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博士生退学的新闻前不久引起各大媒体的争相炒作,学生和高校各执一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中国研究生教育再一次受到质疑。笔者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下的“产物”,亲身经历了一系列研究生教育的“怪现状”。
培养方式本科化。当前研究生的课程采取大班形式,仍然沿用本科的那一套“教师上面讲,学生下面记”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创新、思考的能力未见进步,做笔记的功力倒有所增长。而且更为奇怪的是,授课内容竟然有些还停留在本科阶段,真不知道是老师的悲哀,还是学生的悲哀?
科研成果指标化。目前各个高校基本上都明文规定,研究生期间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科研成果,且这种科研成果还与学生能否毕业挂钩。于是,学生为了能够顺利毕业,想方设法、东拼西凑搞出一定数量的“科研成果”,而且还要自己花钱发表。最终结果可想而知,各种“垃圾”文章充斥着我们的眼睛,理论的发展没有看到,看到的只是各种濒临倒闭的杂志焕发出“勃勃生机”。
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化。目前研究生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化,内容不再重要,无实质内容可以,无创新点也可以,只要有“成果”的形式存在就可以。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更是形式主义的集中体现,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完成了这场作秀,演出如此精彩,以至于事后仍回味无穷。
毕业学生标准化。毕业研究生作为学校向社会提供的“产品”,呈现的是标准化的现象——接受相同的填鸭式教育,具有同样的科研能力(成果),拥有同等的毕业设计(论文),握有一样的研究生学历,何其标准化的产品呀(也许所不同的只是与生俱来的个体差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