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要背靠企业,面向市场,实施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发展方向,同时要建立技工成长的激励机制。”业内专家对目前沈阳职业教育的“病症”开出药方。
职业教育要走产业化之路
“职业教育学校市场嗅觉不灵的问题,根本还在体制。”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认为,现在几乎所有此类学校都是国家投资或者是国有企业代表国家进行投资建立的。这种体制下学校创新冲动不够。他主张在职业教育领域率先实现产业化,必须允许私营部门大量进入这一领域,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汤敏建议中等职业教育学校首先要调整招生方向,把招生的重点放到农村青年上,把眼光盯住在未来10年陆续进城的农村青年劳动力上。与此同时,加快中等职业教育产业化进程以及中等职业教育从教学方式到教学内容的改革。
但是他同时指出,因为职业教育本身有别于普通教育,因为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的是专业技能,因此实际操作训练是少不了的,其中很多训练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真材实料。所以职业教育投入的资金会远远大于普通教育的投资,这使得这一领域的产业化可能会慢一些。
对这一问题,汤敏建议建立一整套职业教育产业化的融资机制。
“立交桥”式教育可借鉴
据介绍,在德国,小学一毕业就会面临三种选择。首先学生可以上完全中学,这和我们的普通教育相类似;其次可以进入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在这样的学校里,每星期有三天半或者四天都在企业学习专门的技术,其余时间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第三种选择是一些专门的艺术体育类学校。但是所有这些选择并不会使人一定终身。因为学生在不同学校学习的成绩会以学分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个纪录同样会得到其它学校的认可,并且被同等看待。当打算转变学习的方向时,学生可以凭借这些学分轻易地转到适合的学校。最终仍然有机会完成大学教育。
如果中国也能建立起这样一个“立交桥”式的教育体系,那么那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们,特别是那些明知上大学无望的大部分农村青年,难道还不愿意到中等技术学校去学到一技之长吗?
技工成长的保护机制不可少
《沈阳市2004至2010年技工振兴行动纲要》对建立技工成长的激励保护机制做出了相应规定,诸如已经实行的建立技能竞赛奖励制度,和将要实行的“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建立对高技能人才的津贴制度”、“探索培训成果和技术工人有偿使用的办法”等。伴随着沈阳装备制造业基地的振兴与发展,技工队伍的日益壮大,与之相随的职业教育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阔。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