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入园企业6个月的孵化期结束后,学院给予同时创业学分。
院长骆光林介绍,经过近两年的运作,“创业园”已有4个批次69个学生创业项目在创业园进行创业实践。直接参与学生350多人次,间接带动参加创业实践的校内外学生有3000多人。
在这个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创业园内,记者感受到了浓浓的创业氛围。据了解,目前还有30多家公司在这里孵化。学生创办的企业经营范围涉及电子商务、活动策划、财务咨询、市场调查、软件设计与开发、艺术设计和工艺品制作,教材、书刊、服装及小百货经销,数码产品代理等。
洪善新是学院信息系多媒体专业的三年级学生,也是“天狼信息服务部”的经理。2006年9月,他向学院申请创办的“天狼信息服务部”开始创业,主要从事市场调查业务。至今,洪的服务部已先后完成了有关香烟品牌消费、中国电信满意度、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调查等几十个问卷调查,并为40多名同学提供了勤工俭学的机会。“忙时,我们平均一个星期就有1000份的问卷量,有5000元左右的收益。这笔收入,足以使我在生活和学习上做到经济独立。”这位来自浙西贫困山区的学生自豪地对记者说。
经商创业让浙江商职院的不少学生提前享受到了创业的快乐和艰辛。“创业园”学生创业导师何伏林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入园学生创业企业没有一家亏损,项目团队月收益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
“一人创业可实现数人就业的效应,因此创业可以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在院长骆光林看来,作为一个高素质的群体,大学毕业生应该比普通老百姓更具有创业激情和潜质。
不少学生认为,参与创业活动不仅仅是能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提升了自己的沟通、策划、组织协调、判断决策、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懂得了依法纳税,诚信经营,也增强了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据了解,进入“创业园”学生创业的动机不外有二,一是市场商机的诱惑和吸引,二是对就业前景的困惑和茫然。
“全真环境下的创业实践,不仅使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压力得到缓解,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创业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浙江商职院党委书记贾新民认为,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许多学生在行为规范、意志品质、开拓进取、创新意识以及合作精神等方面存在缺陷,而且很难把创业所需的一些素质加入到教学中。而通过创业活动实践,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严峻的就业形势对中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我国,从小学到高中的课本,几乎没有关于市场和商业方面的知识,即便是在大学,创业教育也十分匮乏。有关人士认为,这方面教育的缺失,无疑加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中国大学毕业生直接自主创业者仅为全部毕业生的0.26%。即使是创业大省的浙江,2003年大学毕业生直接创业者仅22人,2004年292人,2005年也刚过2000人。因此,浙江商职院跳出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实行“全真环境下的创业教育”也引起了有关专家的兴趣。2006年12月,教育部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调研组在对全国部分省市创业教育实地调研后认为,“全真环境下的创业教育”模式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组专家称,这一人才培养创新项目具有创新意义和推广价值。一位专家认为,“全真环境下的创业教育”也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让学校教育从以教师为主、以课堂为主、以书本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以实践为主和以能力培养为主,“这一转变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颠覆”。
据悉,最近,浙江省财政厅又专门拨出300万元资金,支持商职院学生创业园二期的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