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7年扩招,就业率93.8%,有力支撑脱贫,但也面临基础能力弱等难题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中职教育的投入力度。
2009年,中等职教计划招生860万人,首次超过普通高中的840万人。
各地都为探索中职的发展,进行了多种努力。
从2003年的3.7万,到2009年的4.39万,宁夏中职实现了连续7年的扩招。
93.8%的就业率,中职的发展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地教育和就业的问题,更带来了观念的更新。
但当地教育部门也不讳言,中职教育也面临着基础能力较弱、硬件软件短缺的难题。如何统筹协调,保证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成为下一步将要着力解决的难题。
在校生规模与普高相当
连续7年扩招,就业率达93.8%
“入学门槛低、涉农专业免缴学费、出校门好找工作,所以我选择读中职!”家住银川市金凤区的李雪家庭并不富裕,靠父母亲做小本生意维持柴米油盐日常开销。为了分担家庭负担,她选择了免缴学费的涉农园林花卉专业。
李雪的话,说出了不少中职学生的心声。近年来,宁夏加大了对中职教育的扶持力度,中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职成处处长高应举介绍,2009年秋季,宁夏中职招生规模为4.39万人,而2003年的招生数是3.7万人,实现了连续7年扩招。
目前,宁夏中职在校生10.1万人,基本实现普通高中与职业中学招生比例大体相当。职业院校开设有电子、数控机床、烹饪、建筑、机械、物流、商贸等100多个专业。“中职毕业生就业率93.8%,这是宁夏中职教育最具说服力的成果。”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马林说。
高应举介绍说,在中职扩招基础上,宁夏逐年加大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东西部联合办学力度,2009年,宁夏向上海、山东、福建等省市输送了1.5万名中职毕业生,这些学生依靠所学的一技之长,在发达地区谋取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不少贫困家庭因此实现稳定脱贫。
“职教是改变贫困家庭状况的脱贫教育。”说这番话的是宁夏南部山区西吉县教育体育局长朱宝山。他带来的信息令人鼓舞:2007年以来,西吉县向山东、北京、天津、湖北等地19所职业学校输送学生6617名。输出中职学生通过一年学习和实习,现已全部在异地大中型企业实现就业或进入顶岗实习,他们的月工资收入均在1200元以上,有的达到2000元以上。“离开职业教育,宁夏南部山区的脱贫是无法想象的。”他表示。
校企合作,东西部联合办学
学以致用促使传统观念转变
2008年3月,一个叫张峰的青年来到宁夏九三〇种禽有限公司。他是经定向培训后进入企业工作的260名员工之一。张峰说,是定向培养,使他成为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人。这家学校和宁夏十几家企业开展了联合办学,增加了学生校外教学实习机会,培养了一批了解企业、热爱专业的一线技术工人。在宁夏,这样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得到普遍推广。
“学以致用,这是宁夏连续7年实现中职扩招的秘密所在。”高应举说。
据介绍,近年来,宁夏普遍推广了中职教学改革。主要内容为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加大理论教学中的教学实践部分,在三年制6个学期中穿插安排4个学期进行基本素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实训,1个学期认知实习,1个学期顶岗实习。
而在办学模式上,探索并坚持了学历教育和中短期培训并重,加大“订单式”培养方式,鼓励校企合作、半工半读和分阶段完成学分等办学形式,初步构建起“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扩大了办学自主权,调动了地方政府办好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中职的发展,也改变了当地许多人的传统观念。朱宝山介绍说,现在不少家长认识到,与其让子女千军万马去挤高考的“独木桥”,不如实实在在到中职课堂学一手安身立命的本领出去闯荡。所以,家长送子女读中职的多了,对办学条件要求也更高了。
基础能力弱,师资缺乏
亟待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2008年,宁夏出台《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明确“初中毕业未能被普通高中录取、高中毕业未被大学录取的学生都要接受各种形式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的工作思路。自治区教育厅提供的一组最新数据是:目前宁夏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由原来的每年2000万元增加到1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0倍。并且从2010年至2012年,宁夏地方财政将每年再多增加1000万元用于职业教育,各市、县政府城市教育费附加中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也不得低于30%。
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对于一个面积小、人口少、经济总量不大的地区,宁夏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还受到一些瓶颈制约,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应举认为,宁夏的中职教育现在实际上是处在爬坡阶段。尽管近些年的加大投入弥补了一些历史欠账,但基础能力较弱、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在招生规模快速增长,学生数急剧增加的情况下,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硬件设施短缺的矛盾凸显了出来。
来自固原市教育局的一个信息验证了高应举所表现出的对宁夏中职教育瓶颈制约的隐忧。近10年来,固原市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没能进一名教师。教师“断层”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
“探讨宁夏中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前有必要正视这样一个现实:扩招不可能无止境。”高应举说,“连续7年持续扩招,宁夏的生源已经接近极限,明年不大可能再有大的突破。但当前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是‘双师型’师资欠缺对提高中职教学质量的不利影响,需要我们一手抓扩大中职招生规模,一手抓提高教学质量来解决。”
马林表示:“统筹协调中职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积极而又稳妥地解决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这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就业率高 学费优惠
各地中职越来越吃香
记者从河南省2009年职业教育攻坚工作表彰大会上获悉,今年河南省中职招生人数达到70.2万人,首次超过了普通高中招生规模,超额完成了教育部下达的招生任务。至此,河南全省中职在校生已达到183万人,居全国首位。
去年以来,河南省不断扩展职教招生范围,除初中毕业生,还面向返乡农民工等人员。近年来,河南职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也大大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一年来,河南省职教集团数量大幅增加,由47个发展到60个,成员单位由1590家增加到2054家。据悉,作为与教育部共建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河南计划投入职教攻坚经费198.83亿元。
截至10月20日,江苏省职业学校招生51.6万人,完成招生计划的99.2%。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介绍,从2004年开始,江苏每年投入2个亿,重点建设200个省级中职实训基地,现已建成143个;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年均培训在职教师5000人,专任教师本科达标率为83%。2008年,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
在福建,中职学校一、二年级所有在校生都享受每人每年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福建省政府今年从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中安排1亿元,重点支持县级职教中心主体学校学生宿舍建设。优惠政策增强中职的吸引力。截至9月底,福建省已完成中职招生任务20.3万人。
作为职教大省,广东还创新了中职教育的培养模式。2006年广东开始“零学费入学、零距离上岗”模式的试点,从清远招收了近千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初中毕业生入读佛山市顺德区中职学校,学校预先垫付其费用,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上课,一半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实训,教学与实践交替进行。企业向学生支付合理劳动报酬,部分用于缴纳学杂费和生活费用。目前,广东开展这种“工学结合”模式的学校达到178所,在校生人数4万多人,为全省农村困难家庭解决学杂费资金3亿多元。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