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以任务活动为主要途径,使教学过程任务化,充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方兴未艾。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了探讨,道出了实际教学的感悟,以期与全国广大英语同仁一道,在继承的基础上,探索出“任务型”教学全新的教学途径。
关键词:任务 英语教学 活动
为贯彻英语新课标的精神,在上级教研部门的统一部署下,根据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和中学英语教学实际,认真总结“洋思”英语教学经验,结合我校提出的“导学探究,当堂练习”的教学模式,在学校学术委员会及教科室的直接领导下,我们初二英语教研组确立了“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途径,实行课堂教学任务化”的 “任务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语言学习的“任务”是指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为达到某一具体目标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在完成任务中,体验用英语学习、学会用英语做事情的过程。从而达到“能够做某事”,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英语教学的实质——交际(Communication),体现“做中得学”(Learning by doing),感受成功。综观各种形式的研讨课、观摩课、优质课等,它们无不以活动见长,但也有的对活动了解不足、不深,活动只是公开课的“调味品”,不能真正的用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通过教学实践和反思感悟,我们认为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活动应该尽可能真实、接近或类似现实生活。教学本身就是一件需要师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工作。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点,灵活而有创造性的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经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活动的设计应从课文和有关的话题开始,在情景中导入,以学生熟悉的事物,身边的事实或材料、事例入手,使新知在不同的活动中得到练习,然后自然地过渡到其他。活动的设计要科学,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我们要结合自己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班级的实际,做灵活的改变和调整。教师可以直接从真实生活中选择适合在课堂上开展的真实任务进行语言教学。这样,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有话可说,学生都能积极“动”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中要坚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创设语言情景。教师要学会“整合”教材,在“活化”教材上狠下功夫——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替换教学内容和活动;扩展教学内容或活动步骤;调整教学顺序和教学方法等。
2、活动的目的、任务必须明确并且具有可操作性。英语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活动的任务是使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具体化。有了明确具体的目标,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使教学任务落到实处。我们在设计、组织活动时,要考虑教学任务、条件和环境,注重活动的层次性,递进性,延伸性。既要了解学生的“底子”、个性特征、情感态度,又要善于改善环境,利用语境,创造情境,寻找出最佳“链结”方式,使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在做(参与)中得学。所设计的活动不能脱离学生教材所要学的内容,其设计要遵循先模仿后复用、先单项后综合、先机械后灵活的原则,在进行同桌/小组活动前,应先花上2-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考虑一下,并列出要讲的提纲。使学生知道学什么、做什么和怎样学、怎样做,这样的教学任务就具有了可操作性,有时也可由学生自己设计活动,组织活动,让他们能自主的运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来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
3、活动中必须使用语言做事情。在活动中学生必须以某种形式(包括图表、图画、体态语、借助于环境等)获得、处理和传达信息,学习和使用英语,在完成任务中,体验用英语学习、学会用英语做事情。在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则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合作精神,并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译的技能,使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4、不要只是把小组活动简单地看作是几个人围在一起讨论就行了。实际上有些小组活动开展得好,有些不好,这恐怕和小组成员在活动中担任的不同角色有关。国外学者把小组活动中各个成员的自然角色分成:组织者(Organizer),鼓励者(Encourager),协调者(Harmonizer),贡献者(contributor),煽情者(Agitator),搞笑者(joker),随大流者(Follower)和旁观者(Observer)。每个人对自己心理角色的认同是与其个性以及他在集体中的位置和责任有关的。如果小组成员能在某种程度上了解自己的心理角色,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意识地去完善它,小组活动的意义就会远远大于活动本身。
二、对实际教学的反思和感悟
通过一段时间的“任务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实际教学操作运用,我们感受颇深。
1、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到了由谈论新课标的理念转化为实施具体的课堂行为的轨道上来了。英语课是跨文化的人文学科,英语教师必须比其他一般学科的教师具有更为丰富的西方国家的民族的、文化的、历史的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知识,才能把握处理好教材,使学生学得更丰富、更全面。新英语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任务型”教学“再现社会情景的真实性”的特点,使得教学过程、结果具有了多样性和不可预知性,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未来面临的将是一个全新的英语教学局面。因此我们认为,广大英语教师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已迫在眉睫。为此我们需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行为,探讨和发现新的教育方式和有效的教法、学法,探索出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之路。
2、要确保每一项新的语言项目训练活动的有效性。任务型教学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但初二学生有不愿举手发言,不愿爬黑板的倾向。为此,教师本身应该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考虑到教学工作实际,设身处地,提前预防;教师的指示要明确,让学生明白做何事,多方调动其积极性,尽量让课堂“动”起来,使活动、讨论不至于“冷场”,晾着教师一个人在那里唱“独角戏”,令教师在那里“急”、手足无措,使得教学有序进行。还要确保每一项新的语言项目在语言上都训练到一定的火侯,保证活动的有效性。
主要参考书目:
1、《中小学外语教学》——卢莉:“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实验研究” 2002年第2期
2、《课堂教学过程操作策略全书》 程方平主编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6年 3、《交际课堂的任务设计》/《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英] David Nunan 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