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重点校学生提前过“独木桥”
距离2008年的全国高考还有半年时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名牌高校已在网上公布了2008年的自主招生政策,并开通考生自荐报名通道。记者从哈尔滨市几所重点中学了解到,近年来自主招生越来越受到考 生和家长的关注,仅哈三中、哈师大附中等重点中学就有接近一半的毕业生报名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还有部分学生自己通过网上报名,报考香港的大学或申请到国外高校就读,具体人数无法统计。高考未到,提前备考自主招生,对高三考生有何利弊?考生和家长应当如何面对自主招生?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高三考生自主招生报名踊跃
自主招生,对于众多高考考生和家长来说并不陌生,它给了高校更多招生自主权,让高校不再完全按照高考成绩来录取考生,让有特长的考生脱颖而出,被教育界人士称为“我国高招制度的破冰之旅”。据了解,从2003年北大、清华等22所高校首批实行自主招生试点以来,试点高校逐年增加,到目前为止增加到了59所,基本囊括了我国的一流大学,考生报名形式也由最初的单一中学推荐变更为学校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模式。
“这两天报名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越来越多,大家都期盼能通过这次考试,在高考前多一份保险。”哈师大附属中学副校长王广才讲,该校2008年高三毕业生共有900余人,大约有300名学生报名参加高校自主招生,学校原则上要求每名考生只许报考一所高校,可有的学生为了增加录取机会,报考了三四所。因为准备申报材料实在太耽误高三复习时间,只好由家长代劳,老师和校长除了正常教学外,还要忙着给考生审核和邮寄材料,十分牵扯精力。这样的情况不仅在哈师大附中出现,记者从哈三中获悉,该校1200余名毕业生中,高考模拟成绩在600分以上的学生占到半数,这些学生几乎都参加了自主招生报名,还有部分学生自己通过网上报名,报考香港的大学或申请到国外高校就读,具体人数无法统计。
哈市另外几所省级重点高中奔着自主招生使劲儿的高三学生数量也相当可观。哈九中副校长方瑞军告诉记者,虽然学校和老师对待自主招生一直持冷静态度,将其中的利弊讲得很清楚,但随着清华、北大等名校自主招生政策陆续出台,一些学生和家长还是受到了影响,今年报名参加自主招生的人数几乎是去年的三四倍。方瑞军认为:“对大多数报名者来说,自主招生名额有限,综合难度大,因为自主招生的对象主要针对那些‘尖子生’或有特长的学生。高校看重的方面很多,包括学习成绩是否在学校名列前茅,是否担任过各种职务,是否在学科竞赛中获奖,是否有体育、文艺等方面特长等。”
针对考生积极报名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现象,省招生办普招处处长车行全介绍,自主招生最大的特点是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在高考前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计划对考生进行自主选拔,招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在自主招生过程中,各高校对学生的要求不同,一般要求综合素质高、应变能力强、竞赛获奖或某一方面能力有过人之处。各学校学科特色不同,注重的内容也会略有差异。高校通过测试确定自主招生入选考生名单,这些考生只能说过了第一关,他们一样要参加当年的高考,一般需要第一志愿填报自主招生资格院校,会在高招录取时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所以取得自主招生资格后,考生依然不能放松,高考时达不到一定的录取分数线仍不能圆梦。
自主招生优惠大 实际受益学生少
从11月底以来,哈师大附中高三学生小齐的学习更加紧张了,她报名参加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毕竟这是一个机会,如果考上,高考就会多一份保险,考不上就当锻炼了。”小齐是学校优等生,考取重点大学根本不成问题。一开始,她的心情有些矛盾,报名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意味着要多花时间在备考的科目上,还要到外地赶考,没有成功的话等于浪费时间,而放弃又很可惜。
确定报考这两所高校后,小齐的妈妈吴女士就忙着替她准备申报材料。吴女士讲,现在孩子每天晚上都12点以后才睡觉,复习也很认真,提前进入了考试的状态,心理压力也很大。作为家长,她并不主张孩子去走这个独木桥,毕竟录取几率很小,但是孩子想考,当家长的不能强扭着,万一孩子差点分没考上理想的学校,又错过了这样的机会,家长就得落埋怨。吴女士又担心,小齐如果没能进入自主招生的入选名单,会影响自信心和高考的成绩,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哈三中政教处主任李晓平谈道,各个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又存在着不同的要求,像上海复旦不仅要到外地考试,而且还要考全10科,不复习考上的机会就少,如果复习又浪费很多时间,这种情况对于一般学生来讲就是分散精力和浪费时间。学生应该搞清楚自己属于什么档次、什么位置,确定自己适不适合走自主招生之路,不适合的话就应该完全投入高考。
“自主招生考试考题相当灵活,知识面也特别广,提前复习或找辅导班没有任何意义。”哈师大附中副校长王广才讲,自主招生竞争激烈、录取率低,考试没有规律、也不稳定,对于一些死读书本的学生来讲,是很难考过去的。诸如:对“超女现象”的看法,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现象”的观点等考题,这就需要学生知识全面,还要有政治头脑。去年该校有300多名学生参加了自主招生考试,可录取率仅为10%。有的学生最多报考了7所高校,结果全部失败而归。
校方态度:不宣传不提倡不反对
哈九中副校长方瑞军说,有许多家长和学生在报考自主招生时很盲目,自身不符合条件也抱着一定的侥幸心理,希望通过自主招生享受优惠政策,把高考志愿提高一两个档次,这种做法脱离实际;还有的家长和学生跟风现象严重,看到别的同学报名,觉得自己不报可能要吃亏,要报就多报几个,用“押宝”的方式对待自主招生,这会导致耽误了宝贵的高三复习时间。所以,校方和老师对待自主招生的态度是不宣传、不提倡、不反对,建议适合条件的学生也要慎重报考。
“考生参加自主招生,浪费精力和时间是其次的,最关键的是,如果一旦失败,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使之一蹶不振。”哈师大附中副校长王广才讲,去年该校有两名学年排名前三的学生,报考了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结果名落孙山,失败在他们的心里留下了阴影,到高考时两个人的成绩急转直下,仅仅考上了省内一所高校。基于这一点,学校对自主招生很慎重,既不推荐、也不反对。学校的重点还是高考,学生的重点也应是高考,毕竟最后高校看的是高考分数。
王广才表示,要用一颗平常心看待自主招生。申请自主招生考试的考生多是各重点中学的优秀学生,对他们而言,高考之前不适宜接受过多的挫折考验,有没有通过都不要太放在心上,不要以自己在学校的成绩、或与同学的成绩比较来看待自主招生考试的成败。自主招生考试跟传统的高考不一样,考不过,并不代表你高考考不好,不要因为自主招生考试而扭转自己的志愿取向,应顺其自然。另外,班主任对学生比较了解,可以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发展潜力、兴趣爱好等给学生一些忠告。而学生也不要选择太多自主选拔考试的学校,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上面。如果学生报的学校特别多的话,比如说跑到北京、上海、武汉去参加考试,会影响高考的正常复习。(来源:哈尔滨日报王浩 张大巍)
高校自主招生考生切莫“撞大运”
自主招生,无疑是今年初冬沪上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北大、清华的冬令营扩大了规模,复旦、上海交大自主招生的名额分别扩容到了500人,另外,上海财大、华东师大等重点高校也在加紧推动5%名额的自主选拔,似乎, 延续了30年的高考制度正在经历着改革。然而笔者上网查看,却发现普通老百姓担心的却是:自主招生,能公平吗?!
“不以分数论英雄”,是自主招生最主要的一个规则。世界一流大学,像哈佛、耶鲁都用这个办法,就是笔试分数只当一个参考,决定是否录取的是面试成绩。可是,这多多少少总让人有些怀疑:靠几个考官和学生聊聊天,就决定了考生的命运,靠得住吗?有标准吗?公正吗?出于以上种种顾虑,于是有人又站出来大叫:根据本国国情,高考分数的硬标准不能逾越,自主招生不可推而广之。
对百姓的忧虑,笔者很能理解;但是,某些专家只因怀疑公平,非得重新回到“唯分数论”老路上去,笔者就不敢苟同了。不是阁下们老要批评“应试教育”、高分低能吗?不是我们的大学培养不出创新人才吗?高考不改革,我们的高等教育何时能列入世界先进之列。其实,传统的高考制度已不能完全体现出优胜劣汰,完善的自主招生正显现出一种合理性,关键是这个合理的制度如何防止腐败黑幕,如何确保公平、公正。
依笔者看来,当下最要紧的,是为自主招生设一道“防线”:公平线。有了它,自主招生的规模该更大、范围该更广。那么,又该如何“设防”呢?前两年的试点中,学校做了不少工作。复旦几百位教授,在面试前两个小时抽签决定,由哪五位教授考哪位学生,这种方法要暗箱操作就很难了。不过这还不够,我们在公平方面还有很多事可做。比如说,去年复旦自主招生时,有个别考生的高考分数线未达到上海第一批本科院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便进了复旦,社会上议论纷纷,学校可以向社会公布该考生面试时的资料,同时发布学生入校后的学习情况;又比如,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公证人员、校外人士,组成另一支监督组,入校检查面试情况,让社会上的人们放心。对相关高校来说,设“防线”可能会增加成本,但从吸收优秀人才的大局出发,这个钱还是要花的。(来源:新民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