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为期两天半的2009秋季高考落幕。对于今年各科的高考题,早报特请沪上名师进行点评,不少老师表示,今年试题总体难易适中,导向明确,利于高校选拔人才。不过,数学题和语文作文题,让不少老师和考生有些"出乎意料"。 语文 作文三年一变 写议论文最好切入
与前几年命题类作文题有所不同,今年上海高考语文卷出现材料作文题,作文题目为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材料: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形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叫"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复旦附中语文特级老师缪美萍昨日接受早报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语文作文题三年一变。之前几年都考的是命题作文,加上今年春季高考作文也是材料作文,从这一点来说,今年秋季高考考材料作文也在预料当中。
不过,缪老师透露,初看作文题给出的材料时,她也确实"有些意外"。"简单说,这个题目对语文好的学生来说比较好发挥,水平中差的学生容易审错题。因为材料本身就不是很好理解。"
不过,缪老师也建议考生,考场上碰到第一遍读不太懂的材料,首先不要心慌,再读一遍,哪怕材料里提到的人和事你都不知道,但是只要你知道材料说的意思也不影响你的写作。"就像今年的材料,看上去很闷,但是可以发挥的地方仍然不少。"
缪老师表示,材料作文最难的就是审题,今年的材料,考生比较好切入的点,可以从"继承与创新","追求个性"、"整体上把握,不要太拘泥细节"等入手。举例论证的话,奥运会上张艺谋的开幕式就是不错的例子。
文体选择上,材料作文最适宜的无外乎议论文文体,缪老师建议考生,议论文在题目的拟定上应该动点心思,最好能体现考生的观点,也可以拟题诸如《××读后感》、《由××说开去》等。"总体来说,今年作文题容易拉开差距,来年的考生在训练上,不妨找到准确的切入点,如果文采再好一些的话,一定能拿到较好的分数。"
◆考生看法
作文材料"没太看懂"
说到今年的高考语文题,建平中学的付同学告诉记者,材料她"没太看懂",特别是最后一句"不可无一,不可有二","没明白是什么意思"。不过最后写的时候就按照材料里面说到的"非隶非楷"引申了一个应该"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观点。
采访中,考生纷纷表示,题目"乍看之下很吃惊",一考生回忆说,"我都不知道郑板桥是谁,当时就有些心慌"。不过,最后,这名"不知郑板桥是谁"的考生写了周杰伦,"就是什么都不像,但是有个性,大家都喜欢"。
数学 结构变化大 引导脱离题海战术
今年是新教材全面铺开的第一年高考,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增加了很多内容,考生普遍反映"很难"的理科卷,对算法、矩阵、行列式、向量、概率统计等内容的考查有较高的要求。
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王凤春老师分析道,今年数学试卷结构变化大。前些年,高考数学题型基本是11或12道填空题、4道选择题、6道解答题。这次高考,填空题14道,选择题4道,解答题5道。
同时,新题数量较多。有些题,叙述很简单,但要回归为基本数学问题才能正确解答;有些题给出了新定义、新情境,对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要求较高。
上海大学附属中学王敏杰老师分析道,以往的基础题,以简单计算为主,而这份试卷的大部分问题计算简单,只有最后一题的第3小题运算相对复杂。多数问题都需要学生先对问题有较好的分析转换,想清楚数与形的对应、主变量与系数的关系等。
与此同时,不少数学老师表示,试卷的难易对大家是公平的。要难大家都难。二期课改的理念之一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大量死做数学题。所以,对来年的考生而言,不要做太多重复性训练,靠"题海战术"在高考中难以取得高分。
◆考生看法
有20分的题目做不出来
延安中学的小于是学校的数学A+生。不过她告诉记者,数学题共有20分的题目做不出来,做完的题还有20分不知道对错。以前数学考试考120分不在话下的小于说,这一次心里实在没底。
控江中学的考生小何则告诉记者,拿到卷子就发现比平时的模拟考试多了两道题,而且填充题就特别费事,要反复计算极其花费时间。采访中,不少考生的数学题最后都没有做完,且普遍反映"出乎意料的难"。
英语 没有偏题怪题 注重运用能力
英语作文也一直是上海高考改革的风向标之一,今年的英语作文题要求学生给夏令营中选修课的老师写一封申请信,并在信中阐述选修该课程的理由。上海中学英语特级教师树辛分析认为,这篇作文传递了注重考生实际运用能力等方面的考核目标,作文是书信体,但不局限于信的格式,而是让考生表达自己的思想,与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能够用英语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由。题目要求所写的内容让考生有话可说,但是题目给出的具体信息又使考生无法套用背好的文章。进才中学英语特级教师龚玉蓉也认为,今年的英语作文从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选修课程切入,让每位考生都有话可说。
在听力方面,今年的听力比去年难度低,听力部分的选词填空,有8个空格,但都是常用词,不是生僻词。
根据学生的反映,今年的阅读理解比较难,有不少考生被第三篇和第四篇阅读理解难住了。阅读理解主要考核目标是考生阅读细节理解,推断隐含意思,归纳主旨大意以及推断词组在上下文中的意义等能力。
还有一道让考生觉得难度高的题目是翻译题的最后一题,其中有一句"尽管山高林立",山高林立这个词不属于成语,将其翻译成英语需要学生有灵活机变的能力。
◆考生看法
考题不难比较有趣
考生小贾告诉记者,英语试题并不难,而且也比较有趣。比如英语作文题要求学生给夏令营中选修课的老师写一封申请信,选择科目中有园艺、烹饪等。小贾同学就选了烹饪,还把她平时和爸妈出国旅游时记的很多有趣的菜名"秀"了一把。
综合
综合能力 紧扣热点 物理科目比重提高
交大附中物理特级教师王晓敏分析说,今年高考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仍然分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题目既紧扣热点,有不少的时政题,同时突出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的特色。
在综合的基础上,突出了学科特色,如今年理科综合卷中物理科目的比重相对高一些,但也不局限于物理单科,试题考核内容有一定的覆盖面,注意各知识要素之间的联系,有较强的学科特点。
◆部分综合能力测试题
对预防甲型H1N1流感,你有何建议?请举两例。
今年5月6日市政府宣布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请用经济知识来分析"并区"所产生的效益?
离公路越近的蔬菜铅含量越高,这说明了什么?
给出大英博物馆的图,问是什么艺术风格?
工业革命看似成功,但也有弊端,请举两例。
读图题,图上标明了长江流域的两个地方,请考生写地名。
读图题,1998年洪灾,图上标明水位超过了历史最高点,问这和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
政治 相对常规 答得精彩不容易
上海中学政治特级教师陈绮分析说,今年的政治题目看似简单常规,但真要答得精彩也不是易事。政治主要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论述能力。
去年的论述题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体现"为论题。今年的论述题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途径",主要考查考生政治理论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考生能否把很多的元素按照设问要求加以逻辑清晰地、层次分明地综合,取决于对这些理论知识及其内在相互关系的正确把握。
物理 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交大附中物理特级教师王晓敏分析说,今年的物理在题型和题量上都没有什么变化,难度也与去年差不多,紧扣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考虑知识覆盖面的同时,侧重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同时运用多种物理方法,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今年的考题包括:用功率计算路,热学上的气体状态变化,斜面上物体的运动学,以及非静电力做工的概念。
历史 出现新题型 但难度不高
交大附中历史特级教师陈鑫认为,今年高考出现了是非题的新题型,但是难度上和去年仍然相当,试卷的整体难度并不高。历史考查考生对课外材料阅读、理解和迁移能力,更注重提升考生对历史的归纳、整理、判断和解读的能力,同时突出对重大历史事件分析、解读和叙述能力,让学生在全面熟练掌握教材历史知识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就需要学生具有比较全面的综合能力方能完成。
化学 日常生活中加深知识运用
上海化学名师邱政认为,化学其实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能够让考生在“开放性”,生活化的信息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化学信息,同时以生活、社会热点素材为载体,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教师关注自然、社会、科技和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