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学区房源交易火热 来源:辽沈晚报
昨天(8月31日),新学年开学前最后一天,姚先生让儿子提早睡下,自己定定心心继续收拾新家。从新家到儿子新学校的路他已“试走”过好几趟,步行只需七八分钟。为儿子上学方便,姚家5年内已搬了3次,是公兴搬场公司的老客户了。
据市搬场专业委员会介绍,进入8月以来,本市的搬场业务量节节攀升,甚至出现了“一车难求”的火爆场面;不少上海家庭为了不让读中小学的孩子天天“劳师远征”,纷纷搬进特意租借或新买的“学区房”——这类搬场业务占了总量30%左右。
“新孟母”跟着孩子换住处
姚家这5年里恰似“孟母三迁”,住处跟着儿子的学校变。2004年,儿子入读民办浦东外国语小学,姚先生在浦东买了新房子举家从普陀区搬去;2008年,儿子小学毕业进了民办立达中学预备班,他家又从浦东“杀回”浦西,在西藏南路西凌家宅暂借一套房子入住;今年新学期儿子升入初中校区有变动,他又赶紧在瞿溪路国货路附近租房,只为新家离学校更近些。
姚先生说,原先在普陀区的老房子离他单位步行只需三四分钟;这几年搬来搬去折腾,自己上班路途远了很多,而且租房每月要花2500元-3000元租金。但为了儿子读个好学校,再多的付出家长都舍得。
姚先生这样的“新孟母”在上海不少,一些家庭甚至孩子一出生就打起了“学区房”的主意。家住长寿路的黄先生步步赶早:女儿出生不久就买下一师附小附近一套小房型,然后赶紧把女儿户口迁进去;眼下女儿还在上幼儿园,他已开始想她将来要进什么中学,提前锁定搜房范围。
公兴搬场公司总经理助理刘伟军告诉记者,近年来市民围着学校搬家的趋势明显。子女就读新学校进入“倒计时”的7月、8月,公司调度室的出车单每天就会排得满满当当,月均搬场5000场,比其他月份差不多增加20%。
“学区房”行情水涨船高
有众多“新孟母”力挺,“学区房”行情水涨船高。最近在多个业主论坛,一则“学区房攻略”帖子引起热捧。帖上详细开列了黄浦、静安、徐汇、虹口等9个中心城区数十所“好口碑”的小学、中学的对口街道、路名等,还提示了部分区域的“学区房”。
记者在武定路沿线众多房产中介门店看到,几乎家家都打出“学区房”招牌,“对口一师附小”是挂牌房源的最大“卖点”。一家中介的业务员说,“学区房”供不应求,“价格上去就下不来”。记者了解到,今年二季度开始,“学区房”市场相对活跃;在静安、徐汇和浦东部分区域,两个月来超过20%的房产成交量属“学区房”。
市民计先生为“学区房”谋划已久,却因一时犹豫错失良机。前些年他看中武宁南路附近一套房子,小区门口就是一师附小,当时房价每平方米1.8万元左右。如果买下,将来女儿上学后起码能比住得远的同学多睡半小时。可此事容不得犹豫,房价一路高歌猛进,如今已升至每平方米2.8万元,计先生直叹“下手恨晚”。
“学区房”走俏,原因有三。一是根据上海政策,按照学区划分就读中小学,不少家长因此争购对口名校的“学区房”;二是买下优质学区的二手房,等孩子读完一段至少可保本出让,保值增值不愁;三是今后即使不卖也能出租得“回报”。
楼盘“傍名校”有时是忽悠
市民热捧“学区房”,从又一个侧面折射出教育“均衡化”的任重道远。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华东师大教授陈玉琨说,教育公平,重要的是普遍提升办学水平,特别是提升校长和教师水平。这种提升,首先必须是“内生的”——学校要产生自我提升的动力;其次要“全覆盖”,促使每所学校都达到或接近优质;此外要“个性化”,不求各校千篇一律,满足培养不同个性和特长的学生之需。
据了解,目前上海教育部门正着力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如中心城区与郊区教育展开对口深度合作,市属配套商品房基地引入优质教育资源,也有一些地区要求名校校长和骨干教师定期流动,去扶持一些相对弱势的学校,等等。
针对目前市场上“学区房”的一些乱象,专家提醒买家谨慎选房。要关注重点学校、学区的政策变动,购房前到学校或教育局招生部门详细咨询;有些新楼盘的开发商以“傍名校”忽悠买家,不能轻信;此外,目前各学区关于买房入学的规定并未统一,对落户时间的限制很严格,如欲购买,一般要提前1至3年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