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关于流行歌曲,近日教育部门有关人士表示,要尝试用流行歌曲和明星来推广中华传统经典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老师和教育部门,积极动脑筋,探索新方法,尝试以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作为突破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记忆和背诵,这种精神值得肯定。当然,这样的方法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能推广,还值得商榷。化学版《青花瓷》要引入到学校的常态教学中,难度很大。而将传统经典诗词“变身”流行歌曲,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如果谱曲不当,反而会破坏古风,影响理解。比如,现在市场上的一些儿童音像资料里,古诗《春晓》配上了欢快的音乐,便失去了伤春、惜春的意境。
化学版《青花瓷》为何受学生追捧?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觉得“有意思”。排得满满的课表,“填鸭式”的讲课,大量的习题,无休无止的考试,还有家长充满期待的目光,许多青少年都经历着这样的学习生活,学得枯燥又疲惫。忙里偷闲听听流行乐,哼唱周杰伦的歌,是他们最快乐的享受。一旦有老师把上课与流行歌曲结合起来,怎不令学生兴奋?化学版《青花瓷》走红网络,这股热度也许很快会退去。但其背后,折射出教师的无奈、学生的期盼,需要关注。
创意过后,兴奋过后,还是要回到教育的本源。对老师来说,相比改编流行乐,更重要的是,研究运用怎样的教学语言,深入浅出地把教学内容讲清楚;怎样设计好一堂课的“导语”,几分钟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精炼习题,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怎样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物理、化学中的逻辑之“美”,定理之“美”。教育,内容总是重于形式。
对教育部门来说,相比找人为古诗词谱曲、找明星演唱,更重要的是鼓励学校和教师探索新的诗词教学法。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只是为了在考试中多得一两分,学生当然不感兴趣。试想,如果教师在诵读古诗词时,能配上一段古乐,展示几幅山水画,说上一段故事,发动学生一起来品味赏析,传统经典学习会增色不少。教师也可以带着学生一起踏青、赏花、品茗,说不定在某一瞬间、某一地点,学生便会“发思古之幽情”,从此爱上经典诗词。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和学生都有比较多的时空“自由发挥”。如果教材内容过于艰深,教学任务排得满满,升学率的“指挥棒”一直悬在头顶,教师和学生都不会有这份“闲心”去传扬和赏析经典。即便找来明星唱经典,对学生而言,也只是一听了之,难以深入体味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