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们时刻能感受到成长,这在高校中是很独特的。”已经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当了6年教师的熊耀华,说起自己在这所民办高校计算机系的从教经历,感慨万分。他原来在中部地区一所公办高校当老师,后来考上研究生,毕业后,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的他,谢绝好几家大企业的邀请,来到让他“不断成长”的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因为之前有着公办高校教师的经历,熊耀华经常将自己现在的学校跟公办高校进行对比。一开始,他有些困惑,民办高校的定位在哪儿?老师凭什么能教出竞争力较高、对社会有价值的学生?这些学生凭什么能跟公办高校的学生竞争……带着这些问题,熊耀华感到自己时刻在摸索着教学,这种摸索让他感到自己“不断在成长”。而给他带来成就感的另一个原因是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其实,熊耀华所思考摸索的,正是年轻的大连东软信息学院10年来不断在探索的。正是在集体探索的氛围下,学校对每一名教师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只有老师知道自己要怎么教、教出什么学生,学生才能更快成长,学校才能更好地创造学生价值。正因如此,熊耀华等老师,经常被学校派到各个企业学习经验、了解社会需求,在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实现价值。
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院长温涛看来,学校创建10年来,从一个高职院校到独立学院,再到今天的普通本科高校,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坚持了最核心的理念:教育创造学生价值,强调知识的运用比知识的拥有更重要。正是在这样的理念驱动下,从2008年起,学院开始探索适合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CDIO教育模式。
引进CDIO:破解行业难题,迎接新的挑战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从2000年起,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获得Knutand Alice Wallenberg 基金会近2000 万美元巨额资助,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并成立以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
在温涛看来,CDIO的理念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0多年来工程教育改革的成果,更重要的是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12条标准。据了解,迄今为止,已有几十所世界著名大学加入CDIO组织,其机械系和航空航天系全面采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和教学大纲,取得良好效果。
对于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来说,引进CDIO的教育模式,原因有多方面。
其一,“两旺”“两难”问题在IT行业仍旧存在。随着全球IT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行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和企业对IT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是,高校IT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在下降,这就造成了“企业需求旺盛,毕业生供给旺盛;企业招聘难,毕业生就业难”的“两旺两难”尴尬局面。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普遍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有效匹配企业的用人需求;另一方面,随着IT产业的发展,IT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不仅注重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且还非常注重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创造能力、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非业务方面的素质,因为这些素质影响着工作的效果与质量。因此,培养业务素质与全面素质统一和谐发展的应用型IT人才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
其二,这与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本身的发展定位密切相关。在成功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等院校后,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发展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挑战和任务,如何充分发挥学院产学合作办学优势,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实现有特色、高水平IT应用型大学的建设目标,已经成为摆在该校面前的重要且紧迫的任务。把自己定位为IT应用型大学的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十年来的探索为引进CDIO教学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温涛介绍,2000年,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刚建校时,创建者就一边盖房子,一边研究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理念、方法、知识体系,研究教育方法和教学体系几乎是建设阶段的首要任务。此后十年,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一直不懈地探索着适应中国国情、适应民办高校校情的教育之路。而很多CDIO的理念,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十年的探索中,已经初具雏形。
东软探索教育模式的十年之旅
2000年之前,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主办者东软集团就提出,“软件创造客户价值”。在筹办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时,主持筹建的温涛等人就不断在想,“我们要办什么样的教育,与传统高校的区别是什么?”最终,温涛提出一个理念:“教育创造学生价值”。
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曾感慨,中国大学的教育让人们感觉到学生学了不少知识,但学以致用的能力却很差。因此,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创建后,一直最强调的就是“知识的运用比知识的拥有更重要”。
在温涛看来,东软的十年,总结起来,就是在寻求三个问题的答案: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知识;到底要练就学生什么技能;到底要提高学生的什么素质?正是围绕着这三个问题,十年间,温涛找了许多教育家、学者、产业界专家,开了多次研讨会。身兼东北大学副校长的刘积仁董事长也多次参加研讨会,东软集团的人力资源经理、教育学专家和其它大学的教授都曾受邀参加学院教育教学研讨会;甚至,他们把当时大连日报和《东北之窗》杂志社的资深编辑都请来。这些研讨会的核心,说到底就要确立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体系。
探索过程中,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多举并发,除了研讨会,还组织研究了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文件等。学院提出,要构建东软独特的知识体系:既要教IT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学生组织和管理的能力。最终,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五大知识体系形成:价值观与态度、语言与沟通、专业技术、组织与管理、终身学习能力。
温涛认为,高校应该不仅让学生学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与社会怎么沟通交流,让学生学会怎么组织和管理,怎么组织和管理一个团队,还要教给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要让他学会钓鱼,不是要学会吃鱼”。有了“五元知识体系”,温涛等人开始研究,希望构造一套与之相配的教学方法。
对新式教学方法的呼唤还来自另一方面。作为一个IT院校,建校之初,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就将目光瞄向学校的网络系统建设。据温涛介绍,为了所有学生在学校随时随地都能访问网络资源,大连东软信息学院2000年在建教学楼时,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建设,就连课桌都是在厂家按照学校的要求专门设计的,教室、图书馆的每个座位都配有专门的网络接口和电源插座,据说后来厂家还据此申请了专利。“我们要进行教学改革,学习环境必须先改造,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构建数字化校园成为当时的选择,当时数字化校园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还是一个新事物。”温涛说,有了数字化校园以后还要有一个跟数字化校园匹配的教育教学的方法体系。
在多种需求的驱动下,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对教学模式探索的目标越来越明确。此后,经过大量研讨,学院构建了一套教学方法叫做Face to Face加e-Learning,由此,中国第一所笔记本大学诞生了。实际上,当时国际上提出的方法中,有一种与此类似,叫“混合教育”或者叫“混合学习”。
此后,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还进行了许多探索。就在引进CDIO之前,2005年,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还引入美国的ABET认证体系改造教学和评价。ABET是一种专业认证,通过ABET认证就相当于全球所有这个专业大家都认可该校的教学体系。
在一边学ABET的过程中,温涛一边开始接触CDIO。到了2008年,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便下决心,用CDIO改造教育教学体系。“我们感觉到CDIO是一个教育模式,是一套系统化和可操作的教育方法。它是集合全球多所顶级大学的的智慧研究出来的方法学,我们有必要也很可行来改造我们过去提出的并在实践的这些东西。让东软的教学体系更加系统化和理论化。”温涛说。
2008年,下定决心之后,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开始做各方面的准备;2009年,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CDIO教学改革在全校启动。
打造属于自己的TOPCARES-CDIO体系
引进CDIO之后,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最大难题在于,如何将这一国际性的成果成功地应用在中国高校,尤其是东软。毕竟,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和教育环境与欧美国家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将CDIO中国化和本校化。
在充分考虑学生、教师、产业和社会等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和IT行业的人才需求标准,针对学院IT专业的设置情况,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对CDIO能力培养大纲做了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调整并增加了部分能力指标,构建了具有东软特色的TO PCARES-CDIO能力指标体系。同时,作为对CDIO能力指标的继承和创新,TOPCARES能力指标与CDIO能力大纲具有一致性。
温涛介绍说,围绕“教育创造学生价值”理念,东软TO PCARES-CDIO 八大能力包括:T (Technical Knowledge and Reasoning)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O(Open Minded and Innovation)开放式思维与创新,P(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Skills)个人职业能力,C(Communication and Teamwork)沟通表达与团队工作,A(Attitude and Manner)态度与习惯,R(Responsibility)责任感,E(Ethical Values)价值观,S(Social Value Created by A pplication Practice)应用创造社会价值。对CDIO的这种改造,在温涛看来,是从能力中入手,从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入手进行的本地化改造,“实际上这是紧紧围绕我们的办学理念——‘教育创造学生价值’的”。TOPCARES-CDIO的八大能力体系,实际上是对过去的“五元知识体系”的又一次延伸和发展。这个体系构造起来就是TO PCARES-CDIO ,一方面,也借助英文的词意(最高关注),暗指这八大能力的体系也就是东软教育的最高关注。
2008年,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从三本转设为二本学校,转设后,温涛在第一场报告中就表示,在庆贺转设的同时,要清楚自己在独立设置的本科院校里面的位置。他语重心长地告诉师生:“我们学习国有大学的模式,抓论文、抓科研,走老路,我们可能永远在后面。我们要坚持教育创造学生价值的办学理念,我们强调知识的运用比知识的拥有更重要,我们抓工程教育,我们要改造我们的教学体系,我们必须这么做,只有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才是东软办学的出路所在。”
温涛曾反复告诫学院的员工,东软应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我们要学习国有大学的优秀成果,但不能完全照搬仿效,我们一定要用TO PCARES-CDIO来改造我们的教学、改造我们的专业教育,这是我们最佳的发展路径。”
正是本着“教育创造学生价值”的理念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坚定决心,学院对教职员工的要求很高,对教师的评价措施更是充满TO PCARES-CDIO改革的色彩。用温涛的话说,“你光说不行,我们要考核,既要考核教师,也要考核课程组,更要考核项目组负责人,教师的实践能力是我们考核的核心指标之一。”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独具特色,教师在 TO PCARES-CDIO教育教学改革中创造的成果不比写一篇SCI或EI论文差,老师在实践中创造的优秀案例和方法创新享有和论文发表同等的业绩激励。
现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 TO PCARES-CDIO改革正当其时,教师们也在巨大的压力中,饱尝成长感,并在课堂内外时刻将自己的成长与学生分享,最终帮助学生创造更大的价值。正如熊耀华所说,“在这里,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这种魅力引人入胜。”
对大连东软信息学院院长温涛来说,这两年他很忙碌,但也很欣慰。与温涛一样,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所有师生,都被一场TOPCARES-CDIO 的教育模式改革“风暴”,置于摸索、提升自我的大潮之中。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现在师生谈论最多的就是TOPCARES-CDIO,是教育改革。
2008年,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下定决心进行TOPCARES-CDIO 教育模式改革。但当2009年开始在全校推行时,还是遇到了不少阻力。用温涛的话来说,“最难的是革自己的命,教育改革就是要革自己的命,革自己的命也是最难的,一般都是抱着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舍不得丢掉。”
对不少教师而言,改革意味着教学大纲重新编写,教案必须重写,上课必须重新备课,教学必须重新定位思考,这无形中给他们增加了许多负担。为了推动全校上下的教改行动,2009年以来,仅就CDIO,温涛就做了3次动员报告,并从理论上和思想上推广CDIO体系,让他们知道何谓CDIO,为何要实施CDIO。
逐渐地,老师们对CDIO的认识更加深入,开始认同并接受这一国际前沿的工程教育模式,同时越来越感受到东软进行CDIO改革对学院发展的重要性,对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现在,CDIO已经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全面展开,这一体系正在发挥其独特作用,为中国的工程教育摸索出一条更适合中国高校发展的特色之路。
处处“一体化”创造学生价值
引进CDIO体系之后,围绕“教育创造学生价值”理念,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进行了中国化、本土化的改造,最终形成TOPCARES-CDIO体系,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八大能力:T(Technical Knowledge and Reasoning)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O(Open Minded and Innovation)开放式思维与创新,P(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Skills)个人职业能力,C(Communication and Teamwork)沟通表达与团队工作,A(A ttitude and Manner)态度与习惯,R(Responsibility)责任感,E(Ethical Values)价值观,S(Social Value Created by Application Practice)应用创造社会价值。在CDIO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操作中,温涛认为,首先要解决如何一体化构造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要一体化地设计每一个专业的培养方案,这是最高层面的一个事情。”温涛介绍说,过去的培养思路是要培养什么能力,就增加哪门课程。而CDIO一体化培养大纲的设计是综合的、一体的。例如,过去说学生的法律知识、法律方面能力欠缺,学校就开一门课;说学生的沟通能力差,好多学院就开一门沟通演讲课。实际上,这是治标不治本,仅是局部解决问题。
而CDIO强调的是一体化,是把学生要培养的这些能力和要提升的素质贯穿于四年学习的各个方面。例如,沟通演讲和表达能力,不能只专门开一门课程来解决问题,而应该是在所有的课程教学里都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至少要在几门课程里贯穿这个能力大纲,具体形式可以是在课堂上多提倡学生作报告、进行讨论或者项目答辩等。
另外,传统的学科型的课程体系是按照知识的逻辑结构设计和构建的,强调的是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忽视了社会需求与生产实际,极少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等。而CDIO工程教育则要求一体化课程体系要给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经验,这些学习经验不仅让学生学到相互支持的各种专业知识,而且有明确的计划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时获取个人、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产品、过程和系统构建的能力。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TOPCARES-CDIO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深入开展面向应用的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项目教学大纲及课程教案、项目教案的设计制定、论证和实施工作。结合各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建立从各专业培养目标到课程体系的映射,从课程目标到各知识单元教学目标的映射,进而形成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对于每门课程都有明确的、具体化的能力培养的要求,并根据各门课程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贡献重新设计了教学计划的结构和顺序,以及课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中,每个专业必须有精心规划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CDIO)项目。TOPCARES-CDIO项目划分为五级:一级项目(综合项目)是指包含本专业主要核心课程和能力要求的综合项目,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二级项目(课程群项目)是指基于多个课程、包含一组相关核心课程能力要求的课程群项目。三级项目(课程项目)是指单门课程内为增强该门课程能力目标的实现而设的课程项目。四级项目(单元组项目)是指基于1门课程的两个以上单元(模块)能力要求、为强化课程能力目标而设计的单元组项目。五级项目(单元项目)五级项目是基于1门课程的某1个单元(模块)内为增强能力培养而设计的单元项目。
TOPCARES-CDIO的一体化培养还体现在学校的一体化管理上。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序开展,必须明确教育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不同主体的职责,保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为此,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改革了教研室的建制,将各系学生工作由原来的按年级横向管理变为按专业纵向管理,实施以专业为基本教育单位的管理模式,设置专业教育管理团队。专业教育管理团队由专业教师及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等人员构成,职能包括教学、科研、学生工作、质量保障、招生、就业等。通过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使专业教师参与到素质教育和学生工作中来,使辅导员参与到专业教学工作中来,从而实现了辅导员队伍与专业教师队伍的相互融合,形成全员育人的有效工作机制。
精心设计全新学习环境
在TOPCARES-CDIO体系中,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把构建一体化的学习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从教师资源环境,到实践环境,再到评价考核机制,将越来越体现出学校的精心设计。
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与教学能力是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要素。在TO PC AR ES-C DIO 教学模式中,东软信息学院采取“引、聘、训、评”的方式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一是引进企业工程师实施实践教学;二是以“双薪制”聘请具有企业实践经验和授课能力的企业高水平技术专家担任实践教师;三是通过企业技术专家来院培训、委派教师赴IT企业参与实际的工程项目等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技能;四是改革教师评价体系,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实践能力”为核心,实施三维度评价,其中教学质量是决定因素、教研成果是重要指标,综合考虑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实践参与度,将实践能力作为教师的重要考核和评价指标。
通过这些措施,东软信息学院初步建立一支“双师型”“双薪制”“双岗位”的师资队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师资环境,保证TOPCARES-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
在学习实践的环境方面,东软信息学院致力于构建完整的实践资源体系,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实践教学环境。在实训资源体系方面,为培养具有实际项目经验、动手能力强的IT工程师,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基于TOPCARES-CDIO人才培养模式,对企业的案例进行可教学化开发,建设了多个方向的实训教学资源体系,包括:Java、嵌入式、.NET、网站设计制作、系统维护等。
在实践教学环境方面,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构建了3A实践教学环境。所谓3A是指Anytime、Anywhere、Anyway,即让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的方式都能进行课程实践和项目实践。学院充分利用东软集团及其合作伙伴的教育资源,与IBM、SAP、英特尔、惠普、东芝等国际知名IT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学管理系统、课程体系、教材和课件,共同建设实践实训环境、开发实训案例。同时还建设了近50个涵盖计算机软件、电子商务、集成电路、数字艺术等领域的专业实验室,为全面深入开展实验实践教学和学生自主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开放式实验环境与保障。
为了给学生营造更为适合成长的评价考核环境,大连东软信息学院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的TOPCARES-CDIO 能力指标点进行考核,包括口头测试、学习记录、展示作品、发表论文、团学活动和学科竞赛等。例如,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对大一新生《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要求学生要“过五关”即学会系统安装、打字录入、WORD、EXCEL、PPT等,具体考核形式为上机考试与竞赛相结合;考核过程贯穿在课堂实施的全过程,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实验、项目演练和期终考试等;考核的组织者可以是学院、专业团队、专业教师、班级小组、SOVO公司、社团或党群组织等,进而实现多层次考核;最后,学生考核的评价主体包括任课教师、专业团队、学生本人(自评形式)、小组内同学(组内互评)、其他组同学(组间互评)及其他教师、企业(调查与抽查问卷)等。
通过如此多样的措施,大连东软信息学院逐步建立起考核形式多样化、考核内容一体化、考核结果全程化、考核组织层次化、考核环境复合化的学生评价模式,从而形成与TOPCARES-CDIO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学生考核评价方式,有效保证学生TOPCARES-CDIO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良好的评价环境中快速成才。
让学生真正走向社会
作为沟通学生与社会的桥梁,高校肩负重担。尤其是对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这样的以“创造学生价值”为核心理念的学校来说,如何让学生快速与社会对接,实现社会价值,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在TOPCARES-CDIO中,作为让学生迅速走向社会的重要举措,组建集专业能力训练和素质能力训练为一体的大学生创业中心,是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重要创新点之一。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按照真实的企业环境组建了大学生创业中心(Student Office and Venture Office,简称SOVO),并按照不同的专业方向组建了30余家学生虚拟公司,由学生管理运营。这些“虚拟公司”可以得到学校的项目资金支持以及社会的创业资金支持,并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ITO、BPO、网站开发等业务。SOVO创造了技术训练和创业实践的环境,一方面成为学生专业能力训练的载体,通过专业项目开发,提高其专业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另一方面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训练的载体,通过运作和管理公司提高学生个人职业能力、沟通表达与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责任感、价值观和态度等。
温涛认为,大学生创业中心是一个CDIO的实践环境,有一些项目,学生可以在虚拟公司完成,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经营意识、团队合作和运营管理能,创业公司的经历对学生的心理触动很大。在创业中心里,老师会告诉学生,现在你就是公司的经理,你自己可以自主规划公司的运行管理和业务拓展?这种经历会让学生很快地迈向社会。
今年年初,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对一些学生公司进行了经营计划答辩,学院党委书记、各个系主任、总支书记等都参加了评审,三十几家学生公司,上台讲本公司今年的经营计划,做几大类项目,要发展多少新员工。答辩通过了,这些公司才能正式经营,这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非常有效,在答辩之前,许多学生经理、骨干员工不睡觉,一直在做经营计划书。
在项目类型上,创业公司的项目大多是虚拟的,也有一些小的正式项目。在温涛看来,这个过程对学生的锻炼是过去的那种课堂教学难以实现的。“经过创业项目的历练之后,很多孩子突然间长大了,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进取意识,特别是通过答辩后的比较评价,对学生的触动更大。”温涛说。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投入大量的经费建设6千多平方米的创业中心,部署1500个创业办公席位,设计布置和企业完全一致,满足学生在里面工作。最近,学院正在规划一座8.9万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中心,到2011年年末基本上就能投入使用。据介绍,这个创业中心建成后,将成为大连软件园区一带标志型的建筑物。
另外,大学生创业中心里的公司还能带动一批低年级学生的成长。温涛表示,我们期望未来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学习的学子,7天内有2天是在这些公司里面兼职、锻炼,“如果实现了,这就真正做到了产学合作。”
新的大学生创业园建成后,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还要把一些规模较大的公司吸引进来,给他们优惠房租,但是企业要给学生提供实践和锻炼的机会。“我们把企业引到校园来,在创业中心完成企业实际工程项目,让教师也参与到企业项目的工程实践中。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加强学习环境的建设,学习环境工程化是我们的目标,等学生四年后毕业的时候不仅熟悉工程环境,同时也具备工程应用能力,可以直接到企业工作。”温涛满怀憧憬地说,虽然未来面临的挑战很多,但只要坚持东软有特色的教育之路,从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走出去的学生,就一定能获得自己价值的提升,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