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报考在线 >> 新闻资讯 >> 高考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备战07高考:专家指导高三中等生寒假复习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5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寒假马上就要到了,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寒假除了休息和学习之外,学习的人物是非常重的。相信很多同学已经给自己制定了寒假复习计划,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全国著名的高考应试指导专家管卫东老师,来跟大家交流一下寒假期间高三学生如何复习才能让自己做到卓有成效?

  管卫东:大家好!

  在今天讲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估计大家今年复习之后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到高三之后发现比高一、高二努力很多,做了大量的考题。但是,估计半年之后,有70%的考生题做了很多,但是分并没有质的飞跃。还有的学生,说发现有些部分反而降低了,还不如当初最开始学的过程。这些问题到底在哪儿呢?这实际上是大家多年以来困扰的过程,甚至还有很多考生错的最大的量的题在哪儿?他并不是不会做,而是发现明明会做,但是做错了,对于很多学生的困扰是怎么把这个问题解决好。我想跟大家探讨的是作为考试如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估计大家可能看了很多的参考书、做了很多的题、听了很多的课程,大家的脑中一定有个惯性的思想,只要做到把各个知识点学了、吃透了,并通过做题,把这些知识点灵活运用,考试自然拿下。这个过程是否真的如此?我相信大家做的时候解决了第一个字,就是怎么样把一道考题从不会做到会做,但是多年的惯性思想是大家以为等我把不会变得会做,当然就做这个题了,实际上完全不是如此。第二个字是什么字呢?当我确实把不会做的题会做之后,并不等于会做对,大多数没有得到分的考题,并不是不会做,明明是会做,但是第一没有得分,因此还必须还有第二步要研究,就是怎么样把会的变为做对,所有会的变成做对的地步,不到这个地步,即使再怎么会,仍然没有分数。即使这两点都研究之后仍旧不能获得高分,大家想一下,我们平时确实做对了,可是大家平时看时间了,有时候做作业的时候可能没有看时间,考试得看时间,再怎么样并没有做到每做一道考题都是快速或者临场去做,因此必须研究第三个字,怎么样从做对变为快速做对,不到快速做对,考试分数仍然上不来。

  所以,第一个从不会到会,第二个从会到做对,第三个是从做对到快速做对。但这三个过程都研究完之后,分数仍旧没有提高,或者没有质的提高。大家想一下,我们再做多少次模拟,毕竟不是高考,因此这时候的心态和在考场上的心态完全不一样,而大家在考场上的心态是,平时做题可能很清醒的过程,到了考场的时候,只是想着把考场的状态做到一样不就完了吗?大家想一下,从小时候到现在,哪一次做到考场状态和平时一样,大多数是小于或者等于。因此,就用模考临场做题法,因此需要研究第四个字和第五个字,第四个字是平时研究清醒做题时,我得问自己不清醒怎么仍做对,就是说第四个字从清醒做对,研究到不清醒怎么做对。但是大家知道,考场上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或者个别题并不难,但是当时瞬间的思维短路,在考场上可能会遇到当时不会做的考题,大多数考生认为当然分拿不到了?其实考试真正的定义是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压力之内,用你所能发挥出的各种水平把分数提高,而并不只是用你学过的知识点。换句话说,一个考生在考场上所能应用的能力非常多,而导致需要研究最后一个字,在考场上一旦遇到不会做时,怎么能够仍旧把分数得到,尤其是填空和选择及有固定思想的大题。换句话说,这五个字联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提高分数。

  第一从不会到会,第二从会到做对,第三从做对到快速做对,第四从清醒做对到不清醒做对,即从不会怎么能到获得高分,是由这五个字所构成的全部分数点,我估计绝大多数考生在平时的时候研究的是哪个字呢?是第一个字,怎么从不会到会,而这并不是全部分数的提高点。这时候有人说可能听起来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怎么实施?我们引出如下三个大字:

  第一,我们必须要在寒假的时候自己研究做题或者研究知识点时怎么能换个思想,我们不要去研究为什么,该研究如何做?可能很多人很难理解,我可以解释一下。大家想一下,当你们在做英语题的时候,当做到阅读题之后,一对答案,发现答案选A,而你选了B,我相信在这个时候,绝大多数考生会立刻以如下方式去研究,再把这个题仔细琢磨一遍,把原文、问题、选项都仔细琢磨一遍,研究完之后终于明白了,A才是对的,其实B怎么错、C怎么错、D怎么错,尤其是选B犯了什么错误,至此研究明白全部考题之后就算研究完了。或者有的学生看原文怎么解释,根据这句话的意思看选项,A选项是什么意思,而A的意思与原文几乎一样,所以答案选A,而B、C、D在哪儿犯的错误,学生就明白了。

  再举个例子,数学题。假设做道题,要么做错了,要么不会做的时候,可能自己会研究或者看着解答,比如说数学大题,很可能多数的学生这样做,第一步先做这样一个变形,得到一个结果。第二步用我们学过的一个什么知识点,联合这个结果一做一个联例,得到结果二,结果二再结合原文的这么一个条件,连例得到结果三,再将结果三做如下几种变形,得到了一个结果四,最后结果四在结合我们脑中的一个什么知识点,得到了一个结果五,至此这个题做完了。那么大多数学生就会从第一步开始到每一步,发现懂了,到最后全弄明白了发现是这么做的。

  如上的过程是我们多年的惯性思想,大家总以为我这么学习不就可以拿下分数吗,而且很多人就是这么获得高分的。不错,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道理,真正在每个班上获得高分的比例非常之低,如果这么研究真的正确的话,按理说获得高分的比例应该较高,但为什么比例会如此之低呢?即使所谓好学校而言,所谓非常高分的比例,一般50个人一个班的也就是5—10个人,为什么不能达到30—40以上呢?这是指出来寒假班所有学生该好好研究的道理。比如说现在拿手笔划一个图形,假设用一个小圈,叫做一个考生在做英语题时,他第一遍所能够读懂的量,他以这遍水平呢,选出了错误答案B,等他之后一对答案,发现答案选A,他又去仔细研究了一遍。大家想一下,他仔细研究一遍是不看时间的,写单词不认识的可以查一下,写句子看不懂的可以慢慢分析一下,而这个分析过程导致一个什么结果呢?你研究一遍时所能读懂的水平量,肯定比第一次做题的水平量要高得多。而你大圈的水平研究明白了,A是对的,B、C、D为什么不对,至此好象学会了全部知识。可是大家思考一下,考场上你发挥出来的是什么水平?研究是以大圈水平研究明白的,但你在考场上发挥出的水平是小圈水平,更有大多数考生发挥的水平比小圈水平还要低。因为临场状态并不像大家想象得如此之好,所以导致的结果是平时研究的每一道考题都能研究明白,但是对下一次得高分并没有质的飞跃。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咱们看参考书第三段第二行有一句话,告诉我答案是A怎么对的,B、C、D怎么错的,听起来非常合理,但是大家想一下,假设你问自己一句话,这个题对你得分没帮助。

  作为一个学生,问自己一句话,在考场上,我有时间压力的情况之下,我做一道考题时,凭什么能够快速知道此题答案在第三段第二行,这个题是我以前没做过的,我并不知道在哪儿,而你自己做错,不就因为读了第三段第四行吗?所以导致你真正做错,不是说你读不懂做错,是你当时第一遍做题过程中没有问自己,我如何没有在第一遍做题时看出来正确答案是第三段第二行。

  比如说数学题,一道大题当你研究完全部步骤,明白道理之后,好象是做出来题了。比如说拿到考题之后,参考书讲解第一步该做这个事儿,应该研究如何能做到。前段时间我做讲座时,有一个学生问我一道题,我拿到题之后,脑中马上有两个思维,第一个思维,我想先将原题某个条件化解,第二个思维,我想将所问的项带到原文式子中,两个不同思维,我发现第一种思维,做不出来,第二种思维做得出来。可是在考场上瞬间时,怎么能够知道该走第二种思维,而不是第一种思维。由于在考场上你可能遇到的考题有很多不思维的过程,比如说拿到考题的时候,我凭什么能够知道思维起点在哪儿?即当我在做式的变形时,我有很多种变形方式,我凭什么能够知道该先做这步变形,我要研究的是如何在第一次做时马上想到,而这是我所想举的例子,就是第一个大字,研究号的概念,具体实施的思维是这个思维,当你在寒假做考题的时候,无论这个题做完之后是对还是错,都问自己这么一个道理,就是以我第一次的做题水平,问如下几个说法就能问得出来:第一,以我刚才第一遍做题的水平,不是之后再读一遍,是第一遍水平,在那个水平之下有什么招让我从所给的ABCD中选出A来,而这个过程才叫做研究得分点,但不是去研究A为什么是对的,BCD为不能不对。换句话说,英语研究的真正定义是我以研究怎么能选出A为研究方向,而不是研究A为什么对,BCD为什么是错。而数学而言,也要研究好,不研究为什么,就是如何做的意思。所谓的数学研究如何做是这样的,比如说拿道考题之后,一旦有思路的时候,当我有很多不同思路时,在临场的时候,凭什么时候走左边的思路还是右边的思路,大家知道,在考场上一旦走错思路,想回来很难。不像平时,做着发现不对,可以改个思路做,但是临场状态下,大多数考生都一定会处于并不是很清醒的状态,就会立刻放着,做别的。所以,必须研究在第一步的时候,在有思路的时候,很多条路的时候,照哪条路走的判断,第二步是所有这些题如果我没有思路的话,在这个情况下,我怎么能根据题目本身决定我该怎么做,而不是根据自己多年来惯性的经验主义去研究。

  当然,这第一个字,大家听完之后可能道理能理解,不知道怎么做。今天毕竟只有一个小时时间,中国有一句古话“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我需要给大家一个什么思想?大家在寒假的时候怎么能以这样的思维研究出来的每一道考题导致自己能把题做对,或换句话说,刚才所说的研究如何做的真正定义,不是以老师的水平,也不是以参考书的水平。是以你在第一次做题的水平去研究如何做?而不是研究这道题如何去字。因为你的第一遍水平有可能并不是很高。这是今天所说的第一个字,当你解决如何做的时候,它能最大程度地解决当你会做时怎么能从会做变为做对。但是,这点并不能解决全部概念。

  第二个大字是简化。咱们在考场上,为什么很多人有时间压力时,就不能把题做出来,而没有压力的时候,就很容易。很多人把这个事儿归为心态不好,或者状态不好,我只要状态好就可以了,大家想一下,从小学考到现在这么多年了,我们已经参加过很多考试,就这么多考试过程而言,大家知道你说了无数遍状态好就行了,但是有几次状态好,大多数人都不能达到这样的状态点。因此,我们需要有另外一个思想解决,有人会问,为什么我们在考场上有时间压力就做不出来呢?我相信很多人都愿意看武打小说,高手什么境界?叫无招。所谓高手无招就是这样的,大家知道,考场上只有简单的方法才会有用,复杂的方法几乎没有用。但是大多数考生仍在去研究一种非考场上操作的复杂方法。比如说英语部分,很多考生在脑中回忆着一堆语法知识、一堆词法知识、一堆句法知识,无数个词组,把这些东西都放在脑子里,可大家思考一下,在你考场说做单选、做完形、做阅读的时候,在临场状态之下,搜索到正确的知识点,而把这个题解出来的过程花的时间就越多,因为你脑中的量越多,搜索时间就会越慢,在这种情况下,就一定会干扰到你的瞬间做题过程,就导致这些部分必须得简化出来。怎么简化?一会儿再说。
像阅读,我将阅读题分成无数类型,观点类、细节题等,就每一种类型而言,我们有一个固定的思路过程,考场上拿着这样的考题就这样做,听起来其实挺合理的,但是大家思考一下,到了考场上,作为考生,还有没有时间将问题和原文分类,这只是在已知答案的倒推法,是适合于讲解这道考题,大家不适合于一个考生在有时间压力下的瞬间做题过程,我因此这块儿必须要简化出来。

  再说数学,脑中形成各种不同的知识点,对吗?这么多的知识点,考场上没有一道考题是考你此知识点怎么回忆过来,考的考题都是让你用所学的知识做出来。有些考题用的是某方面知识点,有些考题用的是某一类知识点,还有的考题是将各种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有人做出来,有人做不出来,就是因为知识点在他脑中不是一块一块的,而就是很简单的思维道理。因此,我们需要提第二个词简化。什么叫简化?比如说英语,很多人说英语背这么多东西,理综、生物、化学都是这样,其实道理很简单,简化由如下几个字解决:第一个字,知识点的简化。

  比如说英语,大家知道,英语所以有的知识点,不论是语法、词法、句法,都是为了完成英语和中文的区别,英语是精确度较高的语言,这些知识点都是为了怎么能把语言说得更加准确。换句话说,所有的知识点都只为了一个字服务,就是语意的精确度。由此我们可以获得一个结果,当你脑中有这么多知识点时,你必须要把每一条知识点都变成语意理解。比如说有人说我们的参考书说过,所有的复杂句子要去做分析,就是由5个基本句形组成的,我就是这么记的,但是从简化上讲可以什么都不及,就是语意的精确度。作为一门语言,必须把语言说准,要想说准就必须说完整,因此你只要记住语意必须要完整,至此所有的复杂句子全结束了。说白了,所有的五个基本句形就只一个字,语意的完整性,就可以全拿下了。可以再举个例子,比如说很多考生去背过,什么词跟to do,什么词后面跟doing,那么有些人是记住了,有些人就没记住,很多人说我怎么能快速记住呢?无所谓,你所要的不是要去记它,是用语意去理解它,to do和doing从英语上讲,它的意思是不一样的,doing这个词是表示动作的同时性,而to do是表示动作的先后性,因此,你只要通过语意去理解,但凡两个动作只有同时发出才合理时,咱们就加doing。比如说try,尝试,我可以尝试的去做,就是尝试在做着,也可以先尝试准备之后再做,意思就是既能加to do又能加doing的词汇,所以导致我能立刻记住它是一个to do和doing都可以的,其实我能立刻知道,加doing这事儿一定是做了,加to do一定是没做,就完了,这就是语意的简化性,所有的英语知识点,就是用一个字去理解,语意的精确度,而你们在寒假时,通过做题时把所有知识点简化成语意一个字,考场上只有简单才会有用。

  比如说数学,听起来有很多知识点,但实际上在管老师这儿,数学的东西非常少,只有两块,第一块叫思维的起点,所有数学考点一定要研究思维的起点。很多学生说有的题是没起点的,有的题也很多起点,一旦走错了就回不来。很简单,要想研究数学题,是应该用这道题本身给你的内容去研究起点。比如说有一道题,原题给出一个式子,让你求BN的通向公式。当你我知道起点的时候,只要干一件事情就完了,所有的题目本身永远有一个必要性,要想解这道考题,必须得先解决什么问题,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做题的时候,就问自己要想解这道题,前提我必须要先解决什么。而前提先解决什么,而前提必须要解决什么?就是你的第一步起点,如果这步你仍旧不会时,就可以再问一句话,要想解决这个前提,还必须要先知道什么东西?你永远是问自己必须先干嘛,而这步过程就是你的起点过程,而这个字可以解决什么啊?像大多数三角函数、数列、不等式、解析几何、还有这个综合类考题,几乎都涉及思维起点概念,同时这些考题还涉及第二个字,式的变形。前两天有一个学生问我,不等式在求解时很多书上讲解时先取道数,而我一旦想到取倒数就做出来了。

  但是我在刚开始做的时候,凭什么时候做到这步时该变形,为什么不能取得它俩相加。但是咱们在课本中讲解中缺少了式子变形的讲解道理。尤其很多考生在做三角函数考题时,总感觉这么多公式,我怎么知道到这一步该这么变了呢?道理也特简单,这个式子变形的基本道理,而作为一个寒假考生,你们在寒假的时候,建议你拿出所有数学考题,你是研究,这道题要做这个式子变形,可以,你问自己一句话,凭什么在我第一次做的时候,能做这个式子变形点。比如说刚才这道题,我跟学生这么讲,我说道理很简单,你告诉我,你记不记得管老师上课时讲过一句话,在做式子变形中,有那么6、7条基本原则,其中排在第二条原则的,式子变形时,分母有加减法,永远是没法做化减的。而式子变形的基本道理就是再如何快速化减出来,但在分母有加减法时,没法做化减,而此题式子是,分母是加减法,就是加减的式项,而分子只有一项,那既然分子只有一项,分母是两项,无法做化减时,自然我就会立刻想到,我取倒数之后,就可以使得分子是有加减项,而分母只有一项了,分母又一项才能够使得式子拆分成两项,做拆分之后做进一步化解,所以我会第一步取了倒数。只不过在研究了第一个字,所谓式子变形中第二个基本原则,分母有加减法时我没法做变形的道理就算完了,而这个属于数学的简化概念。

  刚才这两点做一个知识点本身,在做题中的一个简化性,但简化包括两字,一个是知识点的简化,就是基本上简化成很小的知识点或一个理解就可以做得出来,但还有第二个字,叫做做题的简化。什么叫做题的简化?有一个学生问了我一个理综的考题,他说老师,这题我觉得不合理,怎么不合理呢?你看我这么多知识点都会,而我的一个同学,这些知识点他都不清楚了,可是为什么我没做出来,他能做出来?我说很简单,你就没有研究做题思维的简化性。那个题是怎么讲的呢?一个很简单的考题,他画了一个图,是说二氧化碳的浓度和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的一个关系图,人家了一句话,说理论上讲,有另外一个植物比这个植物能够更有效的利用二氧化碳,问对另外一个植物而言,那个图该怎么样变化点?而这个考生他说,老师,我是属于学得不错的,我多年的惯性,会让我先想多年有没有做过类似的考题,而没做过类似的考题,我就不想这个了,我就想学过什么知识点,首先想到我学过光合作用的知识点,全都回忆了一遍,发现还是不会做。后来想碳三、碳四知识点,回忆了一遍,还是没有办法。我说你这就属于没有把做题简化,在很多脑中的思想认为拿到考题之后要么先回忆知识点,要么先回忆类似考题,这就属于多年的惯性思想。

  但是,真正会做题的人,研究这个字,能不能简化思维,所有的英语题、数学题、理综考题,到底怎么做,不是自己想,不用经验惯性想,也不用知识点去想,你该去研究题目本身的道理。而当时那个学生的同学水平比他低,但怎么做对的呢?他脑中只想题目,你题目不是说了吗?这个碳四植物比这个碳酸能够更有效的利用二氧化碳,所以我就去问自己,什么叫更有效地利用二氧化碳,而根据更有效地利用二氧化碳的理解,这个题就迎刃而解了,至此这个学生他就用了一个简单的思维方式,所有考题我不要想自己,一定想题目本身。所以,你们在寒假的时候,要尽量把知识点简单理解,同时拿到考题的时候,怎么样以题目为主,而不是以自己的惯性为主,通过这样把复习过程简化。这个简化是很重要的一步,我相信很多的老师都说这样一句话,希望把所有的课本从薄读到厚,而下一步就是从厚读到薄,就是简化。这就是我们暑假做题需要研究的第二个道理。
第二个字是干什么用的?就是解决从做对到快速做对。第一个字,研究如何,是从会到做对。而第二个字是研究从做对到快速做对。但是,这仍旧不够,失分的百分之七八十不是自己不会做,明明会做,如果慢慢来一遍一定会做对,为什么第一遍拿不下来呢?我估计大多数考生,甚至包括一部分老师和很多家长都利马采用了多年的惯性思想说是马虎,要克服马虎的过程,如何做,就能减少马虎的状态,才能导致以后第一次做题就做对。我想问问逐位考生、家长和老师,你们用马虎这个字说服自己多少年了?从你们的小学、初中、高中,用马虎说服自己,但是多年来马虎解决了?很多人说是性格问题,解决不了,如果真解决不了,不就导致了学生如何在考场上以那个状态做对吗,这不是解决不了的。这就是第三个字,不是马虎问题,而是思维。思维是什么道理呢?是这个道理,我相信很多参考书和老师都讲过思维,但是他们只是盗用了“思”这个词,和我讲的完全不一样。所有思维,需要去理解真正马虎产生的原因点,大家可以想一下,一个人什么时候马虎?是主观马虎还是客观马虎?我知道一个人主观上马虎,客观上不会马虎,比如说3×7,很多人说得10,一定是没过脑子。但是如果你是纯客观的,就是不经过我的大脑的客观思维过程的话,我不会去得出结果的话,那你一定不会马虎,因此,导致我要提第三个字,思维。

  思维包括如下几个小点:第一个点是客观道理。怎么叫客观?比如说前两天在左边做讲座时,包括N个老师也问过我,说我们发现英语题,学生怎么会到这个地步呢,读懂了反倒没做对,而读得似懂非懂反道做对了?大家并没有理解英语和中文的区别,看懂的时候,用中文的思想去做不就完了,但是中文的语言非常主观,而英语的语言是较为客观的语言方式。因此,要求千万不要改原文的话。举的例子,此题很多考生在考场上会做错,就是没有明白什么是客观题系列。这个题的原话是“如果一个人想买一个便宜的房子,他应该干吗?”,所有的考生都读懂了原文的这句话,“如果一个人想买一个便宜的房子,而不考虑房子的危险性的话,他应该去找中介公司,找中介公司,肯定能够让他获得便宜价格的房子,但同时他也获得有危险性的房子,给了四个选项,A说“买房子既要考虑价格,也要质量”,B说“买房子要小心,不要被中介公司骗了”,C说“买房子之前要好好检查一下房子”,D说“买房子一定要考虑到房子的危险性”,结果学生是ABCD选谁的都有。大家想想,这是英文考题,我只是用中文翻译了一遍,而我们用中文翻译了一遍之后,大家都没有做对,这个已经完全证明什么概念呢?解决这道考题其实根本所需要的不是只有英语的知识点,大家多年的惯性思想,总以为知识点拿下,就一定前做对,不是如此,光有知识点是不够的。

  另外一块是解题的客观思维,这个题为什么很多人做错,就是因为中国人的语言方式多年来的主观性老在琢磨,老推测别人的话是什么意思,但英语要求千万不能推测,话是什么意思,原话会告诉我,我原话只陈述“当一个人想买一个便宜的房子时,而不考虑房子的危险性的话,他应该去找中介公司,找中介公司肯定能让他获得便宜价的房子,但同时他也获得了有危险性的房子,可大家想一下,我A说“买房子既要考虑价格也要考虑质量”,很多人说我就选A,原文暗含的不就是这个意思吗?谁让你读暗含的意思?是咱们多年的惯性思想自己推测的,就跟这句话似的,“管卫东喝口水”,我相信很多考生把管卫东喝口水这句话,眨眼间就变成管卫东渴了,我说了吗?我只是告诉你管卫东喝口水,可为什么到你那儿变成管卫东渴了呢?这就是中文的思维体系,我在琢磨人家什么意思,但英语不这样来,所以导致很多考生在读完题之后,把题的意思给改了,你是改过之后的状况做的题,当然做不对。为什么有的人读得似懂非懂就做对了,道理很简单,当这个时候你想改这个话改不了,这个时候你的人,思维完全客观就出来了,所以导致必须学会纯客观思想。像刚才那个题,A不行,是你客观推出来的,不能暗含。B说“买房子要小心不要被终结公司骗了”,有这个意思,没有,有的人说,我买这个房子,明明不好,凭什么还要买,估计被中介公司骗了吧?这哪是原文的意思啊?这又是自己的背景推测出来的,而C说“买房子之前好好的检查一遍”,很多人选C这样想的,房子不好,我检查一遍,不就能杜绝了吗?不错,这是你想的挺合理的,但原文有去检查一遍的意思吗?也没有啊,当然C也不行,当然要选D。这块儿管老师卖个关子,你们自己做为寒假学生,高三学生好好去研究一下答案为什么选D,而不是选前三个。

  英语题和理综的选择上这个字非常有用,因为很多考题是由中国人的主观思想导致第一步就犯了错误,而客观上怎么练呢?生活中就可以,你们告诉我,一个人怎么会马虎呢?只有当这个人脑中思维有特别多的假设才会马虎,所以你们在生活中就可以练这样的话,从今天开始,我跟别人说话时假设对方什么都不知道,而当别人跟我说话时,我永远干嘛?假设对方说的话,他没说的,我一概不知,当以这个思维时,我承认在中国这个社会上肯定不太好,为什么?你肯定会产生与别人的沟通掌握,但是做题效果就非常好,就会杜绝你绝大多数的马虎点,导致临场时,清醒时能做对,不清醒时仍旧能做对。这是思维的第一个字,客观,是帮助我解决所有马虎点的。寒假时,我会重点强调这个字。咱们大多数考生需要真正改的不是你自己水平不行,只是你们不知道什么叫做把自己的水平充分地发挥出来,而导致在傻做题,题是一定要做的,但是那样傻做题没什么意义。

  第二个字,定性分析。什么叫定性分析?我们大家很多人脑中并不理解为什么一道题知识点会了之后做不出来。任何一道考题,比如说数学题,到底选择哪个知识点做,要想在脑中这么多知识点,选出来利用1号知识点,那是根据你对题目的理解,对题目的定性的分析,由这个定性分析所获得的该用哪个知识点做题,而用这个知识点获得的第一步的结果,而这个第一步的理解又是定性获得的第二个知识点是什么。换句话说,任何一道考题是两个东西串在一起的,定性分析家上定量分析。但是,现在大多数考生,像理综部分、数学这块,大家脑中只关心定量,定量是对于求解过程,但定性是决定快速的判断过程。因此,暑假大多数高三学生建议你们,在做所有的数学和物理题时,能不能把所有的知识点用思想上做一个定性的分析。比如说排列组合考题,很多人脑中这么想,有顺利叫排列,无顺序叫组合。ABCDE放在5个位置上,有多少种排列?如果说5个A放在5个位置上,有多少种排列?这就变成C55了,可其实5个位置是永远有顺序的?为什么这样就变成这样了呢?有的人说5个A不就没有顺序了吗?错,其实真正的定性理解是可区分叫排列,不可区分叫组合,ABCDE5个字母是可以区分开的,而当A个A放在一起是没法区分的。当你定性理解时,你们可以回家把这个题自己做一下,是一道2004年的考题。说空间不共面的4个点,距某个平面的距离相等,问这样的平面有多少个?你们回家想一下,怎么用排列组合把它做出来。听起来它是一个立体几何考题,但是你如果真理解了定性过程的话,他们立刻把我这个决定,我用排列组合过程出来,我可以告诉你们答案,是C30+C31+C32。

  你们自己可以琢磨一下,而这个是我今天要说的第三个字,就是思维本身包括客观思维和定性思维点,但这个我想再多说两句,定性思维和客观思维的真正道理是什么?和知识点是相辅相成的,单有知识点做不了题,单有思维也做不了题,必须是定性判断、定量求解,再定性判断、定量求解,穿插着来。思维这块帮助我们解决N块问题,从不会到会,不是知识点不会,而是不知道分析问题的客观性,同时解决第四个,怎么样清醒时做对,不清醒时也做对。当你我清醒时,是用多年生活的惯性,可生活时的惯性,当你不客观时,就无法做对,因此当一个人生活时客观思维时,即使不清醒,仍旧可以做得了题。但前提是这个人生活中也得是客观的,就是生活中当你看到什么啊?地面湿了,第一反映干嘛?就是地面湿了,下雨了吗?不知道。当然了,这个过程只适合考试的过程,并不适合中国的沟通过程。
最后一个字,这个寒假是非常重要的寒假,而你们在整个寒假的学习时,必须要把各种问题拿下,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呢?比如说你们在做题的时候,我相信你们以前有过这种经历,很多英语的选择总感觉正确答案的解释很牵强,正确答案不像答案,或者很多答案都像正确答案,这是英语。像数学,很多人说时间来不及,怎么能快速地把题做出来?或数学理综这块还有这样的情况,题临场做不出来了,没有时间或精力能够让我再回到正确的路上,这时候怎么办?这是大家多年的惯性思维。什么叫惯性思维?我想引出一个惯性思想来,很多人可能不了解,我们多年的惯性思想桎梏了你们每个人的能力,而大家的能力点只要能发挥出来,把惯性去掉,即使你们就今天的水平。

  假如今天是发工资的日子,管卫东是某一个单位的员工,今天我去领工资,打开工资带,发现这个月发了2000块钱,而我知道我单位发的工资分六个级别,我还知道每个级别发的人数是一样多的,等我领完工资之后走到路上遇到了另外一位员工,我问我“管卫东,这个月发展了多少钱,敢不敢跟我换工资?”我相信如果我是你们,你们告诉我,假设你是管卫东,你答换还是不换,几乎绝大多数考生,甚至于家长或老师都会答换,当然得换了,有6个级别,有六分之四概率会更高,有六分之一概率会持平啊,只有六分之一概率会降低,因此当然该换了,这就叫做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但大家想一下,高考是选拔类考试,不是通过类考试,是以分数为确定点的,既然这样,我们就得学什么概念?咱们不该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因为我们和出题老师之间是博弈双方,能不能绕开全部难点仍旧把题做对,要从对方的角度考虑。假设刚才那个问题,你不从自己的角度考虑,你会想为什么那个人要跟我换工资?当你们说这句话时,会立刻明白,哦,不对,不是一个一千到六千的等可能时间发生概率,该是一千块钱概率最高,两千概率会降低,到六千往上逐渐会概率降低,这就是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

  同样道理,我们在做题时,要领悟第四个字,真正会考试的考生将会去研究标准化考试有什么样的解题技巧,对所有的标准化,包括英语标准化、数学标准化及理综的选择和填空有什么技巧,是标准化考题本身的缺陷。第二,当真不会做时,谁说不会做一定做不出来考题?研究当你真的可能不会时,临场不会可能包括真的不会和瞬间状态不好导致的不对,不会做,分数怎么仍旧获得,尤其是填空和选择。大家承认不承认,如果你们把填空和选择都做对时,已经比现在的分数很多。考试的真正定义不是把老师所教的和课本所教的写一遍,填空的部分,老师判分时只能根据结果判分,结果是老大,即使解答题,老师判分仍旧有看哪些地方是结合点。

  今年寒假班我教了一个学生,他考试时有一道选择题和数学题不会做,不是题难,是瞬间他脑子大了,但是他用当时我所教的招,仍旧分拿到了,尽管传统上讲这样不合理,但是高考时,大家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得分。“已知三角形的ABC,正选比等等5:7:8,问你角B等于多少度。这个学生在考场上也不知道怎么头脑就晕了,瞬间就没想起来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去做题,怎么办呢?他当时也没慌,就用我当时讲的,反成三个角的正弦比呢,我知道他三个角正弦比,就等于三个角的边长比,这他是知道的,那么因此三个角的边长比也就是5:7:8,他说管老师反正在考场上我带着直尺、圆规,画一个5:7:8的三角形,这个并不难,他还带着半圆仪,7对的角就是B,一量是60度,就选60度,对不对我不知道,但是考场上我已经不会做了,就填一个答案,这个答案也许不对,但会很快做出来,最后分数拿到了。考场上真如果遇到不会做的考题,你不能空着不理,有很多办法能把分拿到。但凡大题、填空不会时,有什么能力能够借助时,帮助你仍旧把分数得到,只是刨除解答题部分。会研究标准化考试选项对比的策略有哪些及填空部分特殊值有哪些思想,及整个解答题部分如何通过一些规律获得到你不知道答案的预测性,即获得预测之后,我根据这个预测,写出哪些式子,老师基本上能给我最高的分数点,这也是叫做最后一个字,研究得分的概念。当你在考场上不清醒时,怎么分数仍旧获得最高。

  而通过这四个大字,才能去解决我最初说的那五个重点,怎么能从不会到会,怎么从会到做对,怎么能从做对,要快速做对,怎么能从清醒到不清醒做对,即怎么能从不会仍能获得分数,那么我总结在一起就是这个意思,最后一个寒假,大家在寒假的时候,建议你们有这样几个做法,首先一定要利用全国各城市的真题去研究,基本上把重点放在2001—2006年五年的真题上,这五年的考题也有些变化,但毕竟是国家出题者的出题点,没法做大的调整,用它可以研究出老师得出题思路。第二,研究真题时,每道考题要研究出自己临场的第一遍水平怎么能做出来,而不是为什么。然后将自己的课本知识点再做一次,好好看一遍,把所有的知识点简化出来,简化成很少的几个点,而能够通过这个点去理解做题过程,同时每道考题研究怎么用很少的过程把题做对,最好是题目本身,不按时你怎么做题。假如你的水平再降低,这个单词不认识了,能做吗,这个知识点瞬间不行时,能做吗?由这个过程研究的全部道理就完了。

  今天我和主持人并没有太多的沟通,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如果你们实在不行的话,可以去找我,我在寒假班中教的学生主要是在寒假中怎么把分提高。记得,相信自己,大多数学生的水平都不低,关键是你们以前没有真的理解,怎么能把自己的水平充分发挥出来,而能够获得非常高得分数。实际上,大多数人只要你们具备知识点知道,我就足以有本事帮你把英语、数学、理综,这三科分数做一个突飞猛进的提高,其他不好说,为什么?因为不像语文,为什么今天不提语文呢?因为语文不一样,语文和文综是纯粹文科性思想,而这些数学、英语和理综是理工科思想,这两个不同的思维方式点,而我只能教你们理工科的思维方式点怎么能快速解决这个东西。这个是我想说的概念。

  主持人:非常感谢管老师,相信管老师的学习法对高三学生的复习和成绩提高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只能跟管老师聊到这里!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普通文章内蒙古新增9种专业学位 硕士点达到24种
    普通文章2011年河北省博士研究生5-15日网上报名
    普通文章2011年海南省普通高考网上报名填报办法
    普通文章2011年高考山西艺术类共报考52442人增加
    普通文章高考报名1月10日结束 考生请及时填报个
    普通文章辽宁省2011年63573人报名考研 应届占65
    普通文章重庆今年报考研究生人数为28448名 增幅
    普通文章山建2011年招155名专业硕士
    普通文章高考今日起报名 海南省外借读生需提交审
    普通文章浙江高考加分公示内容删繁就简遭质疑
    最 新 推 荐
    推荐文章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戏剧节目评选
    推荐文章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教师名单
    推荐文章[图文]2008美国顶尖大学最新综合排名
    推荐文章内蒙古2008下半年自考继续实行网上报名
    推荐文章四川高考延考区本科各批录取控制分数线
    推荐文章[图文]陕西:2008高考网上填志愿 数学英
    推荐文章过来人谈北京公考:亲历08年国考 备战08
    推荐文章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冬季联合招
    推荐文章中国毕业生出路最好的十所大学
    推荐文章教育部:2008年高考科目时间安排公布
    相 关 文 章
  • 紫光安德鲁荣获2008年度最佳酒店培训机

  • 男子"另类"求职很雷人 到大学门口寻找浙

  • 在校大专生开公司 不到一月营业额达8万

  • 第十四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活

  • 内地动漫教育与市场严重脱节现状引关注

  • 中国发布2部汉字使用规范 克服乱拆乱讲

  • 教育界人士称省级教育部门统一招聘教师

  • 重庆两大学生开网店一年纯收入超10万 将

  • 上海:14名大学生争抢1个“村官”岗位

  • 博士点申办失败,教授不想上课 负载太多

  • 图片新闻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