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者了解,大学生上体育课与中小学生有所不同。作为公共必修课,大学体育一般只在一、二年级进行,且不再以专业班级为单位授课。每学年开学初,各高校都会根据自身师资条件开设如足球、篮球、武术、跆拳道等体育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选择同一课程的学生不论专业,被重新混合编入若干体育班上课。“就算同一个专业的同学选择了同一个科目,也可能被分在不同的体育班里。”一大学生告诉记者:“不同的体育科目有不同的考核标准,甚至同一个科目也会因为授课老师的不同,对考核标准的把握就不一样,最后造成我们的体育成绩有所差别。”
该部属院校大二学生小熊说,上学期他选修的足球课测试传球个数,他所在的班由老师负责计数,另一班则由学生自己计数。“那班每人传几个球全由自己说了算,有人为了得高分就多给自己数几个,最后我们这班的成绩远不如他们,感觉特别不公平。”小熊说。
据记者了解,大学生的体育成绩将计入其期末总分,与年级排名、评优评先等密切相关。“老师这样随意的考核标准总让我觉得自己好像吃了闷亏。”有学生说。
对学生们的这一反映,各高校体育课负责人在表示只是个别现象的同时也大呼“难办”。“评分标准是个世界性难题,比如武术这样靠经验打分的项目,就像奥运会的跳水,连世界级的裁判也做不到绝对的公平。”湖北大学公共体育课部的黄老师说,目前各高校一般会由同科目体育教师课程组统一制定考核标准和考核尺度,尽量实现最大化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