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大学不能只有北大清华模式。”昨天(16日),参加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中外校长在谈及中国高校的发展模式时纷纷指出,中国的大学应该更加多样化。
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亨尼斯与剑桥大学副校长伊安·莱斯利赞赏中国大学近年来的变化,但他们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忧虑。约翰·亨尼斯说,“美国顶尖大学的发展很缓慢,我们更多的是关注改善、提高学校的教师质量与研究工作。”伊安·莱斯利校长坦诚地说,“如果在快速变化之中重复同样的模式,我坚信这是一种悲剧。如果没有了多样性,丰富性也随之流失了,何谈创新呢?”
“大学越来越大,‘大’并不代表着就是好的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校长吴清辉认为,应该存在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大学,各有自己的风采,“像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只有20%的研究生,本科生占到80%,但这并不妨碍它排名世界大学的前列,而中国的大学往往以北大、清华为蓝本,其实美术学院、商学院都可以做到世界一流。”同时他也指出,不一定非要把研究型大学奉为至高无上。
大学校长们认为排名的功利性制约了特色高校的发展。德国多特蒙德大学校长艾伯哈德·贝克说,现在的大学排名是有误导性的,在德国也不断有学者质疑排名的指标到底代表着什么。吴清辉则指出,“有的学校会因为少一个院士,去年和今年的排名就落差很大,显然排名指标设计有问题。”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也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在中国大学的发展中存在着多样化特色与统一化管理之间的矛盾,高水平的大学应该是有特色型的大学,这是我们未来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剑桥大学副校长伊安·莱斯利表示,“在多样性方面,美国大学做得比英国大学更好,我希望中国大学在发展中也能关注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