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长江荆州宝塔湾段,一名17岁的维族学生带头跳入寒江,将一名落水女子成功救起(详见昨日本报A01版报道)。昨日,记者回访了这次救人义举的全过程,感受到三年前诞生于此的“人链”精神生根传承。
小英雄讲述救人的那一刻
昨日上午11时许,记者从武汉赶到荆州,如约在沙市六中门前见到了买尔旦以及他的三名同学阿不力克木、努尔斯曼古丽(女)、布威海丽目木(女)。见面后,记者看到身份证才知道,买尔旦的全名正确的汉文音译应为麦热达尼·如孜。麦热达尼腼腆地说,同学是陪他来买衣服的,前天在救人现场,这些同学也都在。眼前的麦热达尼活泼中透着稚嫩,一双大眼睛笑起来充满善意。
在麦热达尼和他同学的指引下,记者一行来到救人现场。这里是一处较陡的迎水堤坡,在三年前的10月24日的“人链”救人现场上游约150米处。
麦热达尼指着这处堤坡说,前日中午12时许,他和这三名同学就在这附近游玩,看到一名40多岁的女子就在这里的江边哭泣,哭了好一会。突然,这名女子将一部手机狠狠地摔在地上,脱下外套,跳入了江里。
麦热达尼最先反应过来,他跟同学说了句,“好像有人跳江了。”然后迅速朝女子落水处跑去,边跑边脱下鞋子,来到江边来不及脱汗衫和裤子,就跃入江中。
这时,跳江女子已经被湍急的江水卷出四五十米远。麦热达尼奋力地朝对方游去。他说,下水前他没有一点感觉害怕,他来自新疆南疆紧挨喀什的克州阿克陶镇,家乡有一条20米宽、深五六米的红河,他八九岁时就在红河学会了游泳,水性很好。
年轻的麦热达尼很快靠近了落水女子,他很聪明地将已经有些迷糊的对方扳成仰姿,然后用自己右臂套住对方右臂,逆水回游。麦热达尼说,在江中,他一点也不觉得冷,好像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游得很快。在离岸边还有五六米的样子,他看到有一名汉族男子下水了,两人合力将落水女子拖上了岸。
见证者说应感谢维族学生
麦热达尼的同学努尔斯曼古丽和布威海丽目木对记者说,当时不仅有麦热达尼下水救人,还有两名游客飞快地朝堤上跑,找人来救人、报警。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男子对记者说,当时确实如此。事发当时,他和老板等同事一起在堤上观看设在宝塔湾平台的“人链”纪念碑。听到有人呼救后,他们迅速跑下大堤,朝上游跑了100多米,老板脱下衣服下水时,一名小伙子正将落水女子托向岸边。
这名男子称,他们老板看到报道后,觉得自己参与救人是小事,最应该感谢的还是那名学生。
记者打听到,这名参与救人的老板姓陈,今年45岁。
麦热达尼的两名女同学还说到一个细节,在将落水女子抬上堤坡的一处平台后,浑身湿透的麦热达尼双手抱胸,冷得发抖,却将自己的外套套在了落水女子身上,直到120救护人员将落水女子送医,也没有将外套拿回来。
记者这才恍然明白,见面前麦热达尼为何要去买衣服了,可因为记者的到来,麦热达尼的新衣服还是没有买。
离开救人现场,记者走上江堤,看到“人链”纪念碑边挂着一条横幅,内容为纪念“10·24”英雄群体救人三周年。记者感叹,“人链”精神已在此生根、传承,感染着芸芸众生。
老师印象 救人学生很优秀
记者拿出了本报昨日新出的报纸,递给麦热达尼,他的三名同学兴奋地围在一起看起来。“还上了武汉的报纸!”女同学布威海丽目木还一字一句地念起来,读完了全文后,大家都向麦热达尼亲热地拍着,表示祝贺。麦热达尼问:“这份报纸能送给我吗?”记者说:“就是送给你的。”
在荆州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记者见到了麦热达尼的班主任丁俊老师。丁老师也来自新疆,他证实,麦热达尼来自南疆,今年学校从南疆招了200多名学生,是近四年来招得最多的,这些孩子来到学校后,先读一年大学预科学习语言,然后定专业进入大学课程学习,主要是医护专业,因为南疆缺少这方面的人才。
说到麦热达尼,丁老师说,这孩子救人后,并没有向他说起过。直到前晚,他去寝室查寝时,听学生说起,才知道麦热达尼跳江救了一条命。丁老师评价,“麦热达尼性格活泼、乐于助人,学习成绩也不错。他的志向是学好护理知识,为南疆500万人民服务。”
“他对我们都很好!”同学阿不力克木、努尔斯曼古丽、布威海丽目木异口同声地说,别看他年纪在四个人中排最小,可是他平常很乐于助人,喜欢体育锻炼,还是他们班的体育委员。
媒体关注 救人义举广为传扬
维族学生麦热达尼寒江救人的事迹已在学校传扬。
记者和麦热达尼走在学校,不断有老师过来打招呼。一名该校职工见到记者采访,竖起大拇指称赞道,“昨天我就知道了,你就是麦热达尼?好样的!”
昨日,记者还不断接到湖北、新疆等地媒体记者的电话。乌鲁木齐晚报、新疆都市报、都市消费晨报、荆楚网等媒体记者看到本报报道后,纷纷表示准备跟进报道麦热达尼救人的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