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已降下帷幕。当高考试题风姿绰约地呈现在考生面前时,只有懂得欣赏的考生,才能赢得胜利。
综观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显现出如下特点:
一、从命题的方向看:没有偏、怪、冷的题目,考点的选择和考查的方式没有偏离中学历史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向,应该说是和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相适应的。针对高考,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有三:第一,使学生基本了解历史发展各阶段的基本特征;第二,较准确的把握重大的历史事件及重要的历史概念。第三,在前者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各种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本套试题无处不体现了对这一目标的考查,现以下列试题加以说明:
第17题: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此题所处的历史时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此时虽然已开始形成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但仅停留在器物的层面,远未达到对西方文化的认同和崇拜。如果学生能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有基本认识,就能准确的得到答案B。
第20题:法国人达尔让松在18世纪中期写道:“委托给大臣们的事务漫无边际。没有他们,什么事也办不了,只有通过他们,事情才能办成:如果他们的知识与他们庞大的权力有距离,他们便被除数迫将一切交给办事员办理。”上述材料说明,当时的法国
A.专制王权强化 B.办事人员权力上升
C.国王权力旁落 D.社会等级壁垒查严
此题所示,其所处的历史时期是法国大革命前夕,法国此时的历史特征是:王权强大,等级森严,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的发展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这样判断,答案即在A、D两项中产生。又因为材料涉及的“大臣”、“办事人员”属于官僚体系,与等级制度无关,可锁定答案为A。
第22题: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一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厂纪律严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贫富差距缩小
19C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在社会关系方面形成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进行无情的剥削,矛盾尖锐。工人们佩戴钟表,显然不是生活宽裕的象征,钟表亦不是生活必需品,由此,不难理解,这其实是资产阶级用以更好地剥削工人的工具。
第19题: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于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战役
材料中最关键的信息是“予敌主力的打击”。在四个选项中,B、C、D符合“予敌打击”,而只有C符合“予敌主力以击”。因此,只要对这三个历史事件有基本了解,就能准确判断。
二、从题型来看,新情境材料式的解析题倍受青睐。本套试题,除了13、14、16题以外,其余均为材料题,涉及分值高达88%。反映出:以时代背景、重大事件、重大概念为基本载体,凭借阅读能力、解题技巧来解答历史成为命题的主要方向。
三、从命题难度来看,虽然不偏不怪,但难度较大。整套试卷没有出现较为简单的识记类题,选择题部分整体难度偏大,对学生能力要求很高。除了必要的分析,还需要合理的推测、多种手段验证才能得到答案。如第21题:
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这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民主主义 B.平等主义 C.自由主义 D.共和主义
此题考完后,许多老师都未能做出准确判断。此题依靠考生的“正常”能力是难以做出来的,相当程度上要考运气去猜。如果仅凭“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这一个信息,很难进行猜测。“贵族爵位”是一种基于出身的不平等,那么“不得授予贵族爵位”与A、B、C三项都扯得上关系。因此,你必须找的更好的更有价值的信息。毫无疑问,题干中提到的1787年宪法是最为重要的线索。关于1787年宪法,书中涉及到三方面的内容:1、规定美国为联邦制的国家 ;2、规定国家的权利分配方案为三权分立; 3、确定美国的共和政体。那么这一条款最有可能出现在哪一内容中呢?显然与1、2无关。据此进行推测,选择D。而共和主义其实包含了民主、自由、平等等观念。这样猜测后,答案就具有了唯一性。
四、命题能够贴近现实,但并不追逐热点,这是高考命题的理性回归。如37题,农业税的取消是06、07年的热点,而“农村、农业、农民”是我们始终关注的问题;如39题,既所涉及到近代以来对海权的争夺,也结合了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全球化的趋势已经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了。
每一位老师都应该考虑过一个问题:高考究竟应该考什么?我想:应该是考老师教的,学生学的,并能达到优中选优的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本套高考试题无疑是可以得到肯定的。过于追求标新立异、追逐热点而牵强附会的命题,只能是使老师和学生无所适从。当这样一套适合中学历史教学的试卷出现,我们只希望它能继续。
以上分析纯属个人观点,仅用于与老师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