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古称凉州,地处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东端,是古丝绸之路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故乡,自古就是“人烟扑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地,素有“银武威”之美称。武威璀璨的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共同孕育了武威职业学院的诞生,助推了武威职业学院的发展。
武威职业学院是2003年经教育部备案、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具有独立颁发学历资格证书、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占地面积456.8亩,经省政府报批征地面积886亩,清华大学设计院对我院1186亩新校园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校舍建筑面积15.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8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050多万元。校区布局合理,规划超前,设施齐全,环境优美。
学院有教职工403人,其中专任教师300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98人,讲师151人,博士、硕士研究生82人,双师素质教师90人);外聘兼职教师106人。现有各类注册学生16231名。
学院秉持特色立校、就业固校、服务兴校、合作强校的办学理念,专科毕业生年平均就业率保持在86%以上,中专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学院已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各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5000多人,每年承担各类社会培训4500多人次,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008年学院通过国家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9月,武威市政府成立了以学院为龙头的武威职业教育集团。2010年7月,学院被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2010年11月,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0年12月,武威市委、市政府与兰州交通大学联合创建的“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在我院揭牌成立,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搭建了一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平台。2011年兰交大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将有2个专业开始招生,计划招生100名。2011年4月,经甘肃省教育厅、卫生厅批准,武威卫校整体并入武威职业学院,首次开设护理、助产、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卫生信息管理等五个专科专业开始招生。
学院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势专业建设为切入点,按照宽基础、重实践的要求进行专业结构调整。现开设光伏发电技术、农村电气化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农村能源与环境技术、太阳能光热技术及应用、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护理、助产、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卫生信息管理等41个高职专业和34个成人远程教育本、专科专业。护理、助产专业被评为全省示范专业,涉外护理、中医(中西医结合方向)专业被评为骨干专业,有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3个。形成了以工为主,以新能源和护理专业为特色,文、经、农、艺等多学科发展的格局。依托武威丰富的光、风资源,旅游资源、农产品资源,紧跟国家在河西走廊建立新能源基地的战略部署,确立了未来专业建设思路——机电开道,农经助力,跨上“天马”,奔向“太阳”,打造6个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群,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光伏发电技术专业群、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设施农业专业群和以护理为主的相关医学类专业群。
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与数十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协议,进行“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实践,初步形成了“一体三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培养厚德长技、和谐发展的人为主体,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标准、培养过程与岗位流程、课程体系与执业证书相融通)和“六个融合”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和徒弟的融合,教师和师傅的融合,教室和车间的融合,作品和产品的融合,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学院和社会的融合”)。学院规模不断壮大,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880人,成人远程教育本专科学生6153人。
近年来,学院以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为目标,立足武威,辐射周边,瞄准地方支柱产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大力加强基础能力和内涵建设,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美誉度显著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