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仅仅是一个占地2000余亩、校舍面积达68万平方米的美丽校园。这个充满青春活力的民办本科院校,每年为地方GDP贡献4亿元人民币、为社会提供3000多个就业岗位、为国家培养万余名优秀应用型人才。
如果说民办高校是陕西省的一张独特的“名片”,西安外事学院则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成为陕西十几所民办高校当之无愧的领军者,成为全国高考家庭的一个“放心”选择。在承担一个大学应有的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基本功能的同时,黄藤和他创办的西安外事学院通过多年努力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学院创办16年来,已经累计扶助贫困生1万余名,提供助学资金3600万元。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外事学院院长黄藤的梦想是“办一所好民校、为西安外事学院举行300年校庆”,让民办高校在中国真正成长为参天大树。但他的目光和思维并未局限于西安外事学院自身。多年的办学实践中,他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积极努力地承担着为人民、为政府、为社会分忧解难的责任。
当前,民办高校已经成为社会底层人群、特别是农家子弟实现向“上”流动梦想的坚实阶梯。多年来,西安外事学院已经为社会培养了10万余名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社会适应能力很强,有闯劲儿,很适合做市场销售、公司中层管理服务工作。”黄藤说。
2001年,全国最大一次“温暖工程”在陕西启动,西安外事学院一次性出资1399万元,免费招收了陕西商洛、安康、延安、榆林等边远地区1214名贫困学生。3年千人免费上学的义举感动的不仅仅是受益学生,时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的胡悦也深受感动,称赞其“功德无量”。
2006年9月,西安发生了一起招生诈骗事件,酿成了1700余名自考生无法正常上学的严重事件,给社会秩序和学生都造成了很大影响。为维护社会稳定,为党和政府、学生及家长排忧解难,西安外事学院无条件全部接收了被骗学生。像这样的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西安外事学院已经承担过四五次。
“民办高校也是社会责任的承担者,我们与公办高校所承担的任务和作用是一样的,但我们又没有国家的任何投入。”黄藤自豪地说。这个曾先后荣获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创新奖、中国高校杰出校长、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等光荣称号的全国人大代表黄藤,个人生活却十分朴素,吃饭常常是一碗油泼面这么简单。
“目前民办高校的发展已经从外延型扩张进入内涵型发展阶段。教学质量、大学精神都可以在办学实践中锻造,但目前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民办教育活力不足。”谈到当前民办教育的发展现状,黄藤显得十分谨慎。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民办高校政策导向的“关键词”,已经由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时的“积极促进”,转向目前的“加强管理”。2007年初,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强民办高校规范管理引导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加大对民办高校的监督和管理力度。社会各界特别是民办教育投资者和办学者产生了疑虑:国家将如何定位民办教育?民办教育鼓励社会资金介入、允许有回报、对办学人可以有奖励的政策会有根本性变化吗?民办教育将走向何方?一些民间资本甚至在观望中,选择了退出高等教育事业。
黄藤认为,民办高校“办学质量是好的、承担的社会责任是足够的,希望有关部门能对民办高校坚持扶持与规范并重”。他提出,当前在实施民办高校督导制度的同时,应切实研究解决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一系列瓶颈问题。当前政府迫切需要在教师的平等身份及公平待遇、学校产权的最终归属、举办者出资的合理回报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等困扰民办高校发展的关键问题上,尽快出台可操作的解决办法,尤其是在资产过户问题上要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以消除举办者的后顾之忧,保护其出资办学的积极性,从而从根本上促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