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南京高三学生刚刚结束了一模考试,对前阶段的学习做了一次全面的检测,检测的情况如何?下阶段该如何复习?请看名师们的分析——
语文:从一模入手,复习讲求“四个点”
南京五中 沈中尧
作为复习考试主体的学生,要增强查漏补缺意识,强化应试技巧训练。而此时,学生则更应在思想上明确查漏补缺的重要意义,更要在应试技巧上寻求增长点。具体复习时要讲求“四个点”,即侧重点、整合点、明确点和突破点。
一、不面面俱到,应有侧重点。
现在的复习,应该有侧重点,要在“减”上做文章。如一模语音题,显示多音字和形近字是重点,是复习的侧重点。成语题目“相敬如宾”是用错对象,“江河日下”属望文生义,“一见如故”不合语境,而“翻云覆雨”是两用成语,这些都是复习的侧重点。比如诗歌鉴赏,景情关系、虚实关系、意象意境、比喻、拟人、烘托对比等是复习的重点,例如名句默写,要把不错写、不漏写作为复习的侧重点。例如作文,要把文体规范和达“三基本”作为复习侧重点等。
二、不平均用力,应有整合点。
经过一轮考点复习,特别是二轮训练(包括摸底、模拟练习等),考点复习不能平均用力了,应在整合上下工夫,要找到整合点。见多了病句例子,熟悉了病句类型,要在其基础上有所整合,如“站在……高度”、“与……一样”等往往造成成分残缺,例如“和”常常会造成语序不当、搭配不当、不合逻辑等语病;作为考点,修辞既可以在语言文字题、阅读鉴赏等上面设题,又可以在作文表达上作要求。修辞即可以成为一个有效的整合点。散文、小说类阅读,遵循“本出还本”原则,在答题指向上,也要进行整合,比如结构类、作用类、主题类设题的答题指向:结构类要看上下文,作用类要看内容、结构,主题类要看思想、感情等。
三、不轻视审题,应有明确点。
还是要注意审题,还是要从读题开始。而读题要明确其“点”。要辨识题干中的关键词及其相互关系,明确答题要求,审题时应与题干要求相吻合。例如诗歌鉴赏设题题干“氛围”、“心情””,要明确其“点”在:景、境和情。如阅读设题题干中“表达特色”,要明确“点”在:语言、修辞,并结合思想、内容。例如文言翻译,要明确其“点”在:实词、虚词和句式。比如作文,要明确其审题、立意“点”在“能指”上,语言“点”在结构、表达。名著简答题,要明确其题型(概括式、点评式、品味式和列举式),并明确其各自的答题要点。
四、不忽略表达,应有突破点。
表达,考试中无处不在。它既指卷面,更指内容;它既关涉卷面印象,又直接指向答题判分。表达,切不可忽略!重视了表达,无论是卷面,还是答题,它都可以成为得分突破点。这里侧重谈内容上的表达。比如阅读鉴赏题目如何组织好语言完成题目,作文如何在表达上出现亮点等。虽然考试不考名词术语,但常见常用的术语的运用是阅读鉴赏题高效得分所需要的。作文则应该在亮点找到突破点。
数学:模考试卷给出复习方向
南京五中 曹安陵
一模试卷分析:
一、难度适中,重点突出。
试卷依据《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既注重全面,又突出重点。基本题和中档题占全卷的70%左右,很好地引导后面的冲刺,对基本概念和能力的落实,真正提高基本题和中等题的成功率。
二、强调能力立意,重视对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考查。
试卷中涉及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同时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立体几何的探索性命题、试卷中多次出现的绝对值等问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三、试题中虽然背景比较新的问题不多,但覆盖了高考数学中的热点问题。如加大了考查向量、导数、概率统计等新知识,解析几何中的圆的问题。函数与导数的问题,数列与不等式结合的综合题试卷中都有体现,对于二轮的复习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指导性。
二轮复习建议:
一、对照《考试说明》,回归课本,认真复习课本的概念、定理、公式,搞清来龙去脉,课本中的例题、练习也应筛选过关。不能一味地围着各种模拟试卷进行题海战术,要切实把基础知识的掌握落到实处。
二、结合高考重点,以专题复习为主线,针对高考的重点知识、重点题型、重点方法进行有效复习。
三、加强基础题和中档题的练习。一是要加强填空题的专项训练,强调正确率的前提下提升速度,二是加强解答题前三题的专项训练,围绕三角、立体几何、简单的应用题展开,做完后要总结归纳解决这些问题的常规方法。
四、强调解题规范。平时做题应做到想清楚、说明要准确,注意思路的清晰性、思维的严密性、叙述的条理性,理科考生还应特别重视附加题的复习,从2008年的考题和2009年的考试说明中不难看出学生只要在这方面投入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提高。
英语:80天备战高考策略
一模是定位考,是考生们高考前的第一次仿真练习。它从考试形式、试题结构、题型分布、分数比例和阅卷模式上都尽可能地接近高考。考生们能够在此考试中暴露自己在复习中存在的漏洞与问题,也能客观反映出考生的实力与水平。
一、试卷分析
本次一模考卷较好地体现了“考纲”要求,注重知识和能力的结合,难度略高于近几年的高考,题目设置精巧。
听力试题总体较平稳,多数问题的答案可以从文中直接获取,无须拐弯。但是第1、8、14和20几个小题需多动一下脑筋。第1题“How could it not!”应该是对上文的肯定回答,不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因为“not”误以为是否定。第8题考生很可能会把对话最后一句提到的“news at nine”不包括在题目中。第14和20题考查考生听力的深层次判断和归纳能力,部分能力较差的考生可能无法正确答题。
单选题紧扣基础语法,同时又兼顾语境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考查了冠词、介词短语、时态、定语从句、非谓语动词、动词短语、连词、状语从句、虚拟语气、谚语等语法和知识点。第33、34、35题分别涉及到一些时事和热点话题,如“萨朗·斯通的反华言论”、“09年春节晚会”和“菲尔普斯吸食大麻”等题目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较新颖。其中26、29、30、32题有一定难度。26和29题都有2个空,学生既要知道短语的用法,又得兼顾状语从句和虚拟语气的用法,综合考虑才能得分。32题的四个短语因为不太常用,学生辨析它们的意思有困难。
完型填空题不太好做。文章夹叙夹议,叙述某一事件,然后引出一个生活的哲理,是学生较畏惧的类型。许多空的设计四个选项互相干扰大,考生得仔细揣摩,认真研读,对文章充分理解和分析才能给出正确答案。
阅读理解四篇文章涉及面广,难度适中,侧重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部分题目设计巧妙,考查学生归纳推理和逻辑分析的能力,有一定的区分度。值得一提的是,阅读的最后一篇为童话故事节选,折射出近两年的阅读对英语文学名著的考查。
任务型阅读的答案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原文,但是想得高分也不容易。
书面表达为练得比较多的图表作文,难度适中,要点清晰,具有开放性,要求学生描述图表并写出自己的分析,能体现学生的写作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此篇作文内容和十模块Unit2的Task里的文章“Has the brain drain been reversed?”很类似,如果考生对书本上的内容很熟悉,在分析原因上一定能占上风。
二、后阶段的备考策略
1。回归书本,强化基础。最后80天,不主张一味做题,考生可以每天诵读书上的文章来巩固知识点,通过听课文磁带带动听力的训练,多关注Task部分的内容,以应对书面表达的考查。
2。每天坚持复习单词和做适当的阅读保持水平。这一阶段应坚持每天翻阅单词,特别重视高频词的识记,确保在任务型阅读和书面表达中不要因为拼写错误丢分。阅读方面加强解题技巧的揣摩,多做针对性练习,特别在文章的归纳、总结、概括及推理判断能力方面下功夫,而对于文中细节题目的考查则要求考生们对与试题有关的句子要字斟句酌,谨防断章取义,或句子内涵和外延的扩大或缩小。
3。使自己的作文水平再上新台阶。在最后这一段时间,考生除了继续多背范文,进一步熟悉各种体裁作文的写法,还要着重注意审题能力的培养,加强有针对性的检查,尝试较高级的词汇和复杂句子结构的使用,将作文水平提高到新档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中国报考在线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