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时学习挺不错的,可一到考试就紧张,结果这次中考考分比平时差了几十分。”近日记者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心理科见到16岁的初中生小博时,他苦恼地对记者说。
在这个暑假期间,北京军区总医院心理科主任张倩已经接待了十几个像小博这样的考生。对此张倩指出,像这种平时学习成绩不错,但一到考试就不理想的孩子非常多,表面原因在于孩子考前容易焦虑、紧张,而造成他们考试焦虑的根本原因却是家长教育心理不当,平时就采取错误的心理、态度对待孩子,一般家长普遍存在三种心理误区。
误区一:过分粗暴
家长除了严厉要求,有时还会把在单位中的怨气带回家中,在言语中粗暴对待孩子。比如,家长带着一肚子火回到家后就会迁怒于孩子,“一边去!快看书去!你瞧瞧你考得那成绩,还有脸看电视呢。”医生说,如果家长经常采取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就会逐渐产生厌学的逆反心理,学习成绩也会随之下降。
误区二:过分严厉
“你这次怎么只考80多分呢,你看看你们同学都考了90多分。”张倩向记者介绍,这是当孩子拿回考卷后家长最常见的训话,其实这是最不恰当的严格要求导致的攀比心理。
家长对孩子考分不佳不应采取严厉、轻视的态度,而应该试着去鼓励他们,如:“这次考了80多,是不是某些题型马虎了或者一直没弄懂呢?下次争取谨慎点。”等等。同时,家长也不能说类似这样的话:“我们把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了,就指着你考重点大学呢。”张倩说,这种极端心理会导致孩子心理负担过重,一到考试就会给自己“如果考不好父母就失望”的心理暗示,结果必然导致考试紧张、失常。
误区三:过分溺爱
“学习是你的唯一任务,其他家务你什么都别管。”、“只要咱们自己不吃亏就行。”张倩告诉记者,家长这种只看重学习、只看重自己孩子利益得失的溺爱心理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如果一个孩子每天都埋在书堆里,那么他的社会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都无法得到锻炼,一旦上了考场心理素质也会非常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