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地处西部山区的县级职业学校如何才能扎牢根基,做大做强做优,不断开拓生存、发展和服务的广阔空间?
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建校23年的云南省宣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努力进取,坚持抓管理、抓就业、抓质量,在校生规模达到6200多人,学生尚未毕业便被企业“预订”一空。
严格管理,不断完善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宣威一职校明确提出“欲成才、先成人”,即“学会做人”。为了切实加强管理,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校从学生入学第一天抓起,从每一天抓起,从每一周抓起。学校每周都有一位领导担任值星组长,10位教师担任值星成员,全时段、全方位跟踪管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养成。每周收假的当天晚上,各班都要开会总结本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预见问题逐步解决,始终如一,雷打不动。
为了帮助学生成“人”,宣威一职校坚持对学生进行军训,一是学生入学皆须军训,使军训与入学教育结合;二是学生到了二年级还须军训,以复训巩固养成教育。
最近,宣威一职校结合和谐校园建设,提出了更易学生接受和实践的要求,即要帮助学生“学会处理好与同学、与老师、与亲友邻里、与打交道的人的关系”,“学会尊重自己与别人,尊重学业,尊重岗位”。两个“学会”,四个“关系”,三个“尊重”,实际,易记,管用。
这些年来,宣威一职校毕业生供不应求,用人单位评价的第一条就是,一职校的学生“纪律性强,认真踏实,能吃苦,好学习”。
积极进取,不断完善以就业促进招生的办学机制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宣威一职校领导明确认识到,不实现毕业生就业率的高端突破,就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于是,一方面,学校积极与市劳动局、农业局、扶贫办等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寻求支持与配合;另一方面,积极向企事业单位推荐毕业生,并认真吸纳用人单位的意见,适时调整教学计划,使之与市场要求更加吻合。学校还承诺,用人单位不满意的毕业生,可以“回炉再造”,直至合格。
宣威一职校在积极开发本地就业市场的同时,紧紧抓住省内外技能型人才紧缺的机遇,一地一地地努力开拓外地就业市场,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逐步走向宣威市外的曲靖、昆明等地的矿业、房地产、建材、餐饮、旅游、药业、机电等行业的诸多企业,以及福建、江苏、深圳等省市的能源、电子、科技、服装等不同行业。2007年6月,宣威一职校例行的供需见面会上,就有本地、外地以及沿海地区的95家用人单位赶来参加,学校1000余名毕业生平均每人有2至3个就业岗位可以选择,毕业生100%就业。
宣威一职校真正做到了“出口畅,进口旺”,关键是形成了从本地到外地的毕业生就业网络,一批又一批有规模、有效益、待遇好的企业与学校签订了用工培养协议,毕业生就业后的跟踪服务机制也不断完善。
此外,宣威一职校在全省率先突破每年只在秋季招生一次的传统模式,实行春秋两季招生,最大限度地方便学生入学。去年,学校扩建后的校舍仍不能满足学生就学需求,还由教育部门调整了300多名学生到其他学校上学。
以质量为根本,不断完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机制
宣威一职校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坚持面向农村及新兴产业,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增强专业适应性。学校先后开办54个专业,经过调整改造,现有27个专业。与此同时,学校积极实施打造名牌专业战略,加强骨干专业建设,对经过实践检验有活力、有后劲的专业,在教学设备设施上优先投入、优先建设、优先配置。
宣威一职校的畜牧兽医、电脑文秘、计算机应用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家电修理已经成为曲靖市骨干示范专业。2000年时,学校计算机专业还称为电脑文秘专业,每年招收两个班;到2005年,这一专业已经发展成为计算机应用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艺术设计、电子商务等4个专业、22个班、1600余名学生的专业大类。
宣威一职校从学校实际出发,积极建设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弥补校内教学资源的不足。经过努力,学校采矿、化工、机电、建筑、计算机、汽修、餐饮等许多实践性强的专业,都在当地企业中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实践实习基地,夯实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过硬的质量,打造了品牌,建立了信誉。许多家长反映,送孩子到宣威一职校上学,放心,可靠,有盼头。没有考上普高的学生继续学习首选一职校,考上普高且分数不低的一些学生也进入一职校,图的是早学技术早就业。宣威市一农家三姐弟接踵进入一职校,皆顺利就业,合计月收入达9000元左右,改变了家庭和自己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