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旧手机给了儿子。
11月21日晚,刚下飞机的李先生回到家里,看见躺在床上发短信的明明遮遮掩掩地将手机藏了起来。李先生觉得很诧异,便趁着儿子洗澡的时候翻看了他的手机。“里面有几十条短信,有的竟然是一些成人的‘荤段子’,真把大人吓坏了。”询问儿子后得知,这些“荤段子”都是明明的同学之间互相发着玩的,有的是从父母手机里面偷传出来的,有的是从网上看来的。“本来图着联系方便,没想到反而惹来这么多麻烦,再也不能让他这么早用手机了。”气愤的李先生当场没收了儿子的手机。
明明所在学校的有关负责人表示,小学生自制能力相对较差,对各种不良短信缺乏辨别力,尤其目前手机诈骗时有发生,小学生一不小心回复,话费将如流水一般,给家长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手机怪铃声扰乱一堂课
“这学期刚开学,就发现班上不少学生买了手机,甚至在上课时也偷偷玩手机游戏,不仅影响自己学习,还影响课堂纪律。”对于小学生带手机上学,沙河口区某小学六年级的吕琳老师明确表示了反对意见。据吕老师介绍,很多带手机上学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容易忘记关机或者调成静音模式,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很可能让全班同学转移注意力,尤其是不少手机的铃声比较怪异,铃声一响,老师精心准备的一堂课就前功尽弃。“上周班里一个学生的手机就在上课时响了,铃声是《两只老虎》的歌曲,整个班级都笑成了一锅粥,根本没有办法继续讲课了。”
[正方事例]
发短信祝妈妈生日快乐
11月24日,记者在中山区海源电子城内碰到了正在给上小学的孩子选手机的刘女士。刘女士说,自己和丈夫平时做生意很忙,不能按时接送孩子上下学,怕女儿单独走出什么意外,便想给她配个手机用。
另外,不少在校小学生表示,手机还可能成为开拓两代人之间交流的新途径。“上月我妈过生日时,我给她发过一条祝福短信。虽然天天见面,但这些话总是不好意思当面讲,就发短信呗。”西岗区长春路附近一所小学五年级学生王启元告诉记者,到现在他妈妈还把那条短信存在手机里没删呢。
规定话费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在随机对大连市内多所小学进行的调查中,记者发现手机使用人数和性能随着年级增长不断增加。使用手机的学生主要集中在三年级至六年级。
家住沙河口区绿波小区的陈玉玲女士允许小学六年级的女儿带手机上学,但是要求女儿每个月的电话费用要在50元以内,一旦超标将查话费单并从女儿的零花钱中扣除。“这样让她早早地学会自我管理,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社交生活,对她以后也会有好处。”陈女士对孩子拿手机有着自己的独特认识。
[专家看法]
“堵”不如“疏”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从事儿童心理学研究多年的张教授认为,想完全阻止高科技给学生生活带来的改变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家长和学校的引导。学校应从理解学生、体谅家长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理性对待手机、合理文明地使用手机,如规定学生何时可用,何时不该用,这样做的效果可能会比一禁了之来得好。作为家长,在特殊情况下可考虑给孩子配手机,但应当与孩子约定,不胡乱使用一些对自己没用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