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4月30日电(记者王圣志、文贻炜)记者近期在青海、安徽等中西部贫困地区调研时发现,许多贫困高中生求学十分艰难。近年来,国家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大学贫困生可享有助学贷款,但对高中贫困生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救助机制,高中贫困生救助几乎处于政策“盲区”。教育界人士呼吁,应尽快将高中贫困生纳入国家救助体系。
贫困生食不果腹 求学路上多艰难
记者在青海省乐都县二中采访时看到,午餐时,高三(二)班的田万成吃着几天前从家里背来的干馍馍,没有菜,仅靠一杯白开水,将馍一口一口艰难地吞咽下去。
成绩一直排在班级前三名的田万成来自乐都县马营乡连丰村,父亲去世,母亲双目失明,他与读初三的弟弟共同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田万成在县城求学,弟弟放学后回家照顾母亲。假期田万成回家种地或出门打工。去年假期,16岁的他在工地打工,挣了500元的学费。为完成学业,这几年田万成已从亲戚家借了数千元。为节约开支,他每两周回家一次,背来干馍馍,不吃早餐,一日两顿,每顿一个干馍一杯开水。高中三年,他现在已得了胃病。
乐都县二中校长许福禄说,学校像田万成这样天天吃馍的学生不在少数。贫困高中生一方面担负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生活的窘迫,承受着身体、精神双重的压力。
记者在安徽大别山区采访,同样发现不少贫困高中生求学十分艰难。
据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校长王东升介绍,由于地处革命老区,这个学校高中生中贫困生约占30%,他们有的来自大别山区,有的来自淮河蓄洪区,有的来自岗区和湾区。
新安中学高一(8)班学生丁瑞磊家住裕安区蓄洪区,母亲做肿瘤切除手术和化疗每年需要近万元的费用,父亲在外打工,微薄的收入很难满足母亲的医疗费用和供养其读书;年近七旬的爷爷在蓄洪区种植近2亩的土地供全家生活之需,生活相当艰苦。
王东升校长说:“可以说,这些贫困学生都有着共同的心声:发愤读书成才。虽然学校多方努力,让这些孩子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社会救助,但毕竟是杯水车薪。我们希望政府部门能在高中非义务教育阶段,对这些贫困生加大扶助力度,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高中教育救助成为国家政策盲区
许福禄说:“高中阶段贫困学生的救助是国家政策盲区,这在全国是普遍现象。”他说:“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大学贫困生享有助学贷款,中小学贫困生享受‘两免一补’,对贫困高中生的援助问题开始凸显。”
乐都县是青海省教育大县,乐都二中是青海省海东地区唯一一所农村重点高中。记者计算了一名高中生的基本开销:每学期学费200元,上机费60元,住校生住宿费135元,冬季取暖费40元,课本费200元左右,餐费以每天7元计,每学期约1000元,再加上基本生活费用,每学期至少花费2000元。一年近4000元的花销相对贫困家庭而言,实属巨额开支。
乐都二中教学服务区所辐射的九个乡镇,山大沟深,土地贫瘠,干旱连年,物产单一,当地群众大多生活困难。学校现有2285名学生,其中农村户口2225名,占在校学生总数的97%,贫困学生超过1600名,其中特困生488名,占在校生总数的21%。这些特困生主要来自无收入来源的重点优抚对象家庭、残疾人家庭、城市低保对象家庭、农村低保对象家庭,以及因灾、患大病或其他突发事件等造成家庭困难的特困生。
校长许福禄说,这些贫困学生有的一天只吃3个大馍,有的边打零工边上学,有的干脆放弃学业外出务工。他们离大学只有一步之遥,都期盼得到资助。
“他们是被社会捐助忽视的角落,上不了学带来的影响对地区发展是深远的。”乐都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罗尖措说。
化隆回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教育局局长康建文说,“两免一补”后,九年义务教育不用学生交学费,入学率很高,但是许多学生因家庭贫困,初中毕业后只能出门到外地打工挣钱,其中一些学生成绩突出,完全有可能考上大学。
国家应强化多层次的救助体系
乐都二中校长许福禄说,目前民间团体成为他们学校高中生救助的主要渠道。具体受助情况为:格桑花西部助学网每生每学年资助800元,两年时间来受助学生达672名;深圳驼队希望之星高中班资助100名学生每人每学年资助900元。有限的民间力量对需要资助的大量贫困生而言,显得杯水车薪,但有时却成了贫困生的“救命稻草”。
格桑花西部助学网发起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洪波说:“我们在对西部贫困生调查中发现,目前义务教育和大学阶段的救助体系比较完善,但贫困高中生很少得到救助,不少学生因此辍学。目前,我们网站已经救助了西部2112名贫困高中生。”
安徽省教育厅学生资助中心负责人说:“安徽高中阶段贫困生占30%左右,他们求学非常艰难,但目前救助体系尚未建立。”
为了帮助贫困高中生完成学业,安徽省已确定对希望工程的救助工作实施“战略转移”,重点突出非义务教育阶段高中贫困生的救助项目建设。经过调研和测算,该省确定以每人高中3年学费3000元作为救助起点标准。
乐都县教育局长周存云说,高中教育是联系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纽带,完善高中贫困学生救助体系,对普及高中教育,为大学输送更多优秀学生,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家应将高等教育的助困体系延伸至高中教育,尽快建立和完善高中贫困生资助制度。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或政策调控发挥统筹功能,运用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机制,更好地实现公平教育。
教育界人士建议,国家应建立专门用于解决高中贫困生救助制度,设立“奖、贷、助、补、减”等完整、系统的针对高中贫困生的救助政策和体系。将宏志班政策延伸至普通高中班级,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同时,号召社会各界采取结对助学等形式,开辟多种救助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