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创新发展思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努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智力源和思想库。要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服务为本的办学思想,紧紧抓住吸引、培养、使用三个环节,努力建设好教师、干部、后勤三支队伍。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始终坚持谋特色、求特色、创特色的办学风格,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优我特”。以体制改革为关键,始终坚持以创新求发展、以改革促发展,大力深化教学改革、办学体制改革,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努力实现高位嫁接,积极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使学校更具竞争性、开放性和适应性。以校园文化为核心,始终坚持以德治校、依法治校、民主治校,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大力弘扬科学民主、求真务实精神,努力营造一流的人文环境。以信息化建设为动力,始终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教育现代化促进信息化,大力加快设施建设,有效聚合应用系统,积极强化远程教育,切实搞好网络管理,努力推进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强化以人为本,从根本上增强高校的生机和活力。要高度重视人的创造性,真正把人视为高校发展的中心和主体。“以教师为本”,切实在谋划发展、制定计划、部署工作、研究政策等方面,确立和落实教师的发展权和自主权;“以学生为本”,切实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使学生对教育有充分的“参与性”和“选择性”。正确处理学校与老师、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领导与师生等诸方面的关系,确立新型的人际关系;重新审视专业设置、学科结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妥善就业。大力加强学校教师队伍素质建设,不断建立健全政策机制,加大力度积极构建教师继续教育、终身学习体系。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坚决破除论资排辈现象,大力完善竞争与激励机制,切实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多渠道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多形式开发、利用人才资源。
第三,切实按教育规律发展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按规律办事。要认真总结我国近代高等教育100年来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加快从理论层面概括教育基本规律的步伐,尽快用以指导实际工作。要严格遵循高等教育自身的规律,确立“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综合协调发展的观念,在高等教育外部确立高等教育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衔接发展的意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创造条件积极扩大规模,大力提高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质量提高、结构调整、布局优化。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八字方针,在发展中解决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四,努力推进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高等教育分类发展,才能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才能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等院校要根据各自的情况,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从建设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高度着眼,在分类发展中准确定位,在各自的层次中优化资源,办出特色,提高水平,实现高等教育的多样化。特别是要依托自我优势,扭住学科建设不放,坚持“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大力调整完善学科结构与布局,提高学科建设整体水平”的指导思想,确立“优化结构,强化特色,突出重点,加强基础,鼓励交叉”的学科建设方针和“分层次建设,按类型管理,有计划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学科建设基本思路,明确制定中长期学科建设规划。从各院校学科建设的全局出发,有所为有所不为地保持和发展传统学科中的特色学科;集中自身的有限资源,有选择地发展新兴学科,努力形成新的高水平优势学科;高度关注未来学科的发展,在做大做强现有特色学科的基础上,积极探求和推动新的未来学科的形成。
第五,统筹兼顾,实现高等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长期以来,人们对数量与质量、教学与科研、规模与效益、共性发展与特色发展等众多关系争论不休。必须客观、辩证地分析、把握和处理各种关系,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推进高等教育协调有序发展。特别是要统筹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统筹普通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统筹东、中、西部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注重发挥建设世界一流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带动作用,同时大力推动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