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毕业日期的临近,大学生迎来了求职高峰。图为石家庄铁道学院日前召开的首届春季校园招聘会上的火爆场面。其中92家入场单位累计提供岗位560个,3000多名参会毕业生中初步达成就业意向284人,现场直接签约11人。
从占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1/10的农林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我国农业专业人才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一次性就业率总体上并不高。而一些农村基层单位和涉农企业也在感叹:“现在的大学生心气太高,没几个愿意到基层来工作的,单位要想招个人难呀!”
为什么农业人才就业难,农林类企业招聘也难呢?是什么阻隔了农业专业人才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供求对接之路?
“黑板上种小麦”服务“三农”力不从心
“大学4年,我们在课堂里学得多,实际操作却很少,理论知识多,实践经验几乎为零,也就是‘在黑板上种小麦’。”一位农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对记者说,用书本上学的知识服务“三农”力不从心,用人单位也不喜欢这种光说不练的“天桥把式”,自己在用人单位面前更是心里没底。
农林院校专业设置老化,与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的要求有所脱节,这也是造成农业人才不能充分就业的原因之一。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单一,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科研轻技能的倾向,农村发展急需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严重不足。有农业专家这样发问:“都在培养科学家,谁来培养我们的工程师、农艺师、技术员?”
近年来,不少高校已开始瞄准市场变化,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但是,这种社会需求更多是城市的需求,对农村的需求考虑不足。高等院校要想由主要为城市、为工业服务,转向全面为城乡、为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服务,需要相应地转变办学思想、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宁要城里一张床,不要农村一幢房”
在市就业服务中心,一位从事苗木花卉种植经营的老板向记者反映,大学毕业生要求的薪水太高,作为小企业有些吃不消,有的毕业生好不容易答应留下来,但不遵守合同,干不了多久就又走人了。
据记者从部分农林类院校了解,近几年毕业生毕业去向首选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到党政机关的也不少,还有很多人才向大中型的涉农企业集中,而比较小的私营企业或个体经营点却少有人问津。很多用人单位对此也很无奈。“宁要城里一张床,不要农村一幢房”,很多农业专业人才仍存在这样的观念。
一方面是农业生产急需人才,另一方面是农林类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其实,农业专业人才的就业潜力很大,问题首先就出在人才的就业观念上。
省内某所高校主管学生就业工作的老师对记者说,农业是个弱质产业,许多学生不愿意到环境不好、挣钱少的农口工作。学生期望值往往很高,他们就业考虑的重点是高收入的工作单位,往往把目光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农业专业的特征决定了大城市对农业人才的需求有限,农业人才需求饱和,大学生还想往大城市挤就更加造成了农业人才供求矛盾的突出。
农林专业毕业生就业冷热不均
与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素质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面对农产品需求的变化和农业高新科技的发展,显得力不从心。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的农业科技人才。但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农林类各专业的人才也是冷热不均,各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量大小不一。
石家庄市农业学校学生处的马金钢老师介绍说,市农校开设了园林、花卉、兽医等专业,这些专业相对来说比较热门,毕业生90%以上都能找到工作,许多涉农企业每年3月左右就来学校把毕业生“一抢而空”了。
马老师告诉记者,近几年在农业专业领域,需求较多的有农业经济、畜牧、兽医、园林、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木材加工、家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需求量较小的有桑学、茶学、植物保护、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林学等专业。
各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变化也比较快,每年都不太一样。例如,随着国内对绿色景观生态的逐渐重视和深度开发,绿化、环保、园林园艺、景观设计及建筑规划类人才成为城市建设的新宠。可是这也给农业专业人才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今年还是紧缺的人才,三四年后能否找到好工作就难说了。
记者了解到,还有一种人才在农业发展中严重缺乏,那就是复合型和高科技的顶尖人才。现在一些用人单位提起招聘都深感头疼,招来的农业专业毕业生的中文底子普遍不牢,做一些文字工作有些吃力,可招来的中文或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对农业多是一窍不通,完成工作也费劲。
农业要从内向型的生产转化到与国际接轨的外向型农业生产,需要农业高科技研发人员、懂得国际农业规则法规的农业经营管理人才、懂得运用国际农业规则法规进行政府调控的农业行政人才、提供农业信息的农业服务人才,以及组织农业产前产后出口的中介企业人才。
供求双方沟通 渠道亟待畅通
记者的朋友小陶就读于北京一所名牌大学的农林专业,今年面临毕业,他向记者谈起了毕业求职的经历。他说,虽然是名校毕业,但就业前景并非外人想象的那样乐观,自己的学校是综合类院校,很多招聘单位都是冲着法学、经济学的毕业生而来,农业类专业的毕业生似乎老是被忘记;他去年报考了农业部的下属事业单位,但报名人数之多让人吃惊,录取比例小得可怜,而且很多报名者的专业并非农林类。
不光是学生急,很多老师对此也很着急,他们认为,企业与高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高校不清楚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同时,学生在择业时欠缺求职经验及技巧、缺乏科学的就业规划与指导。如果需要农业类专业人才的单位多走进校园,多介绍宣传自己,和毕业生进行双向选择,农业人才找工作难的问题就能有所缓解。
记者手记
近年来,我国农村不断传来政策“利好”消息,连续4年中央1号文件都同农业相关,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也在大江南北红红火火地进行中,这一切都给农业专业人才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农业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引人关注的热点。
与此同时,很多农村基层单位和涉农企业引进了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优良品种,但往往由于缺乏配套的技术和人才达不到预期效果,特别可惜。记者在基层采访时,有位村支书说,过去村里发展核桃种植,三五年都不结果,现在两年就挂果,靠的就是农业科技。新农村建设需要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原载《石家庄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