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被称为“星星”,他们一出生就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那个世界离我们如此遥远,就好像天上的星星
爱,让“星星”与我们更靠近
6岁的志祥是一颗小“星星”。3年前,当志祥的母亲从医生口中得知这个消息后,天仿佛一下塌了下来。在医生的建议下,母亲带着小志祥从山东来到北京,在一家专门为孤独症儿童服务的民间教育机构进行康复训练。3年了,小志祥的病情逐渐有了好转,但学费和生活费也耗尽了家里的积蓄,小志祥的母亲陷入了极度的焦虑中,“如果不能继续康复训练……我真不敢去想孩子的未来。”面对采访的记者,疲惫的母亲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但就在前几天,小志祥的母亲听到了一个让她感到安慰的消息: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将举办大规模的募捐活动,所募得的款项将全部用来帮助孤独症儿童。
12月1日,“国际残疾人日”的前两天,这场大规模的募捐活动在位于北京城东的嘉里中心饭店举行。夜幕刚刚降临,瑟瑟的寒风中,600多位热心慈善事业的社会人士就从京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集善嘉年华”慈善晚宴。
“今晚准备捐多少?打算帮助多少孩子?”来宾们互相问候着,询问着。从2003年开始,每年的“国际残疾人日”前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都要举办这样的活动,今晚的来宾中,不少人从第一届“集善嘉年华”举办时就是座上宾,他们清楚地记得前三届举办的情景,清楚地了解每一分善款的去向。
2003年,“集善嘉年华”共筹得善款210万元,全部用于资助四川省康定、松潘、昭觉3个县的乡村小学,帮助数千名失学女童实现了读书的梦想。2004年,“集善嘉年华”共筹集善款490.7万元,用于帮助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眉山市仁寿县、南充市仪陇县以及云南、贵州等省的失学残疾儿童重返学校。2005年,“集善嘉年华”活动将捐助的主要对象确定为盲童,共筹集善款430万元,分别用于四川、广西、内蒙古、海南、新疆等地的盲童班。今年,“集善嘉年华”的主题被确定为“敞开心语,一路同行”。
作为我国8000多万残疾人的杰出代表和残疾人事业的开拓者,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会长邓朴方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敬重。当他坐在轮椅上,一字一句地告诉在场的人士“我国有10万精神残疾儿童,其中绝大多数为孤独症儿童,差不多每万名儿童中就有十多个孤独症患儿”时,在场的每个人都神色凝重。
“康复训练尤其是儿童的早期干预,是目前被证明唯一有效的矫治途径,3岁至6岁是专家们建议的最佳训练期,通过训练,部分孩子有可能在学龄期进入正常学校学习。”邓朴方的话让大家又充满了希望,但他旋即又表示,孤独症在我国的研究和康复工作进展还不理想,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级的研究机构,现有的康复机构多为民间力量兴办,绝大多数孤独症儿童难以得到有效的康复训练和服务。“与盲、聋、肢体障碍等其他残疾人相比,孤独症儿童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帮助,因为如果没有专业的干预,孤独症患者很难康复到能够完全独立生活的水平,他们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的负担比其他各种残疾人都更大、更长久。”邓朴方一番动情的讲话,让来宾对自己的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踊跃捐款、积极竞拍义卖艺术品,在场的每个人都迫切地向孤独症儿童献出了爱心。很快,募集到的资金就超过了1000万元。
面对各界人士的爱心和热情,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吕力感动地对记者说,一定要用好这笔善款,在基金会设立专项基金,用以推动国家级研究机构的建立,并对现有孤独症培训机构和贫困孤独症儿童给予资助。
活动中,记者还了解到,其实不仅社会各界关爱这些“星星的孩子”,这个群体也正在受到政府的关注。《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已明确提出,要在31个试点城市开展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建立示范性康复设施,培训孤独症儿童筛查、诊断、康复训练专业技术人员。
有了来自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爱,那些像小志祥一样的孩子,将会逐渐向我们走来。期待有一天,他们会真的回到我们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