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5)日,海淀区唐家岭村,两位带行李的年轻人走过狭窄的小道,打算在此落脚。记者 郭铁流 摄
昨日,昌平丰善村,一名学生拖着行李准备入住“大学生公寓”。在该村,备案租住的大学生有402人。记者 郭铁流 摄
针对越来越多的未就业大学毕业生漂在北京城乡接合部,给当地住房、治安环境带来的变化,北京市法制办主任周继东近日率队前往海淀区唐家岭村、昌平区丰善村,就“校漂族”租住房屋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些村庄聚集上万“校漂”
此前有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不少大学毕业生未能就业或不愿意就业,租住于校园周边或城乡接合部,形成“校漂族”。有初步统计,在海淀、昌平的某些村庄,聚集了上万名“校漂族”。
北京市法制办表示,为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领导“要关注本市‘校漂族’群体”的指示精神,做好对“校漂族”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周继东近日率队进行了调研。
村民盖违建存安全隐患
周继东一行听取了唐家岭村、丰善村干部就村内“校漂族”及其租住房屋、出租房屋管理、相关问题和对策建议的介绍,并到出租房屋进行了走访。
周继东在调研座谈中指出,近年来,包括“校漂族”在内的外来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租房需求不断加大,导致了城乡接合部居住人员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村民也由出租闲置房屋,发展到在自家宅基地上非法翻盖、加盖多层建筑,无限扩大出租房屋的供应量,从中赚取巨大利润。
周继东称,这种做法已从单纯的房屋租赁行为演变为一种经营性行为,直接涉及公共利益,需要政府加强管理。另外,所出租的房屋大多属于违法建设,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面对这种情况,现行的《北京市房屋租赁管理若干规定》、《北京市旅馆业治安管理规定》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管理需要。
他表示,法制办应会同有关部门就如何通过制度设计进行有效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深入研究,探索解决政府管理职能缺位和管理力度不足等问题,确保出租房屋行为的规范有序,保障包括“校漂族”在内的居住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就这次调研,周继东表示,法制办主要是去了解和收集情况。至于下一步将通过哪些具体的立法和法律修改来规范“校漂族”租住区,他表示目前尚无明确计划,有待进一步研究。
■ 调查
二层小楼为出租加盖到7层
海淀唐家岭村外来人员近5万,村里违建为合法建筑5倍
●海淀唐家岭村
唐家岭村,海淀西北旺镇一个普通的村庄。
据村委会统计,目前,该村户籍人口2800多人,外来人员则有近5万。
租房的人多了,村民自家的小楼也越建越高。
这也随之带来了另一组数据:合法建筑与违章建筑的比例为1:5。
小楼越盖越高
昨日,唐家岭村,租房广告随处可见。一排排蜂窝状的小楼慢慢向空中延伸。一间间10平米左右的房间,成了外来人员的栖身之所。
唐家岭村村委会表示,如今,该村容纳了近5万名流动人员,其中1/3为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约1.7万人。
十多年前,村内的住宅多是二层小楼。随着外来人员越来越多,村民的房屋也越盖越高。原先的小楼如今不少已变成5层,高的已达7层。
很多村民都有几十间出租房,月租300元-700元不等,每年坐着收钱就是好几十万,这些甜头让村内的房子更加密集、高大。
村委会数据显示,村内合法建筑与违章建筑的比例,已达到了1:5。
各种问题爆发
24岁的小李来自山东农村,现在中关村电子卖场帮着卖器件。去年,他经朋友介绍来到唐家岭村,租住在一个11平米的屋子里,月租400元,如今已涨到500元。
小李说,他和很多人一样,怀揣梦想来到北京,但在高房价的现实下,他只能选择这些便宜的出租房。
随着小李们的增多,各种问题也爆发出来。
人多了,水也成了问题。房屋加高后,水送不到高层,各家各户只能安上水泵,谁家的功率小,家里的水就会时断时续。
原有的管道也满足不了现状。村委会负责人说,如今村内上下水是一条管道,这就意味着输送自来水的管子,长年累月在污水中泡着。
逐渐盖高的楼房更是隐忧。按照规定,村内二层以上(包括二层)的房屋都得不到审批,很多加盖到五六层的房子,其地基承载力仅为两三层,有的甚至是平房标准的地基。
除了加盖在自己小楼上的,一些占道搭建的出租房,使得原本不宽的道路更为狭窄。很多建筑之间的通道,仅能容一人通行。
希望借鉴北坞村模式
此前,北京市政府公布了50个市级挂账整治督办重点村,唐家岭村就在其中。如何整治?村委会一筹莫展。
从6月开始,市、区领导纷纷前来视察,近日海淀区政府确定,唐家岭村将作为海淀的试点村落,对流动人口进行有效管理。但试点方案还没有眉目。
北坞村模式是村里目前考虑的对策之一。现有的大量高层住宅要拆或要加固,都不可能,村内的水管、街道等也不具备改造的条件。
村委会有关负责人说,近期海淀区政府将组织参观北坞村试点,村里期望这种模式能在唐家岭村推行,实行村民整体搬迁上楼。但由于村内大量地都是农田,建设用地奇缺,要实现此目标,还需相关部门审批。
402大学生搬进村庄“公寓”
昌平丰善村称最多时有千余大学生租住,该村正待整体动迁
●昌平丰善村
八达岭高速沙河段东侧,距昌平城区十余公里的丰善村原本很边缘,但近年来不断涌入的外来租房客,打破了这个村子的平静。
丰善村村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在该村备案租住的大学生有402人,流动人口为4100余人。
大学生进村当房客
昨日,丰善村村口,不见村牌,只有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下称经管学院)的路标醒目。多年来,这所学校已取代丰善村成为过往公交经停的站名。
从这所学校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学生,一些人成了丰善村的房客,最多时甚至超过了丰善村的常住人口。
相较京郊多数农村,丰善村内店铺林立,繁华又年轻化。相隔不远便会有网吧、美甲店或台球室,还有一家挂着旅馆招牌的娱乐城,杂货店醒目位置多摆放手机装饰一类的时尚品。
中午时分,村里穿梭着年轻的面孔,他们大多20出头,操着外地口音与卖凉皮、煎饼的商贩交易,随后消失在各个岔路口。
岔路内的不少人家,都张贴着出租房屋的广告,并特意注明“能上网”。
比校舍便宜的“公寓”
经管学院西墙外的一条岔路内,有两个“学生公寓”。虽正值暑期,但其中一家的入住率仍接近80%。
这家平房“公寓”呈双排列,有十余个房间。房间陈设简单,没有窗户通风,光线昏暗。在易燃彩钢板搭建的顶棚下方,铺设着几根电线。这样的房间每天要价30元,月租300元。
小静和室友已在此住了一个月,她们都是经管学院大一的学生。相比校舍,她们认为“公寓”空间大,上网、用电更自由,如果每年住9个月,两人的实际房租比学校8人间1600元的收费更便宜。
除了在校生,“公寓”内还有准备参加自考的房客,走廊的墙壁成了他们的临时公告栏,张贴着备考信息。
一位开展租房业务较早的村民,现在已是一家2层旅店的老板。他说,上世纪90年代末经管学院迁来后,租房收入成了不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扩建房屋也很正常。而他的旅馆,由于是装修好的楼房,且有独立卫浴,每间房月租加电费能达到600多元。
昨日,该村流动人口管理站陈姓负责人表示,该村有200多户人家在出租房屋。
在向北京市法制办汇报的情况中,丰善村备案租住的大学生有402人,流动人口为4100余人。
村委会相关负责人透露,在2006年至2008年,该村最多曾居住过千余名大学生。
为给地铁昌平线让路,丰善村正待整体动迁。按村委会的说法,1个月后,该村现址将被夷为平地。
部分学生已表示,将向学校东头的于辛庄村转移。而该村的一家“公寓”老板也期待着开学后生意能火起来。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