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教授近日指出,中国高等教育面临重大困惑,那就是高校分类不清定位不明,高校,其实不必都办成北大一种模式。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属于精英教育,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重点大学成为众多高校学习的榜样和赶超的目标。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的今天,高校有必要调整自己的定位和育人方向。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大学应当适应这一需求,北大、清华有存在的需要,其他高校也不可或缺。近年来持续不断的高校升格热、攀比博士硕士点等现象,反映出的是高等教育贪大求洋的心态。如果高校都成了北大,培养的都是高端人才,那么一些应用性的或是技术性的工作又由谁来担当呢?一方面普通大学生备感就业难,另一方面却是企业高价难觅高级技术工人。“上海某企业70万元年薪聘请日本下岗高级技工”的消息是为佐证。
科学的高等教育系统应当呈金字塔形,处于塔尖的是少数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的精英型高等教育机构,处于塔身的是相当数量的精英大众并存型高等教育机构,处于塔基的则是为数众多的大众型高等教育机构。
争做“北大”的背后,无庸置疑的还有我们对人才观的扭曲,人才评价标准的抽象化、文凭化:当一个教师书教得再好也评不上教授,一个工人技术再出色也评不上技师……人才领域的“潜规则”成了“木桶原理”里那最短的一块,而它又放任着高校的面子、忽略着里子;争做“北大”的背后,也拷问着我们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与公正性,高等教育资源大量地投向了为数不多的重点大学,系要升格为院,院要升格为大学,其中的部分原因也因为可以借此获得更多的经费。
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教授近日指出,中国高等教育面临重大困惑,那就是高校分类不清定位不明,高校,其实不必都办成北大一种模式。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属于精英教育,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重点大学成为众多高校学习的榜样和赶超的目标。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的今天,高校有必要调整自己的定位和育人方向。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大学应当适应这一需求,北大、清华有存在的需要,其他高校也不可或缺。近年来持续不断的高校升格热、攀比博士硕士点等现象,反映出的是高等教育贪大求洋的心态。如果高校都成了北大,培养的都是高端人才,那么一些应用性的或是技术性的工作又由谁来担当呢?一方面普通大学生备感就业难,另一方面却是企业高价难觅高级技术工人。“上海某企业70万元年薪聘请日本下岗高级技工”的消息是为佐证。
科学的高等教育系统应当呈金字塔形,处于塔尖的是少数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的精英型高等教育机构,处于塔身的是相当数量的精英大众并存型高等教育机构,处于塔基的则是为数众多的大众型高等教育机构。
争做“北大”的背后,无庸置疑的还有我们对人才观的扭曲,人才评价标准的抽象化、文凭化:当一个教师书教得再好也评不上教授,一个工人技术再出色也评不上技师……人才领域的“潜规则”成了“木桶原理”里那最短的一块,而它又放任着高校的面子、忽略着里子;争做“北大”的背后,也拷问着我们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与公正性,高等教育资源大量地投向了为数不多的重点大学,系要升格为院,院要升格为大学,其中的部分原因也因为可以借此获得更多的经费。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