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招生章程| 专业介绍| 招生计划| 硕博专业目录| 08-09录取情况| 国际交流项目| 助学贷款| 招生问题解答| 联系方式
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普通高考招生工作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做好2010年招生工作,选拔符合培养要求的新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及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招生委员会的有关文件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本章程适用于山东师范大学普通本、专科招生工作。

    第二章 学校简介

    第三条 学校名称 :“山东师范大学” ,学校代码:“10445” 。

    第四条 办学层次:“本科” ,办学类型: “公办普通高等学校” 。

    第五条 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是山东省教育厅。

    第六条 办学地点:校本部(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 、长清校区(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1号) 。

    第七条 学校概况:山东师范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建校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植根齐鲁文化之沃土,汲取泉城人文之灵韵,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谱写了以教书育人、创新发展为主旋律的华美篇章。

    办学历史沿革 山东师范大学的前身山东师范学院成立于1950年10月,是在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和山东省行政干校的基础上组建的,系建国后山东省成立最早的高校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时,原齐鲁大学物理、化学、生物三系同时并入。1958年,学校的体育系、艺术系相继分离出去,建成山东体育学院、山东艺术学院。1970年,学校机关及部分系部迁到聊城办学。1974年,机关及大部分系部迁回济南,同时筹建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即聊城大学的前身)。1981年8月,经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专业齐全、办学层次较高、办学条件较好的综合性高等师范院校,成为山东省属高校的排头兵,进入全国师范院校的先进行列。建校59年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180000多名合格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1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近4400人。另有成人教育学生12000人 , 长短期外国留学生200多人。

    文化底蕴深厚 齐鲁大地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源头,具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成长在这片文化沃土上的山东师范大学,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改革发展并举,追求科学真理,传承齐鲁文化,培育优秀人才,熔铸了 “ 尊贤尚功、奋发有为 ” 的校园精神,形成了 “ 弘德明志、博学笃行 ” 的校训和 “ 爱国爱校,为人师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 的优良校风,彰显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现已成为齐鲁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和山东人文学术重镇,为全国、山东省的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科教兴鲁、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办学条件完备 学校分校本部、长清校区两个校区办学。校本部位于风景秀丽的千佛山脚下,环境优美,古朴典雅,学术底蕴丰厚;长清校区湖光山色,气势恢宏,现代气息浓郁。学校总占地面积 3879 亩(约 258.78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120.66 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19748.46 万元。有各类本科教学实验室 78 个。有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 4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个,山东省 “ 十一五 ” 重点实验室 5 个,山东省重点建设实验室 5 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6 个。有校级实习实训基地 330 个。图书馆总建筑面积 24870 平方米 ,藏书 330 多万册。建有电子文献检索中心、高速宽带校园教育科研网。校园网光缆 140 千米 ,信息点 30000 个。建有多功能体育馆、田径场、足球场等各类现代化体育设施。学校附属中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小学都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或示范学校,已成为山东省基础教育的名牌学校。

    学科门类齐全 学校现设有 23 个学院, 68 个本科专业,拥有 8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33 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15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129 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形成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相协调、结构合理、特色优势明显的学科专业布局和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有 1 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 1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教育学原理)、 17 个山东省 “ 十一五 ” 重点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批准的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 MPA )、艺术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 MBA )等 6 个专业学位培养单位。设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山东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农药、医药中间体清洁生产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精细化学品清洁生产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山东培训中心。设有山东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山东省外语培训中心、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山东省盐生植物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光电磁功能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山东省信息管理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城市环境安全预警预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知识产权研究与培训中心、山东省清洁发展机制技术服务中心、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文化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地方史研究基地、山东省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研究基地、山东省华文教育基地、山东高校师德建设研究基地、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等 19 个省级研究、培训机构。

    师资队伍精良 建校以来,章益、傅统先、田仲济、薛绥之、庄维石、严薇青、冯中一、秦西灿、刘祚昌、安作璋、管梅谷、王明德、留润洲、张鹤云、陈龙飞等一批名家专心执教,潜心学术,奖掖后学,精诚奉献。今日的山东师大,名师荟萃,人才济济。现有 2602 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 1809 人,教授、研究员 305 人,副教授、副研究员 520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315 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 812 人。设有 7 个山东省 “ 泰山学者 ” 特聘教授岗位。学校有 1 人入选全国 “ 百千万人才工程 ” 第一、二层次, 1 人入选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 国家级人选, 4 人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13 人分别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3 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 人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3 人入选教育部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3 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 人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1 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82 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35 人获得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奖, 8 人获省部级劳动模范称号, 2 人入选第二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 15 人被授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9 人获得省级教学名师奖, 17 人获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 41 人次被选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2 人获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 人获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1 人获首届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学校世界近代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学校先后有 6 人当选为全国党代会代表, 5 人 12 次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4 人 9 次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徐至展、郭柏灵、李振岐、王家耀、佟振合等 5 位院士为学校双聘院士。聘任冯之浚、王蒙、钱中文、杨国桢、龚昌德、陆大道、顾明远、薛荣久、杜维明、李学勤、庞朴、林崇德、牟钟鉴、周小燕、欧阳中石、张增辉、朱健康等 100 多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整体办学实力提供了可靠保障。

    教学成果丰硕 学校始终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常抓不懈,效果显著。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教学改革,以系统的教学改革工程培育教学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10 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90 项,获奖总数位居山东省属高校首位。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3 门, 4 个专业分别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一、二批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精品课程 19 门,省级品牌专业 8 个。主编、参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564 部,其中国家 “ 十五 ” 、 “ 十一五 ” 规划教材 28 部,教育部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 15 部,有 154 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学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成人高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等。 2007 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科研实力雄厚 学校把科学研究作为促进教学、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工作来抓,取得突出成绩。 “ 十五 ” 以来,学校承担地市级以上科研项目 1400 余项,主持承担国家 “863” 、 “973” 、国家科技攻关、国家社科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180 余项。出版学术专著 832 部,发表学术论文 6123 篇。高层次获奖成果数量位居省属高校前列,先后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 200 多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 19 项。获国家发明专利 99 项, 1 人荣获全国 “ 发明创业奖 ” 。 唐波 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他主持研制的 “ 磷矿粉直接法生产硫基或氯基三元复合肥新工艺 ” 和 “ 重要农药、医药中间体的绿色化工生产技术集成 ” 分别于 2001 年和 2006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吴义勤 教授的长篇论文《难度 · 长度 · 速度 · 限度 —— 关于长篇小说文体问题的思考》于 2005 年获鲁迅文学奖。学校主办 6 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其中核心期刊 5 种,尤其是与国家科委于 1991 年共同创办、由邓小平同志题写刊名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中国人口 ? 资源与环境》(中、英文版),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权威期刊,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中国核学会计算物理学会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农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及山东植物学会、山东地理学会、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等 19 个省级以上学会挂靠我校。学校大力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强与教育科研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技术转让合同 100 多项,与 23 个地方政府和企业联合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或中试研究基地,与山东省东营市联合建立了中国千亩盐生植物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被评为全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社科研究管理先进集体,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和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奖。

    校园文化繁荣 学校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传承齐鲁文化,熔铸校园精神,形成了健康高雅、诚信和谐、催人奋进的校园文化,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已连续举办 6 届 “ 挑战杯 ” 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8 届人才素质培养百优学生大赛、 11 届 “ 挑战杯 ”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18 届 “ 山东师大之春 ” 系列校园文化活动。 1999 年启动的 “ 新世纪讲坛 ” 活动,成为学校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品牌,获山东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学校先后以优异成绩通过全省高校文明校园建设评估、德育工作评估、就业工作评估、平安校园建设评估。连续 19 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2000 年学校团委被评为 “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 。 2004 年以来,我校学生在全国、全省大学生文化艺术体育竞赛中,获得各种奖励 1298 项,其中获得全国特等奖、一等奖 103 项,山东省特等奖、一等奖 263 项。 2006 年,学校组队参加第五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获得亚军。

    交流合作广泛 学校与国内外高水平院校、科研单位的交流不断加强。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朝鲜、肯尼亚等 15 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 59 所院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在联合办学、教师和学生互派、文化学术交流、共同举办国际会议等方面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成为山东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学校成立了中韩合作国际商学院。近年来,先后举办 “ 植物耐逆基因:发展中国家未来发展前景 ” 国际研讨会、偏微分方程及数值分析国际会议、国际心理学家委员会第 62 届学术大会、齐鲁文化国际研讨会、儒家思孟学派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9IEEE 医学与教育信息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 20 余次。作为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外国留学生定点招生单位,在校留学生规模进一步扩大。

    育人质量过硬 严谨治学、从严执教的优良传统,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保证了人才培养的高质量、高水平。学校被评为山东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学校党委被山东省委命名为 “ 全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 ” ,学校荣获 “ 全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集体 ” 称号。学校被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在历次全省优秀学位论文评选中,学校学士论文、硕士论文获奖的数量、层次均列山东省属高校首位。近年来,先后有 3 个班集体获 “ 全国先进班集体标兵 ” 、 “ 全国先进班集体 ” 称号, 1 名学生获中国青年五四杰出贡献奖章, 6 名学生获全国三好学生、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等称号。 1 名学生连获雅典残奥会、北京残奥会男子乒乓球比赛冠军。学校女排获得第三届全国大学生 CUVA 排球联赛亚军和第五届中国大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普通组冠军。近年来学生平均考研录取率为 24% ,个别专业达到 50% 。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在毕业生中涌现出一大批全国优秀教师、知名学者、劳动模范、省部级党政领导干部、文化艺术体育精英、优秀企业家,广大毕业生在各条战线上辛勤工作,建功立业,为国家教育事业、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学校正抓住机遇,振奋精神,干事创业,开拓创新,为建设具有鲜明教师教育特色的国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奋斗。

    第三章 招生录取

    第八条 招生机构:学校成立由校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校招生工作,并设立招生办公室,具体组织和实施招生工作。

    第九条 招生政策:按照教育部 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山东省 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山东省 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招生工作实施方案》(鲁招委[ 2009 ] 16 号)、《山东省 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实施方案》(鲁招委[ 2009 ] 15 号)等文件精神执行。

    第十条 招生计划:按照国家教育部核准的、各省级招生管理部门公布的我校分省分专业计划数执行。招生计划公布:一是我校将计划报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后由各省级招生管理部门以规定的形式向社会公布;二是由我校通过学校网站等形式向社会公布。

    第十一条 录取原则:学校认真贯彻教育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管理部门招生录取有关规定,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按考生文化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根据考生专业志愿、文化总分并参考相关科目成绩及体检情况安排专业。

    录取结束及时在山东师范大学网站(http://www.sdnu.edu.cn)公布录取名单。

    第十二条 特殊要求

    1 、外语语种:英语专业要求考生的外语应试语种为英语;其他专业考生不限制语种。

    2 、体检标准: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 2003 ] 3 号)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

    第四章 其他

    第十三条 收费标准:按照山东省物价局批准的标准执行。

    第十四条 资助措施

    根据《山东省普通高校国家奖学金管理实施办法》、《山东省普通高校省政府奖学金管理实施办法》、《山东省普通高校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实施办法》、《山东省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实施办法》、《山东师范大学学生奖励条例》、《山东师范大学学生奖励、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等基金管理使用办法》、《山东师范大学国家助学贷款实施意见》、《山东师范大学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山东师范大学关于学生医疗补助的暂行规定》等文件精神,凡遵纪守法、勤奋学习且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全日制在校生,可通过贷、奖、助、补、减等资助措施解决上学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

    第十五条 学习期满,成绩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学校颁发山东师范大学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或专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相应专业学士学位。

    第十六条 学校不委托任何机构和个人办理招生相关事宜。对以山东师范大学名义进行非法招生宣传等活动的机构或个人,学校保留依法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第十七条 本章程如果与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有关政策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有关政策为准。未尽事宜,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本章程由山东师范大学负责解释。

山东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

2010 年 4 月

    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 88 号 邮编: 250014

    长清校区地址: 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 1 号 邮编: 250358

    招生咨询电话: 0531-86182201 ; 86182202

    E-mail : zsb@sdnu.edu.cn

    招生网址: http://www.zsb.sdnu.edu.cn/

热线电话:010-86376869 mailto:webmaster@cnzsedu.com 网络实名:中国报考在线
Copyright©2000-2010 cnzsed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中国报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