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26日电 题:一节特殊的跨校选修课
——北京市宣武区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纪实
新华社记者李亚杰
“世界上有哪些主要石油分布区”“为什么许多战争的背后是争夺石油资源控制权”“为何石油战争如此牵动人们的心”……
10月24日,北京市育才学校阶段教室气氛热烈。来自北京市宣武区不同学校的高二文科学生,正在进行一节特殊的跨校选修课《热点问题的综合分析》。
面对育才学校校长刘继忠的循循善诱,大家聚精会神听讲,并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探究式学习。多媒体演示后,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独到的见解赢得大家阵阵掌声。
“结合古今热点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认识问题的综合能力。《热点问题的综合分析》正是应此而开发的课程。”刘继忠说。
这一节特殊的跨校选修课,是宣武区开展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中的一个生动剪影。
宣武区现有完全中学15所,其中有6所示范校,在校本课程开发建设方面,全区各校都积累了一定经验,有些学校特色课程体系逐步完善,课程文化日益凸现。这些条件为选修课实现走校提供了现实基础。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下,丰富多样的选修课不是为了学科的加课,而是重在尊重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以后职业取向乃至一生发展考虑。但实际上与课改要求相比,很多学校的选修课比较有限。”宣武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说。
基于这样的考虑,宣武区教委通过协调安排,切实消除资源开发与流动的传统壁垒,创设资源开发与流动的绿色通道,建立共建共享课程资源工作机制。
2007年,宣武区启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工程。两年来,在北京市教委的支持和指导下,紧紧围绕“聚焦课堂、关注课程、构建文化”的推进思路,挖掘资源优势,实施跨校选修项目,探索地方教育管理创新之路。
在共享工程推进中,宣武区教委制订实施方案,对干部教师进行培训,制定共建共享硬件资源、管理资源、人力资源、课程教学资源的具体措施,成立了组织机构,并有经费支持、评价监控、总结表彰等保障机制。
据了解,宣武区跨校选修项目在去年首轮实施以14中、15中、66中、北师大附中、育才学校、回民学校为主体,联合参与开发了宣南文化、数学建模、平面设计与制作、生命伦理学、综合艺术修养和民族传统体育等6门课程。
北师大附属中学李磊老师深有感触:“跨校选修项目开阔了教师视野,对教师的课程开发和课堂教学形成引领和指导,提高了自身专业素养。”
据了解,在跨校选修项目实施中,各校成立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认真修改课程计划,根据学生情况做适应性调整;制订工作方案和安全预案,选派教师全程参与。问卷调研显示,这些课程受到普遍欢迎。
学习跨校选修课程《综合艺术修养》,最让北京市第六十二中学曹婷婷感到新鲜的是老师的教学形式。她说:“有一堂课是由我们学生分组来介绍黄河。在课堂上,我们将事先准备的资料为大家讲解,并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了黄河大合唱中的经典选段。在这堂课上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受益匪浅,不仅知晓了更多的知识和鉴赏不同艺术的角度,而且更好地学会与他人合作。”
同时,跨校选修课程在家长中引起很大反响,有家长说:“孩子通过跨校选修课程的学习,学习了很多课本外的东西,每次上完课回来都会十分兴奋地讲述上课内容,希望还有机会再让孩子参加选修课学习。”
今年是宣武区开展跨校选修第二轮。在去年基础上,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增加了跨校选修课程数量,由6门发展到20余门,并倡导校际间开展高中新课程非指定选修模块的跨校选修。同时鼓励学校间自主探索联合开发课程,强化学校自主。
北师大附中将职业生涯规划开到43中,15中将读诗与成长、数学建模等课程开到140中,宣武一职与华夏女中联合开发理财与金融,宣武二职与66中联合开发平面设计与制作等十余门课程。
“这样就形成了联合开发课程、送课到校、师资共享、师资委托培训等一系列课程共建共享新模式。这一轮项目实施突出了几个结合:一是校长和教师相结合,14中学和育才学校两所示范校校长不仅指导参与课程开发,而且亲自走上讲台授课;二是特级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合,发挥名师引领和示范作用;三是职高与普高结合,充分挖掘两所国家级重点职高实训基地和专业教师资源。围绕同一主题进行跨学科单元教学,在课程中融入音乐、美术、历史、民俗、伦理、道德等知识。”宣武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宣武区跨校选修项目不断扩大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范围,全区93%的高中校参与该项目,普通校参加跨校选修项目的学生能占该年级学生总数的近40%。
“必修课上打基础,选修课上出能力”。通过高水准的课程引领和校际间的学生交流和合作,学生对学习、对生活有了更深的体验和感受,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有了很大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