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改存在四大问题
昨日获悉,有关部门近日对全市部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市高中课改主要存在四大问题:
其一,开课不规范,4类课程开设打折扣。一些学校艺术课、信息技术课、体育与健康课未开齐开足,有的只开了1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和研究性学习课开课不到位,有的学校将研究性学习课变成了各学科的培优补差课。
其二,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突出。特别是新增的通用技术课、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缺编严重。其中,研究性学习课教师缺编最严重,信息技术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教师也不够用。
其三,教学条件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实验设施不达标、场地不足等问题突出。新课改所需要的理化实验室、实验设备、实验药品或没有,或数量不足,或品种不全;大多数学校只能满足教师演示教学需要,不能满足学生动手操作需要。
其四,教学的有效性不足,教学内容增加与课时矛盾比较突出,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难以把握。(记者 黄征)
高中课改必修模块11月首次检测
专家建议为学生做“减法”
昨日的武汉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会上透露,高中课改后“必修模块”的首次检测将于11月份启动。专家建议,高一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给学生做“减法”。
据了解,高中生期中考试时间安排在11月份。届时,进入新课改的高一年级学生将学完语文、数学、英语的第一个必修模块。高中新课改的首次检测由全市统一命题,但我市首批25所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可申请自主命题。
市教科院院长王池富介绍,这3门学科的期中考试时间均为2小时,总分为150分。他解释说,150分的总分值分为两个部分,其中100分为水平考试,60分及格,如果学生达到60分以上,学校可综合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学习态度来认定其完成2学分的学习(学生高中阶段完成144学分方可毕业);另外50分为发展性评价,与学分认定无关,主要为3年后的高考打基础。
针对高中课改启动后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王池富建议,教师们要学会为学生做“减法”。教师在教学中可参考、研究已进入课改的外省学校使用的不同版本教材,但不要全部照搬到课堂上;不要把老教材的内容全部“拣”过来,不能用现行教学大纲指导高一教学;在课堂上可以为学生进行适当的讲解,但要有所选择地做练习,有目的地进行测验,切实为学生减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