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高等学府的领跑者,清华大学的任何一项改革似乎都对中国高等教育具有特殊意义。备受关注的“华约”自主招生联考笔试已经落下帷幕,在混杂着批评和质疑声的自主招生改革进程中,清华下一步又会作如何选择?将来,高考和自主招生联考之间又将是孰重孰轻?昨日,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接受了成都商报记者的专访。
顾秉林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校长
反对“掐尖”观点
高校本就应该分层次
顾秉林是自主招生联考的倡导者,“早在十年前,我还是清华大学副校长的时候,我就曾提议北大、清华一起举行联合自主招生,希望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局面”,但在十年前,这个想法显然过于超前,“最终不了了之”。
这两年,在其任上,清华、北大各自为阵营的联考似乎越来越有壮大之势,网友们把两大阵营戏称为“北约”、“华约”,在刚刚过去的自主招生联考中,已有20所大学加入这两大阵营。在这之外,还有“理工系”、“特校系”等联考同盟也接连产生,联考蔚然成风。
公众对于联考的态度褒贬不一,但在顾秉林看来,“这是自主招生很好的尝试,是高考的有益补充”,“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自主招生联考都不可能取代高考”。他表示,今年清华大学仍然会继续稳步推进自主招生联考改革。
至于联考的掐尖之说,他认为并不存在,“掐尖这个观点我一直反对,高校本来就应该是分层次的,有差别的,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培养目标,清华对学生的门槛要求历来都是比较高的,拔尖创新人才也历来就是最高层的,是少数的。”他说,即使这些学生不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只参加高考,清华也是招考中要求最高的高校。
面对高分复读生
清华没有拒绝权
近年来,川内连续出现过高考状元弃学复读,以及考上其他重点高校不去而是选择复读再冲清华、北大的现象。
顾秉林对此表示,“这是目前全国统一高考的弊病”,面对分数为主的选拔方式,学校往往也很无奈,没有多大的选择权。因为,统一招生就是按照分数从高到低录取的,“如果面前摆着两个学生,一个是复读了多年考上的,一个是应届毕业生,但如果高考前者比后者高一分,学校也只能选前者。”对于高分学生,学校没有拒绝权,“如果我们接收了一个分数低的考生,放弃了高的,可能立马就会引来质疑这中间是不是有猫腻?又说影响了高考公平,可现在这样就是公平的吗?显然并不一定。”
顾秉林说,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各个高校极力推动自主招生考试的目的,有特殊才能的应届孩子让他们先考考,然后给他们加一些分,这样也就适当弥补了统考的弊病。但目前,从社会的反响来看,还是对自主招生的公正性存在质疑。他表示,任何一种招生改革都必须获得社会的认可才能成功,为此,清华大学这两年的招生改革也异常慎重,不敢迈太大的步子。
人才培养要创新
老师也将分类考评
今年清华大学将迎来百年校庆。顾秉林表示,根据校方的统计,100年来清华共培养了17万毕业生。目前,中科院院士中有五分之一在清华工作和学习过。另外,清华还培养了300多位部级以上的干部以及一大批董事长、总经理和高校的校长、书记。
然而,顾秉林坦承,这样辉煌的成绩,要跻身国际一流的大学,“还有一定差距,和国际一流大学相比,国内的高校严格有余,活泼不足,我们过分强调知识培养,能力培养不足,我们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但作为科研上更重要是选好方向,选好方向比努力更重要,选错了方向,努力也找不到突破口。”
为此,今年顾秉林的提案也是与创新人才培养有关。据他透露,接下来,清华也将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实施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教师评价体系的改革。对现有的教师将分成三类来进行评价和管理,第一类是做科研的,第二类是做教学的,第三类就是两者兼具的,“做科研的,就用学术水平评价,做教学的就用教学质量去评价要求,不过,学校的主力教师还是应该结合教学和科研。”
今年4月底清华将迎来百年校庆,顾秉林预计,届时将有4万名清华校友回到学校欢度校庆。目前校友捐款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用来筹办校庆,另外的很多钱都将用作清华之后在科研教学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