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减轻经济困难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就业上的压力,帮助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心态,增强其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三)经济资助与学业帮助相结合,激励学生立志成才。学校利用周末免费开设课程补习班;针对挂科学生,积极推行“一帮一”活动,倡导经济困难学生在学习上互帮互助,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家庭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免费开设基础课补习班;在评定奖学金时,有意识向品学兼优的经济困难学生倾斜,设立面向贫困生的专项奖项和名额,实现优学助学。
(四)经济资助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强化学生诚信意识。大学生的诚信意识直接影响学校资助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以此为突破口,在学生中大力宣传个人征信及相关金融知识。继续推行三封信制度(即《致贷款毕业生的一封信》、《致贷款毕业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致贷款毕业生用人单位的一封信》);组织学生观看“信用行天下”、“贷款助学 信用助人”等宣传片,并举行相应的征文比赛,不断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使他们更加牢固地树立自觉履行还贷责任的观念;组织贷款毕业生举行还款确认仪式,填写还款确认书,发放贷款毕业生还贷宣传手册;充分调动学校全国各地校友会的力量,通过校友会协助做好贷款学生的还款工作;在毕业生纪念册上,特意增加一页诚信寄语;发挥网络在资助工作中的作用,建立与学生进行交流的信息平台。通过这些措施,强化学生的信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