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招录取进程过半,我省二本线上的考生都已“各事其主”。本科院校的激烈生源竞争也有了初步结果,有的高校为高分考生集中而欢欣鼓舞,有的高校为生源差点断档而扼腕叹息。
一位高考生,当他的分数同时够上A大学和B大学时,为什么他会选择A而放弃B?每位考生的抉择,既是个人选择的结果,很多时候也是高校对其争夺的结果。
近年来,高校的生源争夺战大有升级之势,只不过局外人并没有看见浓烈的硝烟。今起,晨报将推出“高招背后的故事”系列报道,带您一起走进高校招生组组长的高招生活,一窥高校招生背后的精彩故事。
于克训:像做课题一样做招生宣传
于克训,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导,山东淄博人,从2000年开始,便是华中科大山东高考招生组组长。
在于克训的办公桌上,摆着厚厚一沓自制的招生材料。于克训笑称“像做课题一样做招生宣传”:每个打来咨询电话的山东考生的情况,他都做了记录,还整理了具体到山东各地市的考生历年来报考华科大的详细分数情况。他甚至自费印制一份8开双面印刷的招生宣传简报,将招生宣传专刊进行精编。
于克训称,由于北方人更倾向于报考北方高校,华中科大在北方一些县市的知名度并不高,尤其是2000年刚合并更名时,甚至被误以为是民办学校。2002年夏,于克训将《羊城晚报》上登的一份中国大学排行榜给一位中学校长看,排名表上华中科大位列全国第六,该校长却不屑一顾:“学校这么好你还跑出来干嘛,坐着等招清华那样的学生啊。”
做讲座先不“推销”
于克训到中学做招生宣传讲座时,并不忙着“推销”华中科大,而是先给考生和家长讲解如何选大学。他发现北方的家长似乎以孩子在北京上学为荣。他“苦口婆心”地向家长介绍,读大学不仅要看在哪里读,更要看毕业后到哪里去发展,要看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学生历年就业状况。此时,他再介绍华中科大的学科实力、博士点、就业率等情况,考生和家长很容易信服。
对每位学生负责
多年的招生咨询使他练就了精准预估分数线的本领。为此,每年他都会把部分学生“推”出去。2005年,山东一位女生考了651分,怀着“非华中科大不报”的心态来咨询,于克训坦然相告,这个分数擦边,十分危险。根据工作惯例,志愿汇总到市招办时,于克训还会想方设法再为考生确认一下。到最后时刻,于克训说服了该女生报考其他学校。那一年,华中科大在山东的录取线是652分。于克训说,“我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不能遗留问题”。
因为工作差点跟妻子闹翻
每年在山东招生的那一周期间,于克训工作极度紧张,两个手机、一部座机,从早晨6点一直到夜里2点,没有闲过。有时,早晨起床脸都顾不上洗就开始接电话,嗓子哑得回汉后半个月都还不能正常讲话。
为了多接考生的咨询电话,于克训差点跟妻子闹翻。今年,妻子有位同事的孩子想报考华中科大,给他打山东的电话,一直占线,换打他武汉的手机,一连几次,他看都不看就挂掉了,过后才知道是妻子的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