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报考在线 >> 网络远程成人招生信息 >> 成人教育动态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恢复高考30年:高考改革 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8-22

 高考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高考制度本身的改革,而没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制度的配套改革,高考改革难以取得理想效果。毫无疑问,高考制度本身也需要改革,既要改革内容,也要改革形式

 

高考改革,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

 

  恢复高考制度30年,改革从未间断。从宏观来看,高考制度改革主要体现在招生计划制度改革、考试制度改革、录取制度改革、管理体制改革等四个方面。就中观而言,考试制度改革又可分为高考内容改革、高考形式改革、命题方式改革、高考时间改革等四个层面。从微观而言,高考形式改革,从“统一考试”这座“独木桥”发展到“免试保送”、“自主招生”、“分省命题”等多种形式的“立交桥”。

  以全国统考为基础

  从世界范围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一是基准甄选型,以美国为代表;二是资格认定型,以英、法、德为代表;三是开放升学型,以加拿大为代表;四是考试竞争型,以日、韩为代表。就上述四种类型而言,我国的高考显然属于考试竞争型,即以国家统一高考为主要形式,以高考分数为录取依据。

  我国自1952年建立统一高考制度以来,一直采取的就是“一次考试定终身”的考试制度。“文革”十年废除高考,取消统一考试制,实行推荐制。1977年恢复高考,又实行统考制这种形式。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特别是跨入新世纪以来,各种高考形式改革层出不穷,但没有改变统一高考的基础。这是因为在法治还不健全、诚信尚未建立的“国情”下,实行统一高考,尽管有诸多弊端,但仍然是激励青年学子奋发向上的导航器,促进社会流动的加速器,维护社会安定的稳压器。

  实践证明,统一高考制度符合我国的实际,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将是我国普通高校招生所必须坚持的基本形式。但这种选拔形式也存在诸多弊端。首先,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搞统一考试,组织工作量非常大,这就注定了高考只能每年进行一次,每次考试成绩仅限于当年当次有效,即对考生实行“一考定终身”;其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个高校,选择录取学生有不同的标准,现代社会条件下的高中毕业生也是各有所长,而全国统一高考却是用统一的试题去衡量各不相同的学生,用全国统一的标准代替各个高校的不同标准,这不仅无法照顾和满足各个高校对生源的特别要求,也无法考查和发现不同考生的真实才能和发展潜质;再次,由于是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同时有千万考生参加高考,在这种情况下,唯一可选的考试方式只能是笔试,口试、面试则很难进行。众所周知,口试、面试对于人才选拔的重要性几乎不亚于笔试,因为口试、面试更侧重于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因此,在坚持全国统一考试并不断改革考试内容与方法的同时,教育界开始探索其他形式,以弥补其不足。

  让免试保送制度走好

  面对统一高考这座“独木桥”日益拥挤的状况,1984年教育部首先在北京师范大学、山东矿业学院等高校进行招收保送生的试验,取得了初步经验。1985年全国又有72所高校参与保送生制度试点。在进行试验、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原国家教委于1985年12月31日颁发《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试招中学保送生工作的通知》,随《通知》下发的还有两个附件:《关于1986年普通高等学校试招中学保送生的意见》和《1986年试招中学保送生的高等学校名单》。这些文件规定了保送生的保送条件,明确指出保送生可以不参加高考。1988年又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的暂行规定》,对招收保送生的比例作了具体规定。此举打破了统一考试一统天下的格局,在统一考试入学的渠道之外,又增加了免试保送入学的新通道。据不完全统计,从1984年到2000年,共有10万名高中毕业生通过保送生制度走进大学。

  应该说,针对部分有特殊才能或特别优秀的学生,由中学推荐,高校考核同意免予参加高考而直接进入高校,克服高考“唯分数论”的片面性和偶然性的弊端,确实为优秀中学毕业生上大学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这是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的一次有益尝试,旨在改变“分数第一”、“分数至上”给不拘一格选人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意在让人们接受其他合理标准,并不一定以分数定乾坤。保送几个人,激励大批人,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因而在试行初期,收到了良好成效。然而在其后的推行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监督、缺乏严格自律、缺乏社会诚信,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的问题,败坏了保送生制度的声誉。为此,教育部从1999年规定,凡保送生必须参加综合能力测试,并从2001年起,将每年2万名保送生的规模压缩至5000人。

  依笔者之见,保送生制度应该保送那些成绩特别优异,能够考上大学,但家庭经济特别困难上不起大学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由推荐中学缴(集资)一部分学费,大学减免一部分学费,保送生个人通过国家贷款或勤工俭学自筹一部分生活费,顺利完成学业。这是有效解决贫困学生上大学的一条途径,更是构建和谐社会条件下保送生制度的创新。

  自主招生稳步发展

  自主招生,作为高校选才的另一途径,被喻为高考改革的破冰之旅。综观世界各国高校自主招生,按其自主程度,大致分为完全自主、半自主及统考前提下的自主等三种类型。我国拥有自主招生权的大部分高校均是统考前提下的自主,即自主招收的学生仍须参加高考,达到学校规定的分数线才予以录取。

  说到高校自主招生,在中国考试发展史上并不是无迹可循。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高校就普遍实行自主招考录取新生,这既是清末引进西方教育模式的自然延续,也是这一时期大学办学主体多元化的必然选择。此期间的高校有很大的招生自主权,完全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制定录取标准选拔考生,许多有特殊才能的考生得以破格录取,如卢冀野之入东南大学,钱钟书、吴晗之入清华大学,臧克家之入青岛大学等,从而造就了一大批名家大师。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完成,高等教育办学主体逐步单一,高校招生亦随之走向统一。

  改革开放时期最先试行自主招考的是走在高考改革前列的上海市。2001年教育部在江苏三所高校进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从2003年开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2所高校拿出5%的比例进行自主招生,通过笔试和面试两轮考试确定自主招生的对象,但入选考生依然要参加全国统考。2004年,实行自主招生的高校数目进一步扩大到28所。到2007年,参加自主招生的重点大学增至59所。

  2005年上海市三所民办高校(上海杉达学院、上海建桥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新侨职业技术学院)拿出部分招生名额,自主进行入学测试,自主确定入学标准,自主实施招生录取。

  本专分考分层选拔

  为了解决一张试卷从北大清华考到高职高专的弊端,广西于2002年高考首次实行本、专科考试分考,本科高考于7月举行,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录取结束后,未被录取的学生再报名参加专科考试。专科高考于9月举行,专科考试的试题由自治区招生考试院组织命题。考生分开报名,分开考试,分开录取。

  试行本、专科高考分考,实质上是进行分层考试。过去一套试卷本专科通用,专科只能录取本科淘汰的学生,大量考生明知考不上本科,也盲目按照本科要求复习,徒然增加负担。本专分考,有利于专科院校根据自身培养目标与办学特色的要求,选拔合适的考生。

  然而,目前只有广西敢吃螃蟹,由此亦招致众多非议:一是两次考试成绩无法通用。因为本、专科考试内容不同,计分办法也不同,两考的成绩不能交叉使用,本科成绩只能用于本科录取,专科成绩只能用于专科录取。二是本、专科两次考试的截然分开,增加了考务组织工作的难度和风险,增加了考生的精神压力,社会对此反应强烈。为此,2003年广西在2002年高考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专科的必考科目试题套用本科必考科目的试题,专科考试与本科考试紧紧相连。到了2005年本、专科考试又重归合一。

  由此看来,本、专分考,还有待人们观念的转变和认识的提高。无论如何,分类考试毕竟是未来高考形式改革的一个理想目标。

  探索高考形式改革

  为了解决统一高考“一考定终身”之弊,春季高考作为高考形式改革的又一尝试,在新世纪初开始试点。参与春季高考试点的有天津、北京、上海、安徽、内蒙古等5个省市区。设立春季高考的初衷是:其一,一年两考,缓解了夏季一次高考对考生的压力,增加了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鼓励一部分社会青年继续深造,从而有利于缓解社会就业的压力;其二,春季高考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学升学的压力,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其三,春季高考为高校扩大招生规模提供了机遇,为学校探索实行学分制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学校加快专业改造,促进高校加快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就其设立的初衷来看,方向是正确的,但实施的效果出乎这一制度设计的初衷。安徽、内蒙古相继停止,北京2006年宣布停止。春季高考之所以不如人意的原因在于招生院校重点大学少,热门专业少,导致招生人数少、报名人数少、报到人数少,还有管理成本高、毕业时间颠倒、工作不好找等因素的影响。

  虽然如此,但高考的改革仍未停步。2007年有山东、广东、海南和宁夏四省区进入新课程高考。为打破“一考定终身”的限制,海南将基础会考成绩以10%计入高考总成绩,就是打破高校招生以高考成绩为唯一依据的条框,是否录取还要参考会考成绩,这就改变了“一考定终身”的状况。另外,分省命题的有益尝试也改变了“一卷考全国”的沉疴。

  41年前废除高考和30年前恢复高考,这一废一复,正好说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与人类对考试认识的密切关联:对考试内部诸要素认识的深与浅,决定着考试质量的高与低;对考试与外部关系认识的是与非,决定着考试的存与废。随着人类对考试认识的逐步深入,遵循考试的规律性,把握制度设计的合理性、考试过程的严格性、考试内容的科学性、考试形式的有效性,我国的考试事业才能兴旺发达,考试改革才可能尽善尽美。(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 但昭彬)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普通文章内蒙古新增9种专业学位 硕士点达到24种
    普通文章2011年河北省博士研究生5-15日网上报名
    普通文章2011年海南省普通高考网上报名填报办法
    普通文章2011年高考山西艺术类共报考52442人增加
    普通文章高考报名1月10日结束 考生请及时填报个
    普通文章辽宁省2011年63573人报名考研 应届占65
    普通文章重庆今年报考研究生人数为28448名 增幅
    普通文章山建2011年招155名专业硕士
    普通文章高考今日起报名 海南省外借读生需提交审
    普通文章浙江高考加分公示内容删繁就简遭质疑
    最 新 推 荐
    推荐文章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戏剧节目评选
    推荐文章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教师名单
    推荐文章[图文]2008美国顶尖大学最新综合排名
    推荐文章内蒙古2008下半年自考继续实行网上报名
    推荐文章四川高考延考区本科各批录取控制分数线
    推荐文章[图文]陕西:2008高考网上填志愿 数学英
    推荐文章过来人谈北京公考:亲历08年国考 备战08
    推荐文章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冬季联合招
    推荐文章中国毕业生出路最好的十所大学
    推荐文章教育部:2008年高考科目时间安排公布
    相 关 文 章
  • 紫光安德鲁荣获2008年度最佳酒店培训机

  • 男子"另类"求职很雷人 到大学门口寻找浙

  • 在校大专生开公司 不到一月营业额达8万

  • 第十四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活

  • 内地动漫教育与市场严重脱节现状引关注

  • 中国发布2部汉字使用规范 克服乱拆乱讲

  • 教育界人士称省级教育部门统一招聘教师

  • 重庆两大学生开网店一年纯收入超10万 将

  • 上海:14名大学生争抢1个“村官”岗位

  • 博士点申办失败,教授不想上课 负载太多

  • 图片新闻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