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主招生,模糊的是卷面分数,但却应当让录取的每一个环节变得更加透明 图 CFP
明年北大自主招生将开“直通车”,类似做法在上海已多年。争议声中——
“校长实名推荐”
押上人格与信誉
近日有媒体报道:从2010年起,北大自主招生将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实行“校长实名推荐制”。该消息一出,即引起各方议论。记者了解到,其实这一政策就是上海高校自主招生中的“直推生”,已悄然在沪试点多年。
部分外地媒体对北大新政表示担忧,担心可能会引出徇私舞弊的情况,但上海的高中学校则认为,“校长推荐信”只是高校选拔人才的众多指标之一,不必过分担忧。
近年来,“校长推荐信”的分量已在高校自主招生中占较重要的地位。复旦、交大都有自主招生“直通车”的政策,即经由中学推荐的少数优秀考生,无须参加复旦的“1000分笔试”或交大的“冬令营”,就可进入面试环节。2008年起,北大、清华两校也简化了在沪自主招生的程序,取消了原先“笔试+面试”的选拔模式,直接采用面试的方式。两校的招办负责人说,校长推荐信和个人多年的成绩是决定考生有无资格进入面试环节的关键。而且,北大招办相关负责人近日也表示,北大明年新推的“校长实名推荐制”,经推荐的学生比例只占当年自主招生数的1%,学生也非直接就能进入北大,还需参加笔试、面试等一轮轮筛选。
多年来,华师大二附中均被选为北大、清华自主招生的上海考点。校长何晓文说,目前的人才选拔仍以考试为主,校长推荐制正是考试外的一种人才选拔机制。“所谓的优秀人才主要有两类,一种是综合素质非常好的,另外一种是在某个领域有特长的,但现在的考试制度,还是以考核全面素质为主,有时候,就会使很多人才‘漏网’。校长推荐制,是校长以学校信誉做‘担保人’,把在某一方面非常拔尖的人才,选送到高校。他的选择必须是慎重的,否则就会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因此‘人情’很难发挥作用。” (记者 马丹)
做好事,也要防“潜规则”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提出,在做这件“好事”的同时,必须首先确保“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公信力。他认为,高中推荐优秀高中毕业生,应有三个前提。
■ 教育行政部门不应干涉学校具体办学 如果行政力量直接参与办学,中学校长由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任命、考核、晋升,那么,校长将主要对上负责而不是主要对教师和学生负责,更不会主要对自己的“教育声誉”和“学术声誉”负责。即便他推荐学生时受权力、人情因素影响,但倘若上级部门认为他不错,他照样能稳住校长之位。
■ 中学管理应建立教师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 这两大委员会有权参与推荐标准的制定、推荐过程的监督,不能把推荐权集中在校长手中,且这种推荐权不受教师和家长的监督。校长只不过代表学校进行提名而已。
■ 校长推荐免责 中学校长完全可以以自主招生和中学现行学生评价体系不对接,来回避推荐质量问题。现行学生评价体系,强调与高考对应的学科卷面分数;而自主招生中,分数只是一方面因素,中学平时学科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在自主招生中“名落孙山”,已不是新闻。在这种情况下,校长进行实名推荐时,可以以对有关标准有不同理解为由而毫不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