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桥选手郝菲出演清宫格格。
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热衷于学习汉语。
选手李然 金鹰网供图
汉语桥选手麦翔明与刘思文表演中国民歌。
明晚,第八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总决赛将在长沙举行。从112名选手中脱颖而出的6强将为决出特等奖和一等奖而使出浑身解数。在前几场比赛中,肤色或白或黑或黄的选手们精彩的中文表演赢得了众人的关注和掌声。惊讶和赞叹之余,在内心深处人们更能感受到一股因为“汉语热”在全世界流行开来而产生的自豪感。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从2002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7届,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的593名大学生先后应邀来华参加了复赛、决赛,各国参加预赛活动的大学生有近5万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外国大学生爱上汉语?
学习汉语,缘何而起
2004年,作为汉语在全世界推广的文化和教育交流机构的代表——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挂牌。2005年,国家汉语办曾宣布到2010年将建立100所孔子研究院,但截至2009年5月,已经启动建设了328 所孔子学院,分布在82个国家和地区。对于这种现状,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曾在接受采访时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表示——“门板挡不住,一下子推开了”,“所有的建孔子学院的地方,都是外国的大学和政府要求申办的,而且是非常迫切地要求申办。甚至于有很多校长飞到孔子学院总部,一次、两次、三次来找我们。因为那里的人们和学生非常愿意了解中国的情况,非常愿意学习中国文化。”
为什么会选择学习汉语?这恐怕是“汉语桥”选手们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从最初接触到中国文化而觉得新鲜,到因中西方文化的差别产生的好奇并最终被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所吸引,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的国力日益强盛不容忽视。
对于中国的发展,笔者所采访的几位选手都表示认同,来自法国的潇如风用“吃醋”来形容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展的态度。至今为止,在西方媒体中仍有着大量对中国倾向性的报道,从而导致部分西方人对中国存在着偏见,但是这也不能阻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中国的兴趣和喜爱。潇如风表示法国35岁以上的人很容易受媒体影响,但是在年轻人中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观念——学汉语将会很有用,因为汉语可能取代现在英语的地位。而他也看好中国的发展:“世界的发展应该是平衡的,不是一家独大,我相信中国能成为平衡世界的国家之一。”
美国选手白天穆谈到,曾有一位美国记者写过一本《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在书中写到那位记者想在生活中避免一切中国制造的商品,但是在那一年中她过得非常痛苦,她在书中写道,“经过一年没有中国的日子后,我可以告诉你:没有中国你也可以活下去,但是生活会越来越麻烦,而且代价会越来越大。以后10年我可能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由此白天穆说:“曾有人说美国是机会之国,但是现在中国也是机会之国。不仅经济在发展,政治影响力也在扩大。”他还透露他所在大学的商学院学生几乎都在学中文,实习时也选择了到中国香港和上海等地。
很多选手也表示以后会来中国工作,对国际关系和法律以及中美两国人思想都有所了解的白天穆正在申请美国外交部的工作,从而成为中美沟通的桥梁;边学汉语边学国际贸易的潇如风也希望以后能来中国从事贸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