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多抱怨 学校很无奈———
“体测”居然要“玩命”!这是很多老师和学生万万没有想到的一件事情。日前有关大学生猝死操场的报道引发了人们对目前学校体育教育现状、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关注,而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目前高校在体育教育中确实存在着流于形式等问题。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现象篇
高校体测:学生力不从心,学校降低标准
体测:学生“想说爱你不容易”
10月30日,《现代快报》一篇题为《跑完800米,女大学生猝死操场》的报道引起广泛关注。这名某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二学生在结束800米体能测试后,突然晕倒在操场,送医后不治身亡。据悉,参加体能测试前,她已感冒多天。据医生初步判定,可能是感冒引起心肌炎导致心源性猝死。
上海《新闻晨报》报道,11月27日某大学一名大三男生在跑完学校的1000米体侧后倒地猝死。无独有偶,转天的28日,某职业技术学校的大三学生帮助其朋友进行1000米长跑体测代跑,结果他跑出500米后倒地身亡。
再往前追溯,2012年10月29日,某科技学院大二女生小静体测跑完800米晕倒猝死;2007年12月4日,某高校大三女生在三分钟台阶跳体侧中突失知觉呼吸停止;2004年12月29日,某大学04级学生在体测中猝死。
“体测”怎么会成了“要命”的项目?
女大学生猝死操场报道被拍照后上传到人人网,引来5万多次的浏览及分享。有学生对此表示:“下周,我也要用生命去体测了”;“生命竟然如此脆弱,好担心自己的考试”——还有一些男生转发给自己的女性朋友,要她们注意安全并且“加油”。
在一些学校,一年一度的体测对很多学生来说不仅是“学期内的重大任务”,也是“对身体健康的挑战”。某校一名大二女生在下午2点参加800米体测后,被同学搀扶着回到寝室,倒在床上睡到晚上才慢慢恢复。她在人人网上写道:“长跑终于及格了,感觉不会再爱了。”据悉,这已经是她第三次补考了。她表示,从开学之初就担心自己的体测成绩,每周体育课上的练习都让她“很辛苦”,现在终于及格了,再也不用练习了。
然而“体测”引发的“怨声载道”还不止如此,北京某大学大三学生方妍(化名)告诉记者,在他们学校,必须体测及格才能拿到毕业证,“不想给自己毕业找工作造成麻烦,所以同学们都非常重视体测。”而没有了体育课的她,面对着学业、考研、社团工作等又颇感无奈,“我跟周围的很多同学一样,虽然很想去锻炼,但总是没有时间。”面对体测长跑,她向记者表示,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的体测不仅不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还会让他们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腰酸背痛”。
在北京部分高校,体测成绩与奖学金评定挂钩。申请国家奖学金,体测成绩需要达到一定标准,而各学校对此的分数要求也有所不同。小叶(化名)今年在北京某理工类大学上大二,初中时她是校篮球队队员,而高中时她在校队练长跑,3000米长跑她的成绩总会排在前三名。所以,体测对小叶来说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而对她周围的其他同学来说,想通过体测就不像小叶那么容易了。每次体测前,大家都会有一些小抱怨,也会感到紧张,由于体测与毕业证以及奖学金挂钩,在体测前大家都会认真地进行训练。
小叶告诉记者,他们学校是一所半军事化的学校,对体育的要求相对于其他高校来说更为严格,从大一到大四都有体育课,每节体育课50分钟。在他们学校,体测和体育考试是合在一起的。体测时在800米跑与台阶实验中,他们的学校选择了台阶实验,但是,在体育考试时,每年必备的一个项目就是800米,体测和体育考试成绩汇合为最后的体育成绩。而想到保健班混成绩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因为在保健班练习的项目并不比正常体育班的内容简单;与其去保健班,还不如在普通体育班来得方便。而想通过和老师搞好关系来改成绩似乎也不太可能,因为老师们都很有原则性。不过,她身边倒是没有体测过不了的同学,因为老师们知道体测的重要性,一般都会让同学们通过。
学校:顾及学生安全常常网开一面
据了解,由于部分高校出现了体测长跑而致使学生猝死的事件,有大学一改往年的惯例,取消了800米跑。“往年基本上是800米和台阶实验都要进行的,但是今年我们学校却只进行了台阶实验。”方妍告诉记者。
为了学生的“安全”取消800米测试,看来也不无道理。“学生体测之后,我们感受到非常深的一点就是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一代不如一代,再确切地说是一届不如一届、一级不如一级。”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体育教学中心副主任王哲广告诉记者,过去是学生们在测800米、1000米的时候会有晕倒的现象,现在居然有测100米就晕倒的学生。在体测时,学生们跑得辛苦,体育老师们也不能闲着。每次十几个同学一起测试,老师们就会一直盯着他们的身体状况,跑步前也要再三嘱咐,身体不舒服的同学不要硬撑,对那些中途停下的学生要了解情况;有时候有些学生跑完以后,脸都紫了。这些都很让老师们担惊受怕,对他们来说,保证体育课的安全是最最重要的。据了解,有学校老师在参加体育活动前会让学生们签署风险告知书,有些学生患有不适合剧烈运动的疾病,老师们就会劝他们进入体育保健班学习。
方妍告诉记者,他们学校的体测很有人情味,一些同学在跑800米时可能因为体质较差而过不了,但教她的老师认为只要同学付出努力,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也往往会给这些同学及格的成绩。
根据记者的调查,北京各高校目前对于体测的要求以及重视程度并不相同。某经济类大学的大二学生余晓(化名)告诉记者:“当时看到很多同学在人人网上转发体测800米猝死的新闻时,我还暗暗庆幸,因为我们学校的体测不需要跑800米,我们是考台阶测验。”余晓表示,她们的长跑项目是12分钟跑,但是对体育成绩影响很小,跟体测成绩则完全无关。“所以虽然我有些胖,长跑常常不及格,但是对我没什么影响,我们学校也不怎么看体测成绩。”
而另一所大学大一学生李丹(化名)谈起学生因长跑而猝死的事情时则显得很茫然,完全不知道这件事。因为他们学校的体测仅有测量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台阶实验这五个项目,没有800米长跑。“从没听说过体测不通过就不能毕业,而且奖学金评定也与体测没什么关系。”据李丹介绍,他们上体育课时,老师也会让他们训练长跑,但同学们往往一听说练长跑就偷偷溜走了,基本上没有几个人练。总之,体测对他们来说,根本不是一件值得去关心的事儿。
■探讨篇
谁该为大学生的“体测”现状负责?
没有频繁不断的考试、没有课业上的压力,1961年出生的黄亚玲打小就爱体育,而且走在体育的路上,从来就没有家长和老师的阻挠。恢复高考制度后,热爱体育的黄亚玲是第一批考入北京体育学院的学生。黄亚玲现在的身份是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与体育社会学教研室主任。
可是那个没有考试压力的年代早已经过去了,黄亚玲老师的成长之路难以复制。现在人们看到的大学生体质是一代不如一代,一次体测却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自小就被扼杀掉的习惯,想在大学里拾起就难了”
英语等级考、乐器等级考、小升初、中高考、考研、国考、“洋”考试……现在孩子们每一步的成长,无疑都在伴随着考试。按照这个轨迹成长起来的孩子们,无疑都是应试教育的“产品”:升学是他们唯一的目标,至于体育则是可有可无的。
“现在很多大学生的体育习惯自小就被扼杀掉了,让他们从大学里再拾起来就难了。”黄亚玲向记者表示,后天形成的体育习惯对于学生的体育锻炼来说是特别的重要,但是家长和老师都在孩子最爱玩的年龄段让孩子失去了爱玩的天性,对于文化课成绩的过分重视总是让孩子们难以有体育锻炼的时间,小时候就没有体育锻炼的习惯,想长大了再去培养就非常的困难。
虽然“三好学生”标准中规定的是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但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家长对于学生智力的重视程度要远远超过对体育的重视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体育教学中心副主任王哲广在谈到中小学对于体育的重视程度时就戏谑地说道:“体育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现在的大学生都是经历了12年的应试教育,这让他们中的很多人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从小就没有体育锻炼的习惯,他们会认为在生活中不需要体育锻炼这样的东西。再让这样的学生去参加体育锻炼,对于他们而言就像是一种煎熬。”
体育:高校教育中易被忽视的学科
一周一次的体育课能解决体育问题吗?一学期一次的体测能解决体育问题吗?一年一度的运动会能解决体育问题吗?答案是:“不能!”
“如果学校只是在体测的时候才关心学生的体育,只有运动会的时候才关注体育,体育课只是用来拿学分,那这样还是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作为首都一所高校的体育老师,王青(化名)认为现在高校对于体育的重视程度虽然在逐年提高,但是离理想中的大学体育还有很大的差距。
黄亚玲也指出:“任何一所学校的领导都会说学校很重视学生的体育工作,实际上很少有学校真正意识到了体育对于学生的意义和价值,更谈不上真正把体育作为对学生负责任的一项终身工程来落实。”
在实际的体育教研中,王青也在为体育教学的“三难”而发愁——经费难拨、项目难批、场地难建。王青还透露:“作为一所综合性的师范院校,学校有近万名学生,但是学校两个羽毛球馆,加起来不到10个羽毛球场地,给不同的班级排课都很困难。”
其实受到忽视的不单单是体育,还有高校的体育课老师。黄亚玲表示:“高校的体育课老师也是最不受学校重视的人群,在评职称的时候,体育老师是排不到前面的。”
从科研到教学、从场馆到老师……无疑,体育在高校并不受待见,成为名副其实的“边缘学科”。
■建议篇
提高中国学生的身体素质已迫在眉睫
有关专家指出,如此多的学生如果没有经历过良好的体育教育,那么二三十年之后,这一代学生进入到壮年、中年,国家的公共卫生、医疗的费用将会面临成倍的增加。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面对学生体质的逐年滑坡,不仅仅是当下的问题,更是长远的问题,为此,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问题迫在眉睫。
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应有所改变
大学生身体素质差,要从何处找根子?这又回归到了中小学对于体育锻炼的忽视上。可是,对于一些中小学而言,体育教学基本上算是“名存实亡”,那么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之路究竟在何方?
对此,和平里学区内的11所学校已经开始行动了。据了解,和平里一小在一至六年级开设“小篮球”体育校本课,并组建了学校的花式篮球队。和平里三小选择“武术”作为体育校本课,并针对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分年级阶段进行学习;和平里九小则引入舞龙,青年湖小学开发跆拳道等校本课程。此外,和平里学区将建成“体育联盟”,学区内各校将形成硬件、课程、师资的共享。例如,和一小的小篮球课、和二小的踢毽、和三小的武术等课程都会成为学区内学校共同的课程资源。
国外在体育教学上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在日本,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只要喜欢一门体育项目就可以了。例如,学生要是喜欢篮球,可以从小到大一直打篮球,所以很多非篮球专业的学生到了大学篮球也会打得特别棒。”黄亚玲老师曾经在日本做过两年的访问学者,在她看来,日本的体育教学中不单单是看重学生的体育技能,更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同样,美国对体育教育也很重视,甚至最让家长感到骄傲的就是孩子的体育水平。在谈及美国家长对孩子的体育教育时,黄亚玲告诉记者,美国家长从来不谈论学生的学习有多好,而是谈论自己的孩子所参加的体育活动,更有条件好的家长不惜花费昂贵的学费为孩子请私人教练,可见美国家长对孩子体育教育的关切之深。而美国学生的体育课基本就是俱乐部制,老师规定学生要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各个项目都有老师指导,并且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尊重了学生的爱好与选择。 |