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面向全区教师开出“心语心苑”心理热线,但开通4周仅仅接到3个求助电话
呵护教师心理期待更多有效途径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日前面向全区教师开出一条“心语心苑”心理热线,但开通4周仅仅接到3个求助电话。专家表示,教师群体有着自身的特点,只有找到了适合教师心理发展需求的辅导方式才能真正呵护教师的心灵。
执业心理咨询师吃了闭门羹
为了让教师人人知晓热线的存在,黄浦区向区内全体教师下发了相应的介绍卡片;考虑到倾诉者的隐私,打进电话的教师并不需要报出学校、姓名,只是为了记录方便,提供诸如年龄、任教年级等一些基本情况;负责接听电话的也都是区内拥有国家心理咨询师执业证书的教师;一些教师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出对此类情感宣泄平台的需求。但是为什么面对热线,教师们却停下了脚步呢?
上海市德育特级教师马兰霞认为,教师是高知识群体,对隐私和个人空间非常看重,轻易不太愿意向熟悉的人倾诉内心困惑,虽然区县和学校设立的热线电话是匿名的,但是接听电话的教师往往也是区内同一系统的,担心信息泄露是心理热线、求助同行等方式不太为教师接受的主要原因。同时,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多少曾经学过心理学的知识,许多教师认为完全可以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来缓解心理压力,不愿意听大道理也是热线遇冷的一个原因。
但另一方面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辅导、搭建适当的心理舒解平台,也是当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一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桑标指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心理特征的复杂性。如,教育对象的多样性要求教师有多维度的心理取向;教育内容的广泛性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教育工作的复杂性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桑标认为,教师在其职业发展中会遇到许多困惑和问题,简单的心理知识并不足以解决教师所有的问题,教师需要符合其职业特点、更为完备的心理教育体系。“拥有强健的心灵对教师来说不仅对其身心发展有益,对其更好地认识、了解学生也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认可自我调节集体辅导
呵护教师心灵可以有哪些有效的途径?马兰霞认为,自我调节是教师非常愿意接受并颇有效果的一种方式。上海市松江区的做法就很有代表性,由区教师进修学院牵头编写的《教师心灵智慧与成长》一书,实现了区内每名教师的自我学习与自我调节。记者看到,《教师心灵智慧与成长》重点划分的三大部分,其中,“走过春夏秋冬”通过对教师职业生涯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心理状况的分析,让教师早做准备;“教你呵护自己的心灵”以案例的形式,提供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调适的方法;“心灵经验与成长”通过专家讲述,启迪教师以心灵的智慧更好地教书育人。
而上海市闵行区七宝中学的“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也是受教师们欢迎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学校开设该课程4年,已有近一半的教师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参加了辅导,每次报名都会供不应求。从事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已有15年的七宝中学高级心理教师杨敏毅告诉记者,这门课之所以效果显著,一方面是因为它全部由心理游戏组成,通过轻松的体验引发教师思考的方式让他们觉得很新鲜;另一方面专题性很强,与教师的职业生活密切相关,非常实际有用。
杨敏毅举例说,她让老师们按指示上下左右地折纸剪纸,结果大家发现每个人剪出的图形都不一样。于是杨敏毅让老师们讨论思考:如果学生与我们的答案不一样,是否是我们没有说清楚?加强沟通理解除了提问还有什么好方法?当学生剪出的结果五花八门,我们是指责还是赞扬……在游戏无痕的教育中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方式有了反思。据学校反馈,学校骨干队伍中一大半来自通过心理辅导的教师群体,他们中的许多教师还将心理学的内容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
针对教师不善于向熟悉的人倾吐心事的特点,黄浦、静安等区还探索出了网络心理热线、教师跨校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
身心健康还需环境呵护
专家们同时指出,要使教师将职业成长发展中的压力化为动力,仅靠心理辅导还不够,教师身心健康发展还需要和谐的环境来呵护。
闸北区教育局德育室主任芮彭年说,为各层次教师搭建不同的发展平台就是创设良好环境的第一步。“关注每一名教师的成长,让他们从中获得成就感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眼下在上海市第一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上海实验学校就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机会每年都有,就看你想不想改变。”学校对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年都设立了“展能课”,让青年教师从公开展示中看见自己一年中的成长;对在教学上已经走向成熟的教师,学校开设了特色公开课,让他们向骨干教师、特色教师发展;在此过程中,学校还为每名教师制定了不同的职业发展规划,让教师知道,只要有才能就会被发现。
“丰富教师生活、提升教师情趣也是学校营造健康和谐环境的有效途径。”杨敏毅解释说,心理状况分为疾病状况、障碍状况、情绪状况等很多种,绝大多数教师在职业发展中遇到的都是情绪困惑,而产生困惑的原因也大多与教师工作时间长,生活环境相对封闭有关。“邀请各类人士开设讲座,举行音乐会、读书节、体育节,进行一些考察活动等都是可行的方法,同时不断健全教师的生活保障,提高教师的满意度,也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