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4月10日消息:一套名为《现代教师读本》的丛书在中小学教师中掀起了久违的“读书热”,上海等地的一些学校开展了读书活动;此前,这套丛书在全国多个城市作为教师节礼物赠送给教师……出版半年时间,《现代教师读本》已经创下销售3万套15万本的佳绩。
在这套丛书热销的背后,却折射了一个严峻的现实:当今中国中小学教师课外阅读的缺乏。《现代教师读本》定位为“教师课外读物丛书”,当教育界忧心于中小学生除了教辅资料不看别的课外读物时,殊不知,同样困于应试教育中的中国中小学教师,又有多少人因为不读书而导致知识陈旧、知识面狭窄?
有识之士大声疾呼: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是有效推行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师不爱读书,教育谈何未来!
读书怎么成了教师的一种奢侈?
因为职业原因,“教师”二字,总被人们与“书香”二字联系在一起。但是,在很多教育界人士看来,现在不少中小学教师工作、生活中哪有书香可言!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教研员谭轶斌讲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两件事,由此感慨现在教师读书的状况和态度:
其一,在语文教师高级职称评定时,有位教师向评审教师认真地提问:《阅微草堂笔记》这本书的书名弄错了吧?“阅微”应该是“阅读”啊。
其二,某校每年给每位教师自主选择订阅200元的杂志,有的教师却说:“不如直接发钱给我们,反正订了我们也没时间,还是折现划算。”
谭轶斌感叹说:“今天的不少教师,已从脑力劳动者蜕化成了体力劳动者。在他们的书架上,除了教科书和参考书,恐怕很难找得到其他的书,读书成为一种奢侈。”
记者就课外阅读话题采访了上海一些中小学教师,不少人表示:平时太忙了,白天都呆在学校上课,晚上还要备课,哪有时间看书?
总体说来,中小学教师的阅读内容都与教学教材息息相关,阅读主要还是围绕考试转,围着分数转,跟考试、分数看起来没多大关系的书籍,他们很少碰。相对而言,语文老师阅读面稍广一些,大多数人平时都看看余秋雨的散文什么的,也读些中外经典名著--不是因为兴趣,而是为了上课。
“有的教师不断地解题,拼命地做高考试卷,常以自己会快速解题、会顺利做完高考试卷为荣,以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已经过关,至于读不读书完全不重要。”谭轶斌说,“新教材试验时,很少有参考资料,不少语文教师读不懂文本,如对苏童的《三棵树》就曾产生过很多误读。不少中文系毕业的教师在工作几年、十几年之后已缺失了文学感受力和鉴赏力。”
“教书先生怎能不读书?”
古人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不读书的后果,就远不止“面目可憎”了。教育界人士表示:教育对象--学生的素质问题的背后,往往折射出教育者自身的素质问题,教师的素质与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是否相适应,已经成为教育改革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另一个关键环节。
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认为,今天的学校教育面临着粗俗文化的包围,外部环境对教育有着太多的干扰,“面对这种干扰,我的态度是‘坚守’、‘抗争’。”
如何坚守、抗争?这位76岁高龄的特级教师的答案是“读书”:“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是选择了高尚,选择了教师就是把你的生命、你的智慧同青少年的成长捆绑在了一起。人是要有脊梁骨的,教师是要有师魂的,有了这种精神才会奋斗不息。奋斗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提升自己,育人先育己,修身齐家,首先是修身。提升自己要有养料,要读书!”
“教师的个人修养直接作用于学生,所谓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不读书的老师怎么教好新时代的学生?”南京师大附中特级教师王栋生说,“当前不少中小学教师由于缺少大量的阅读,对本专业的宏观了解甚至不如学生,无法适应已经开始的课改。”
谭轶斌也这么认为:在全民娱乐化的今天,教师要少一点世俗气,多一点书卷气,要让读书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必需,这样才能在商品社会的今天,不至于迷失了自己,焕发出教师作为人的特质,让自己的生命更富有色彩,让精神之花永不枯萎,也才能带领学生冲出世俗文化、泡沫文化的包围,从而实现对他们精神的引领。
关注教师阅读就是关注教育未来
记者在采访中,对一位专家的话留下了深刻印象:“关注教师阅读状况,就是关注教育的未来。”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教育界对课外阅读研究颇多,但研究对象更多局限于中小学生,教师一直定位在传播者、推荐者、教育者的角度上,没有正式的组织机构来研究或关注教师的阅读状况。可以说,《现代教师读本》应运而生。
这套丛书由著名教育专家钱理群、顾明远、商友敬等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洋洋五卷,分为《人文卷》、《科学卷》、《教育卷》、《艺术卷》和《生活情趣卷》,各卷又分若干专题,均由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构成。
广西教育出版社社长蓝小星表示,这套丛书内容涵盖教师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希望丛书能够在中小学教师中提倡一种读书风气,围绕教师素质的提高,拓开一个相对广阔的读书视野,将读书与做人结合起来,达到精神的滋润与升华。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是比较教育研究专家,他认为,要缩短中外教育差距,最终还得靠提高教师的素养,不光是某门学科方面的素养,而且是整体的文化素养,包括责任心、爱心等,“《现代教师读本》的出版发行,对提高教师的素养很有帮助。教师的知识面应该宽泛一点,文科的教师应当学点自然科学,理科的教师应当学点人文科学。”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杨小微表示: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包括基础课程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这就需要教师们博览群书,教师通过读书来自我更新,自我提升。
杨小微指出,提升教师阅读水准,绝不是一套读物能解决得了的。如今,教师与学生一起困于应试教育之中,高考指挥棒不变,又加上中国读书的人数正在逐年减少的大背景,中国的中小学教师们要想大量阅读并爱上教材教辅之外的书籍,还是件任重道远的事情。
“不是没有时间读书,而是没有动力读书;不是为读书而读书,而是要养成喜欢读书的好习惯。”杨小微说,学校可以通过制度来鼓励或要求读书,如:上海明强小学,这一所百年老校,提出3211制度,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教师每学期读3本书,研讨2次读书心得,以及做一部课堂实录。久而久之,这个学校的老师,慢慢在这个制度下养成了主动读书的好习惯。(肖春飞 刘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