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当年的春季高考已成为永久的回忆。(记者 张斌 摄)
恢复高考30年来,我国对高考所做的改革一直都在进行,但这些探索称之为“改良”更为恰当。
高中新课程启动后,应试教育将向素质教育转变,这为真正意义上的高考改革提供了一条更为合理、可行的变革渠道。随着教育部对高考改革启动航程的表态,“高考改革”这一复杂命题的答案越来越清晰地浮出水面。
李涛/绘
两派学者高考改革观点争锋
高考改革备受争议
我国的高考创立于1952年,“文革”期间曾一度中断。1977年,在邓小平的直接主持下得到恢复。此后,我国在改革与完善高考方面所做的探索一直未停止过。
如果梳理起30年来高考改革的发展脉络,我们可以看到如下轨迹:1985年启动标准化考试,同年开始试验高中毕业会考;1993年实行会考基础上的“3+2”考试科目改革;1997年实行高校招生计划的并轨改革;1999年广东省率先实行“3+X”考试科目改革,并于2002年推广至全国;2000年北京、安徽等省区市试行春季高考改革;2003年清华、北大等22所高校试行自主招生的改革试验……
但改革带来的新问题也接踵而至,每一次改革都在社会上引起巨大争议。
“3+X”使得高考大一统的局面开始松动,同时也带来了操作复杂和教学无所适从的问题。实行春季高考后,由于参与招生的学校和专业都不理想,以致考生积极性不高。在2004年内蒙古率先取消春季高考后,安徽、北京也相继选择退出。扩大高校自主招生后,进入自主招生范围的考生都是尖子生,最后并不需要降分,而需要降分录取的人却难以进入名单。
与此同时,与高考相关的负面消息也开始增多。在“一考定终身”的压力下,一些学生铤而走险。去年发生在河南郸城、云南宣威、安徽砀山等地的高考群体舞弊事件再次加剧了公众对高考的批判。
尽管各种批判日益凸显,高考改革却一直在缓步前进。尽管年年都有新的措施出台,仍被主导激进的学者斥责为“过于保守”。
民间方案抛砖引玉
去年7月,一份来自民间的《中国高考制度改革方案》进入公众视野。这份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观点并不新”的方案,却是中国第一份公开亮相、系统探索高考走向并提出建议的方案。这份“自下而上”的谏言得到了教育部的高度关注。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是该方案的主要执笔人。在他看来,中国进行高考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现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已经大幅增加,全国的平均录取率已经达到55%左右,北京、上海更是达到70%以上。尽管大家公认在现阶段高考制度是最公平的,但现有模式的弊病已经暴露无遗。公众对改革提出了很大的需求,但也带来巨大的压力。”
方案中,杨东平提出高考改革的三个核心:向地方赋权、高校赋权、学生赋权,建立“基础资格考核+高校自主”的目标模式,即以全国统一的学业能力水平考试为主,辅以高中学习成绩、高中课外综合表现的多元入学评价。同时,高校确定录取标准,并在进行加试或面试后自主录取。
“只有做到向高校、向学生赋权,才能实现高考的实质性改变。”在杨东平描绘的理想蓝图中,不同类型的高校可设置不同的选拔标准。录取时,借鉴国外实行平行志愿的模式,考生可同时参与多所学校的录取,并同时获得多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杨东平认为,录取方式向学生赋权是这个方案中的一大亮点。尽管有言论指出在中国人口基数大的背景下,采取国外高校的录取模式过于前卫,也会给一般院校带来生源危机。但杨东平坚持认为,只有当学生拥有了选择学校的权利后,才能真正促使高校自我反思,促进高等教育的变革。
方案一出,支持者甚众。但也有舆论评价认为过于激进,现阶段难于操作。
对于这些意见,杨东平全部照单全收。他表示,方案公布旨在抛砖引玉,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文本。通过公开讨论后,各方会形成共识,从而推进高考制度和教育体制实质性的改革,更重要是引起政府对高考改革实质性的介入。
杨东平的举动后来被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评价为“值得称道”,并表示“教育部会充分考虑采纳民间的建议”。同时,教育部将结合各方人士的不同意见,不断推进高考改革,“高考改革是渐进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个方案能解决所有问题的。”
官方探索主导稳定
教育部发言人的这番话其实暗藏“玄机”。早在几年前,教育部在探索各项高招制度改革的同时,就已经开始通过各种形式探索高考改革方案。
2005年,前教育部长何东昌上书中央,痛陈应试教育之痛,在中央领导的亲自批示下,当年由教育部、中宣部等多个部委牵头组织启动了素质教育大调研。其中,由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谈松华牵头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调研内容。
在这次历时一年的调研中,由谈松华领衔的项目组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召开了11场专题座谈,听取了100多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干部和大、中、小学校长对高考改革的意见,并对比了欧美、东亚以及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考改革实践,最终完成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报告》。
谈松华回忆,在谈到高考改革的方向时,高考制度“应存不应废”的声音成为主流。同时,大家也认为现行的高考制度存在众多问题,应该不断改进和完善,在保持统一考试基础上进行稳步渐进的改革。
在这个基调下,报告最终把高考改革的基本目标确定为“通过分区试验、分步实施,逐步建立起以区别高等学校层次类别的统一考试为主要标准,同时参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部分中学校长特别推荐、各类高等学校的自主考核等因素的多元化人才选拔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