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邀与福建师大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探讨教育理论知识的性质、特点,以及其所决定的表述方式、表述策略和价值实现形式之际,带着素质教育大讨论的余兴,记者与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本科教学评估与建设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点学科带头人黄光扬教授就素质教育问题进行了交流。黄光扬教授认为,虽然我国的传统教育有许多不足,但它的核心和主体部分应当是素质教育,若用全盘否定和非此即彼的思维来进行教育改革的话,肯定不符合我国的国情,肯定是要碰一鼻子灰的。用一句形象的比喻就是:素质教育不要“骑着毛驴找毛驴”。
许多素质教育元素存在于传统教育中
我国传统学校教育固然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把传统教育统统归属于应试教育,带有认识上的片面性,对推进素质教育和实际工作是非常不利的。多年来,为了强调素质教育的思想和理念,有些人把话说过了头,动不动就把所有的责任都往传统的学校教育和考试制度上推。
素质教育既是原始的、也是现代的
“传统教育中的教育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这样说呢,黄光扬教授解释道:说它是原始的,那是因为自古以来的学校教育活动,充满着对素质教育的追求,只是在概念用词表达方面有所不同而已。自古以来,不论什么阶级,人们均把教育的目的放在教化人、引导人、培养人、发展人的基点上。特别是,教育学理论中所追求的教育以及所有教育学家所提倡的教育,在本体上就是指素质教育,哪一个教育学家或者哪一本教育学教科书不是把人的素质发展或潜能发展看成教育的最高境界和理想去追求。
若说素质教育是现代的,那是因为现代学校教育在充满对科学精神追求的同时,也特别倾注于人文精神追求以及塑造个体的社会性品格;学校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比过去任何时代都更加强调人的素质发展尤其是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激烈的考试竞争和升学竞争的社会背景下,当学校教育实际行动比较明显地偏离教育学理论所指明的正确教育轨道时,需要社会有识之士对学校教育当头棒喝,客观上也需要社会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给予强烈的舆论支持,甚至需要政府部门用必要的行政手段加以干预,同时也需要提出一些与时俱进的核心概念来加以表述而已。
黄光扬教授特别指出,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任何学校的教育都离不开传授知识技能这个实在的、原始的、基本的需要。否认和离开这个原始的、基本的和朴素的教育价值需要,一切更高层次的素质教育追求和期望,都将成为空中楼阁、天上彩虹、水中捞月。
传授知识技能永远面临两个问题
对于传授知识技能问题,黄光扬教授重复着教育理论中的两个基本问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个体生命的有限性、学校教育的有限性与知识的无限性。
第一是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该传授哪些知识技能才最合适?虽然知识技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但终有核心的、基本的、简约的和最有价值的内容,必须寻找一个相对简捷、相对合理、“以一当十”、可持续发展并最有利于建构新知识的知识技能框架。
第二是面对有限的个体生命和有限的学制,学生该如何学习和获取这些知识技能?黄光扬教授认为应该肯定班级授课制的积极作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应当以系统学习前人创造的知识经验为主,学会怎样获取知识,有选择地、适当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决不能把获取知识技能以及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主要筹码,押在研究性课程或活动课程身上。
对我国传统学校教育要有辩证法
“我认为对我国传统学校教育要有辩证法,要客观公正地分析我国传统学校教育的优缺点。我个人不赞同把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学校教育主要归结为应试教育,虽然我国传统学校教育有一些致命的弱点和不足之处。数以千万计的专业人才以及那些出类拔萃的科学家,难道他们不是传统学校教育出来的?难道他们素质不行?”这是黄光扬教授对传统学校教育的基本态度。
“我国传统学校教育常常是以沉重的课业负担、被动的学习过程、紧张的学习气氛、单调的教学方法、枯燥的学习内容、埋头苦读的方法、高强度的教学训练等一些非常低级的教育方法,去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提高素质。这样的教育方法,固然在许多方面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却以牺牲人的快乐、健康、全面发展为沉重的代价,并以压抑学生的个性心理、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为结局。”黄光扬教授认为,这才是问题的实质所在。就是说,在发展学生素质时,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生本人所付出的代价太昂贵。
黄光扬教授还郑重地说明,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其中包括最低层次的认知能力即记忆能力。素质教育反对满堂灌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但素质教育不应当拒绝记忆能力。“因为科学理论和无数成功的事例都表明,记忆能力是一切认知能力发展和提高的基础,更是被世界各民族历史文化所共同珍视的一种能力品质。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科学家,抑或是政界领袖,一旦拥有超常的记忆能力,都将会终身受益。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应用心理科学和脑科学研究的有益成果,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其中也包括记忆能力的发展。”
许多素质教育元素也存在于考试评价中
曾经作为教育部考试中心聘请的考试专家,黄光扬教授对考试评价和教育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他分析了考试改革与推进素质教育的关系,具有独特的教育视角。
人们对考试评价改革所赋予的期望太大
每当人们在讨论素质教育时,都免不了提到升学率、考试评价改革尤其是高考改革等一些话题。不错,考试评价制度尤其是高考制度,对基础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搞好考试评价改革,这是毫无疑问的。其实,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考试评价改革历程我们都很清楚,尽管他们时不时会有一些新花样,但从整体上看,多年来也没有什么大的突破。“我觉得,人们对考试评价改革所赋予的期望太大,人们对传统的考试评价方法缺乏应有的辩证法。”这是黄光扬教授的基本评价。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重新认识素质教育和考试评价改革之间的关系。
“推进素质教育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是社会各种问题的综合体现,以为通过考试评价改革就可以把问题加以彻底解决的想法,未免太天真。不管怎么说,在没有什么比现有的考试更高明、更可行、更科学的办法时,严格的高考制度仍将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人们把应试教育现象的存在和推进素质教育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归根于高考这个‘中国结’上,显然是不够公允和不够客观的。”黄光扬教授这样分析道。
“设想一下,如果把世界上最先进最合理的考试评价制度集中到我们中国来,恐怕素质教育也未必能够一帆风顺,况且至善至美的考试评价制度根本就不存在。21世纪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考试评价改革多少有点进入‘高原期’。考试毕竟是考试,它是千年文化的积淀和现代科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期待通过考试评价改革,能够奇迹般地解决我国素质教育所面临的各种问题,那是不大可能的。”黄光扬教授继续分析道。
素质教育不能拒绝科学的量化评价
如何进行考试评价改革,黄光扬教授认为:“虽然考试无法全面检测人的各种素质,但是通过中西合璧的现代考试技术,确实能够比较客观地检测到学习者在认知素质、心智技能、逻辑思维、学习能力、知识与技能掌握等方面的发展水平。长期从事高校招生工作或高校教学工作的人会强烈地感受到,对于高考平均分数相差悬殊的两批考生,他们的整体素质会有明显的差别。假如要想让高考第一批录取的学生和第三批录取的学生一起按照重点大学的教学要求来上课,对大多数低分的考生来讲是很困难的。考试结果虽然不能说明全部素质,但许多素质可以通过现代考试测量方法来判断。”
对于这一思路,黄光扬教授的理由是,“量化评价方法从根本上讲,是现代工业技术革命和现代文明社会的产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它所追求的是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精确、明细、效率、秩序、标准化以及规范化等理念。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具有量的规定性和质的规定性两个方面,当事物在量方面的变化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引起事物在质方面的变化。无疑地,如果我们能够从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两个方面对学生加以刻画的话,评价结果一定会更加客观、全面和完整。因此,素质教育不能拒绝科学的量化评价。可是,有些人在认识上有偏差,以为素质是不可量化的,以为采用量化评价是不合素质教育思想的。事实上,人的素质既有量的规定性,也有质的规定性。比如人的体能素质,国内外常用的方法就是通过测定人的引体向上、立定跳远、俯卧撑等运动项目来进行的。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人的一些素质目前已经可以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核心指标给予量化评定。”
反对为了升学率采取急功近利的办法
与考试评价相关的是升学率问题。“对社会追求升学率问题,要有国际视野,要讲一些辩证法。素质教育不能拒绝人们对高考升学率的追求,不能阻止人们自觉迈入高考竞争行列的趋同脚步。素质教育应当创设公平竞争的机制以及更加宽容、科学和内在的评价体系。唯有如此,才不会陷入作茧自缚的境地;唯有如此,才能摆脱逻辑和实践的混乱。”黄光扬教授这样建议道。
只要是有事业心、责任感的学校领导或地区教育部门领导,都会重视升学率问题。由于我国优质教育资源仍然有限,对高考的激烈竞争已经悄悄转移并提前到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因此,“评价学生、教师、学校和地区,不考虑升学率指标,可能吗?若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追求升学率对立起来,那素质教育就只能是空想主义。撇开升学率问题大谈素质教育,国内外都没有成功的先例。我们反对的是学校为了升学率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反对的是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不满意的是学校长期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方法水平上。”黄光扬教授这样陈述自己的观点。
“欧美国家,尽管目前的经济和教育都很发达,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水平进入高级阶段,但对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的入学竞争依然十分激烈。日本政府甚至还声称,宁可关掉100所大学,也要保持上大学有一定的竞争性,决不能让那些不通过努力、在学校浪荡几年的高中学生,轻而易举地上大学。日本政府还要求日本青年人应当能够经受高考的激烈竞争,并把过高考这一关看作是成年的重要标志。”这是黄光扬教授为人们提供的国际视野。
问题在于如何追求高考升学率
到底如何追求升学率,黄光扬教授的思路是,“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是高中阶段两个不同的方面,它们承担着不同的教育使命,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和不同的重点。普通高中,尤其是达标的普通高中,集中了本地区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办学的主要任务是为高等学校输送素质良好的合格新生。既然如此,普通高中应当理直气壮地告诉天下人,自己追求高考升学率是合情合理的,是天经地义的教育职责。普通高中高考在即,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与义务教育阶段有所不同,工作侧重点和教学内容也要发生变化。具体点讲,高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设各种应当开设的课程;按照教学规律和考试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复习计划;把课堂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向45分钟的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效果、要水平、要素质。随着高考临近,强化考试和应试的各种教学措施可以上场,形成浓厚和紧张的高考临战气氛。”
“我们提倡按照教学规律、学习规律和考试规律来安排迎考阶段的各项教学活动,反对任何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方法。我们提倡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充满人文关怀的高中升学教育,反对不顾学生身心健康、用低级趣味和过分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简单教育方法片面追求升学率。从这个角度看,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和追求高考升学率,是可以统一起来的教育行为。”黄光扬教授总结道。
从解决教育内部问题特别是“减负”开始
从何处入手实施素质教育,黄光扬教授给出了自己的方案,“教育上的问题固然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然而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以下简称‘减负’)是永恒的话题,在我国,针对减负的呼吁和努力由来已久,但说实话收效甚微,甚至个别时期还越减越重,因此,‘减负’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并且首先应当从教育内部寻找突破,这是教育部门可行的办法。”
我们的教材、教辅,既难学又难教
“我们的教材,既难学又难教,向来是比较典型的,也是出了名的。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中小学教科书向来难度偏大。实际上,有些知识和概念等到学生年龄稍大一点,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放到低年级教材中,学生学起来特别困难,教师教学引导也感到效果不好,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黄光扬教授这样描述着学生负担情况。
比如,初中课程中有关概率和统计学的知识内容,偏多偏抽象,有些内容甚至比高校某些文科专业大学生学习的相关内容还要深刻和抽象。结果,初中学生对这些内容不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师也感到教学效果不好。可以说,由于教材“既难学又难教”的缘故,确确实实成为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而且还容易被人忽视的重要原因。
黄光扬教授20多年来长期从事考试命题和教育评价的专门研究,近几年来一直关注和研究基础教育考试评价改革和各科题目编写质量问题,有心收集了一大堆有关偏题难题怪题纰漏题的实例,发现这些问题形式种种,不一而足。黄光扬教授以新华社西安分社2005年8月30日的一则电文为例:说是由北京某考试研究中心主编、陕西某出版社出版的参考书《中学教材全解》,其中有一套名为《历届相关中考试题浏览》的几何试题。西安市有一位叫郑英的退休老师,做完这套几何试题后,令他感到十分吃惊的是,总共42题,竟然有14处错误。虽然这是典型的例子,但黄光扬教授用比较肯定的语气说:“许多中小学教材、教辅以及各种考试练习册中,处处可以找到不符合考试命题科学要求的偏题难题怪题纰漏题,它们确实给学生带来了不良的教育和心理影响。遗憾的是,这个问题还没有被人们所关注。”
黄光扬教授认为,偏题难题怪题纰漏题会不断干扰学生正常的学习计划,不断浪费学生的学习精力,不断消磨和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或考试时间,不断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不断地制造假信息使教师对学生做出失真的判断。所有这些,最终导致了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绊脚石。
教师随意拔高教学要求比比皆是
“中国教师确实令人敬佩,特别有敬业和奉献精神。在责任感和事业心的驱动下,许多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超越教科书规定,拔高教学要求。尤其是毕业班教师,只怕自己教的学生吃不饱,只怕自己教的学生学不好,只怕自己教的学生考不好。于是,他们都倾向于提高学习难度、扩充学习内容、增加新题型训练、布置更多更难的作业练习等,还推介甚至要求学生购买一些书名特别引人的课外参考书,诸如‘考卷精粹’、‘顶尖冲刺’、‘能力强化’、‘名校名师’、‘素质训练’、‘考前必读’以及‘最后几题考什么’之类的学习参考书。”黄光扬教授这样描述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要求的原因和表现。
研究中考高考命题的专业人士可能会知道,就整体来讲,“文革”前的中考高考题目,普遍比“文革”后的题目容易些,“文革”后的中考高考命题随着教育发展和升学率提高,不但没有下降,有的时候还越来越难,特别是中考命题。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中考制度也做了相应的变革。原先期望会降低中考命题难度,但实际上,与过去相比不见得试题更容易做。有些地方的中考试题好像是奥赛题,简直是选拔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大作家和科学天才的架势,这种命题导向不仅会助长“题海战术”、形成恶性循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基础教育的使命和素质教育的初衷。
“如果我们的考试命题和教学工作都能严格统一到教材规定的内容范围和教学要求之中的话,我们的学生和任课教师都不至于那么累。在招生过程中,命题难了分数自然压低,可以选拔;同样,命题容易了分数自然抬高,照样可以选拔。从中考学生升学结构以及教育测量原理来看,命题容易些根本不影响选拔的区分度问题。既然都可以选拔,为什么要把题目弄得那么难。”黄光扬教授这样评论这一问题。
课堂教学“夹生饭”现象令人痛心
目前许多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还不很令广大学生和家长感到满意。“比如,教师追求课堂教学进度和学习难度,没有关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把重心放在例题或习题的讲解上,而不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教师把思路和精力放在题海战术上,而不是放在学习方法、理解技能、举一反三以及触类旁通等方面;还有,一些教师缺乏基本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机智,对着教材内容照本宣科或平铺直叙,几乎成为百分之百的教科书主义者;更有甚者,有些教师故意在课堂教学上留有一手,让学生吃‘夹生饭’,暗地里则另有它谋。所有这些,都可能造成学生学习始终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始终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特别是,学生每天面对各科教师所布置的大量家庭作业,完成作业都来不及,哪有时间进一步看书和理解,碰到难题要么放弃,要么浪费时间瞎做一番,结果是学生睡眠的时间越来越少,学习问题越积越多,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学习效率越来越低,学习信心越来越低,学习焦虑越变越大,学习负担越来越重。”黄光扬教授把自己了解到的低效教学导致学生负担过重的情况告诉记者。
“要问素质教育在哪里,别再骑着毛驴找毛驴”,最后,黄光扬教授这样形象地说。他告诉我们,实施素质教育,要继承传统教育中优秀的东西,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教育的问题,要不断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要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因为,我们今天教育改革想抛弃的一些东西,正是我们的国际竞争对手视之为珍宝和求之不得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