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计划用全部科目考0分的方式,来反对中国现行教育制度,但最后作文却得了12分,其他科目为0分,加上20分的少数民族加分,总分仍有32分。时隔两个半月,贵州考生李坚后悔了,昨天(8月25日)拨打热线求助,“我希望能有重庆高校给我一次机会。”
绞尽脑汁为考0分
李坚是贵州省印江县二中理科考生,从初中起就表现出了对语文的兴趣,累计在全国各类刊物上发表作品100多篇。“我的成绩完全可以上本科线的。”尽管父母反对,李坚还是决定实施自己故意考0分的想法。
李坚不愿意交白卷,他想那样会让人认为“我不会答题而放弃高考,而不是对抗应试教育。我要让人知道自己还是有一定能力的。”
李坚于是这样对待自己的高考:凡是自己有把握做对的,就选错误的答案填写;凡是自己没有把握的题,就不选填答案。数学科目,李坚运算出正确答案后,故意选错,而后面的运算题就在空白地方写了些反对高考的话。
6月22日,李坚的高考成绩下来了:文化总成绩12分。他后来从贵州省教育厅了解到,这12分来自于作文,“只要扣题目就会给10分”。
自称很傻很天真
“我只想为中国教育事业做点事情,没想炒作!”尽管初衷如此,李坚的行为仍在全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但事过之后,李坚还是觉得“有点后悔了”。李坚出生在贵州印江,母亲一直没有工作,在家照顾孩子,父亲在北京打工,挣的工钱养活全家,妹妹在湖南一家民办中专上学。
在自己的博客上,李坚自称为“0分状元”,没有用太多的言语描述自己的“疯狂”举动,而是摘录了不少全国各地关于高考的新闻。
“觉得很傻很天真。”李坚这样描述自己当初的举动,原来是打算不上学了,想通过策划高考0分事件的影响促使大家来关注教育,然后再争取拿出一个相对较好的教育理念出来,以此促进改革。
李坚觉得对不起爸爸妈妈,不想再增加家人的负担,所以现在打算继续上大学,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自己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还可以完善自己的文学理论和人文修养。
李坚上周去了一趟北京,和个别教育研究所进行了沟通,让他改变了对教育的看法,也让他下定决心继续读书。
想到重庆读民校
“我对重庆高校的印象不错。”李坚在从北京回贵州的火车上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由于前段时间被众多媒体关注,全国不少民办高校都向李坚发出了邀请,但李坚认为有的民校只是为了广告效应,所以一直没有答应。
“我知道公办高校几乎是不可能了,所以想有重庆的民办高校能破格让我入读。”尽管统一招考的录取工作已经结束,李坚说自己还是想能有书读,把目光放到了重庆。
李坚称,他正在修改自己之前写的文章,上大学后打算继续写作,并集结成书,这部关注民生的乡土题材小说,书名叫《当星星睁开眼的时候》。
“考0分对教育改革没多大用处”
除了李坚外,还有几名考生都做过类似的举动,2006年河南女生蒋多多、2008年安徽蒙城高考生徐孟南,都是不满现行教育体制而故意“犯规”想考0分,在经过了众多媒体关注后,徐孟南和李坚一样,也表达了想继续读大学的想法。
昨天记者在网上看到,徐孟南通过博客告诫要考0分的学生住手,并认为考0分对自己对教育的改革并没多大的用处。自己考了0分后就和别人不一样了,别人会“刮目相看”,但这“看”却不是好的。
徐孟南认为,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报道过的“0分考生”有2006年的河南蒋多多,2007年的湖南陈圣章,2008年的云南吉剑、贵州李坚和他自己,这些高考“0分考生”的事件被报道后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只影响了几天,教育的改革还是“换汤不换药”。
而这些“0分考生”中,只有一人真正得了0分。
“如今唯一培养高科技(人才)的地方就是大学了。我们不能再浪费这个培养自己的大好机会,也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他们太累了。”最后,徐孟南认为可以考上大学再提教育的弊端,再提好的教育理念,这样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同,这样对教育改革的影响更大更远,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