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室友专业不同,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说。”昨日,武昌一所部属院校研二学生夕文(化名)致电本报称,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住在“混合寝室”里,彼此都是“活受罪”。
信息管理专业的夕文说,去年学校重新安排寝室,室友中有中文系,也有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别人讲的古汉语,我听不懂,我说的金融商务,别人没兴趣,大家的话题“混而不合”。第二天没课的同学,也不顾及别人的休息,常玩电脑到深夜。”
大二上学期转专业的女生叶方(化名)则坦言,寝室里早已结成了小圈子,自己融不进去,“好像被孤立了。”
不同专业学生住在“同一屋檐下”,真有难以跨越的隔阂吗?华中科大大二学生王浩军,先是从物理系到经济学院,受喜欢文史的王浩军影响,经济学院的室友们开始读史书,王浩军也经常去听经济学讲座。今年,王浩军又被安排和电信系的同学一起住,他仍把寝室气氛搞得其乐融融。王浩军说,“混合寝室”能让大家文理互补,发展多元思维。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刘小林认为,人际交往的关键,不在于“专业语言”,而在于“共同语言”。不同专业的同学难以互相接纳,他们可能把“专业语言”当成了交往的话题。大学生应学会以兴趣爱好、理想志向、对事件的看法等话题为切口,锻炼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