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
“课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运动严重不足是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目前中学体育课(包括音乐、美术课)被改上其他课的比例不低,初三、高三被挤占体育课的现象比较普遍。对此,杨贵仁认为,从现象来看,学生体质下降的“元凶”是各级各类学校不能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始作俑者则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大旗下,学校置国家有关课程规定于不顾,随意占用或不安排体育课、体育活动,直接导致了学生体质的不断下降。
对此,杨贵仁指出,解决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关键是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他说,学校体育最重要的功能是提高学生身体健康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使学生学习体育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和技巧,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和良好的品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学校体育的改革中我们决不能以偏概全,一定要始终坚持这一方向,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满足他们对体育运动知识、技能的渴望与需求,使他们生动、活泼、愉快、健康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来。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体质健康水平。
体育课是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主渠道,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坚决执行相关的体育课时规定。杨贵仁说,实践证明,经过多年实施的中招体育考试有力地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家长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关心度。比较研究发现,在中学教育阶段初三和高一学生的体质最好,因此,在现阶段中招体育考试是加强学校体育,促进学生锻炼的有效招数。他认为,学校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以使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落到实处,把体育锻炼的时间还给学生。
杨贵仁介绍,近年来,为了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教育部及有关部委先后在中小学组织实施了大课间体育活动、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工程、快乐体育园地,研制并推广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些活动的推出对于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杨贵仁说,今后我们还将大力开展学生青春健身活动,为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搭建平台。 杨贵仁指出,要改变学生体质下降的现状,必须加大对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场地、器材等方面的投入和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学校体育经费纳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内予以保障,并随着教育经费的增长同步增长。同时,在配备适合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体育器材和学校场地向青少年开放上多下功夫。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采取保险形式,解决校园安全和运动伤害事故。
杨贵仁最后强调说,尽管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学校体育的政策、法规和条例,但执行力度还很不够,这也为学生体质下降埋下了隐患。为此,教育部已将学校体育工作纳入到教育督导之中。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的检查、督导,并使之成为一种常态,保证学校体育工作正常有序的发展。
学生体质健康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杨贵仁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心他们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